引 言
· 超前布局助力西安异军突起
早在2013年,西安就开展新能源汽车的布局推广工作,印发《西安市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实施方案》,在2014-2018年之间,西安相继出台一大批关于新能源汽车产业打造、市场普及的文件,加速推动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
据前瞻产业研究院统计,2014-2018年,西安市平均每年出台的与新能源汽车产业相关的政策文件超过25份,虽然受限于汽车产业基础,这段时间新能源汽车的产业规模增长并不显著、产业聚集度仍然不高,但在政策的推动下,已经形成了较为良好的产业发展环境。
数据来源:公开数据整理
西安支持比亚迪发展已超20年。比亚迪是助力西安新能源汽车产业异军突起的绝对主力,2022年西安新能源汽车产量101.52万辆,其中比亚迪汽车占比达97.9%。但比亚迪成为西安的龙头企业,绝非一朝一夕之功。
在2003年,比亚迪收购了西安秦川汽车有限责任公司77%的股权,正是通过这一收购,当时还在专攻电池研发的比亚迪才获得车辆生产牌照,正式进入了汽车领域。在其进入西安后,省、市、区从政策到资金给予了全方位的支持,例如在本地出租车、公务车等领域提供了大量的应用场景,为比亚迪打开了市场。
· 龙头引领推动产业结构优化
在比亚迪这一产业龙头的引领下,伴随着西安新能源汽车产业规模的不断扩大,其产业结构也正在持续优化。
比亚迪自身系统推动集群不断壮大
如2019年比亚迪30GWh动力电池项目落户西安工业园,2019年比亚迪高端智能终端产业园开工建设;2021年比亚迪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产业园开工建设,主要涉及动力总成、电机、齿轮、制动器电源等新能源汽车核心零部件,在比亚迪这一龙头企业自身系统的带动下,西安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加速强链补链,也助力西安新能源汽车产业2022年全年产值突破2000亿元。
龙头企业形成产业集聚的强大动力
新能源汽车行业当前的竞争日趋白热化,企业降本增效的需求强烈,因此近采购相关零部件以降低成本成为包括比亚迪在内的整车厂的优先选择。2009-2023年,比亚迪先后在西安建成投产了三期的整车工厂,在2023年底西安比亚迪的年产量可达120万辆,极限年产能可达150万辆到180万辆。
在比亚迪强大需求的带动下,西安及其周边城市先后吸引了三星环新、众迪锂电池、法士特、航天民芯、海格电气、强中动力电池等一批上下游企业,其中不乏相关领域的行业标杆,如法士特重型变速器国内市场占有率达70%、“天行健”车联网在线数据规模超100万辆,居国内行业第一位。
西安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组成
制图:华夏幸福产业研究院
齐备产业链吸引整车厂形成良性循环
吉利汽车在西安经开区投资建设30万辆新能源整车项目,已于2022年实现第一批车辆下线,并且建成全架构、全能源、全车系超级智能黑灯工厂,为西安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升级转型提供了新的助力。在吉利的带动下,已经有21家零部件企业入驻经开区,形成产业集群打造的良性循环。
· 产业发展隐忧尚存
NO.1 对比亚迪的依赖度过高
一方面,比亚迪作为当前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份额最高的企业(2023年销量达302万辆,占全国产量的31.5%),近几年已在多地投资落厂,目前已在九个城市建成投产或在建整车厂,这势必会造成西安的产能的分流,如2023年西安产量的下滑,一定程度就是部分畅销车型的产能被分到常州、抚州、合肥等城市新投产的工厂中。
NO.2 前有强敌后有劲旅
新能源汽车车企之间竞争激烈,城市之间竞争也非常激烈。很多城市都发力新能源汽车领域,且大多都处在高速成长阶段,这会对西安产生较大的竞争压力。
深圳和上海增长势头依然迅猛。深圳作为比亚迪总部所在地,优势得天独厚,且去年产线搬至深汕合作区,到年底一期36条生产线已全面投产,这是去年深圳产量猛增的主要原因,同时二期也在加速投产,预期也会有100万辆的产能,未来深圳产量还会再上一个台阶。上海凭借国际巨头特斯拉以及老牌车企上汽,依然处于产业引领地位,特别是特斯拉的超级工厂代表了全球新能源汽车生产的领先水平,且计划在一期二期的基础上再建设第三期,产业的引领力仍在持续增强。
合肥是新能源汽车领域的新秀。其凭借比亚迪在长丰县投资的落地,以及造车新势力蔚来、老牌车企江淮的共同发力,增速非常迅猛,且临近长三角的区位优势带来较大的市场潜在需求,大有赶超西安的势头。此外,常州、广州、重庆等多地在政策和市场需求的推动下,发展前景良好,也都是新能源汽车“头部交椅”的重要竞争者。
NO.3 重生产轻研发,产业附加值较低
虽然西安已经初具新能源汽车的产业链体系,但绝大多数零部件企业规模较小,且科技含量高的部分产业环节相对缺乏,一些关键零部件还需要进口,极大影响了西安新能源汽车产业附加值的提升。这主要是因为西安缺乏专门的企业研发中心,重生产而研发相对缺失导致一些高科技零部件难以在当地持续转化。
此外,虽然西安的科教资源丰富,但科研力量与新能源汽车企业发展需求存在脱节,科技成果转化率较低,难以形成产业发展的新动能,也进一步降低了西安新能源汽车产业的竞争力。
· 短板补足,未来依然可期
丨产业本地配套率已大幅提升
此前西安本地配套率较低,是掣肘西安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的一大阻力,但近两年,在政策和龙头比亚迪的共同推动下,西安新能源汽车整车厂的本地配套率已经由2020年的32%,提升至2023年的45%,产业集群正在加速形成,相对与其他城市已经处于较高的水平,也正在成为西安新能源汽车产业的重要竞争力。
丨产业吸引力初显,产业发展后劲仍足
虽然西安当前对比亚迪依赖度仍然较高,但招引的吉利已于2022年开始生产,主打的星越L、奔驰Smart等车型产销量也正在攀升,有望助力推动西安新能源汽车产量的进一步扩张;去年底,西咸新区管委会也与创维汽车签署新动能商用车科创中心项目,产业正在多元化发展。此外,据公开报道,零跑、蔚来等车企也有计划投资西安。西安新能源汽车吸引力依然较足,后期的产业发展依然可期。
丨研发的短板正在补足
近期,比亚迪西北研发中心迎来封顶,预计将于2024年底投入使用,将建设动力电池、大数据云技术、DTS虚拟评价体验、芯片测试试验等40余个汽车技术实验室,这将极大提升西安新能源汽车领域的研发水平。
虽然西安在2022年仅是短暂登顶“新能源汽车第一城”,但其全链条产业体系已经初显,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同时仍面临对比亚迪依赖度过高、其他城市的全方位竞争、产业附加值仍然较低等问题或挑战,随着这些短板的提升补足,未来西安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依然大为可期。
西部决策网:西安:“异军突起”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重镇
七点西安:竞争“白热化”!西安能否卫冕“新能源汽车产量第一城”?
瞭望:西安缘何问鼎新能源汽车产量“第一城”
21世纪经济报道:新能源汽车第一城角逐:西安本地配套率拉升至45%,终端产销两旺
长安范儿:西安痛失“新能源汽车第一城”,位居第三!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