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国在线回眸系列: 黄山之行

文摘   文化   2024-03-23 21:27   湖南  

跨国在线回眸系列 TNCCS SERIES
回眸系列之四:黄山之行 

编者的话

宋代学者朱熹诗言人生:“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时而想着写这么一个故事,这个故事的主线也在脑中回响着,可是仍在寻找合适的落笔点。该怎么写呢?故事的开头也许是主人公从乡下来到城市,又从这一方到了那一面。他总是随着时光列车跑啊,跑啊!因为从乡下走来,走了很远的路,他总是在赶最后一班车。一路上,她遇上了她,还有很多好人善人。在这一过程中,他学会了朝着一定目标前行,有了坚持坚守,他成就了自己的成长故事。编发这一“回眸”系列,希望对于他与所有思索成长着的朋友有所启迪启发。

黄山行

题记:“故事可以编,但生活不可以编;编造的故事再生动也很难动人,而生活的真情实感哪怕未成曲调也会使人心醉神迷。”(路遥)


7月29日,我去参加浙江一所高校有关数字经济专题研讨活动。到了杭州,距离知名黄山很近,于是在会议小群发出信息,活动过后结伴黄山行,以了多年想登黄山的愿望。那天天气预报警示,周末有台风暴雨来袭。就又在小群补充:风雨无阻,登山不变;报名自愿,费用自理。

第一位响应者来自高校一位年轻女教师,让我有所惊讶。登山不那么容易,何况伴着暴风骤雨的可能。年轻老师坚定不移,感到年轻一代的勇敢精神。原来她是从高校毕业生中精选留校的佼佼者,已在海内外刊物上发表多篇论文。接着又有几位朋友加盟,愿与天斗与暴风雨共舞。很感动的是一位多年相处共事的朋友,百忙中操劳与第一位报名的年轻老师协助把黄山行程安排得井井有条。朋友的操劳终于难以支持,她病了,还需要住院,为此深感不安和难过。

我们的登山队伍面对风雨来袭,仍然计划前行。尽管遗憾一位朋友难以参加,我们仍有六位老中青搭配而成的登山小团队。在我们的队伍中,包括来自东北、杭州,西安和湖南的朋友,他们代表着英文发表和国际化践行的拓荒者。难以忘却的还有我们的青少年代表,正在中学就读,且忙于托福雅思考试,准备出国留学。小团队年轻成员是我们的希望和未来,也是此次登山的难忘记忆。

第二天清晨,我们出发了!

小团队分乘不同高铁,朝着相同目标,这就是前往黄山攀登。一路上未见风雨,更无暴雨迹象。也许是天气预报不很准确,或者气候变化无常,我们一路顺利到达黄山民宿相聚。民宿主人相当热情,给游客提供指导介绍。在这“黄山归来不看岳”的旅游登山胜地,遇上热情的民宿主人,感觉十分舒适。在过去的旅行攀登中,曾有一些地方包括京城省城等地,时而遇到不很友善的情形。某些小商贩和导游以为旅行者能够被“宰”则宰,不然机会难得。而在黄山,我们却感受到公平相处的氛围,这让小团队感到相当暖心和惬意。

初次攀登黄山,没有经验,小团队把时间安排得十分紧张。第一天清晨从杭州出发,以为中午到达黄山脚下就可以开始攀登,我们就是冲着攀登黄山而行的,小团队的返程是在第二天下午。民宿主人和当地居民以及游客告诉我们,攀登黄山一天时间是不够的。黄山攀登有前山和后山之分,前、后山直接攀登需从清晨出发,至少需要计划一整天。登山还有索道,可以节约一定时间,但达不到徒步攀登目的。即使如此,半天也是不够的。况且因为天气预报,尽管没有台风暴雨,当地政府已不许今天攀登山顶。

小团队出现茫然,不知如何是好。静下心来,想一想再说。到了中午,肚子饿了,大家吃上一顿团圆午餐吧。我们来到民宿所在地,品尝黄山第一顿午餐,大家感受了黄山食品的物美价廉。小团队点了餐馆主人介绍的特色菜肴,包括难得的鲜鱼,这些菜肴加起来也没有在省城一顿午餐那么昂贵。在品味午餐的同时,我们讨论了登山计划。根据民宿主人建议,小团队拟定:当天下午因为时间有限,前去攀登“小黄山”,也就是九龙瀑。第二天清早,赶乘第一班车攀登黄山。

九龙瀑布,自然瑰宝。瀑布位于黄山之旁,奔腾而下,宛如天梯通往人间。如此壮美瀑布,不仅反映出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而且呼唤着小团队内心的攀登愿望。从九龙瀑的山脚直奔山顶,需要攀登上山,最陡处有近90度台阶。小团队初试牛刀,鼓足攀登勇气和力量。六位攀登者组成的团队充满朝气和决心,我们相互鼓劲同步前行。特别可爱的是,小团队的中学生代表没有掉队,充满信心。一开始对九龙瀑的攀登并无过多期待,只是当作步行锻炼,挑战自我的小小机会。然而随着攀登的深入,逐渐感受到大自然的威力和生命跳跃的节律。我们一路攀登一路超前,超越了许多游客,因为要赶时间,要到达目标。大家还希望走得更远,攀得更高。犹如生活,没有攀登,何有强身;亦如人生,没有历练,何以到达目标。


第二天到了。最重要的黄山攀登开始!

清晨,天刚蒙蒙亮,我们起床了,准备赶上第一班攀登上山。有如人生接力,小团队需要赶前超前。出发之前,我们被告知,黄山有两个山顶,一是天都峰,海拔1810米,另一个是莲花峰,海拔1864米。两座山峰轮流开放,今年开放的是莲花峰。于是,我们就朝莲花峰攀登而上。真是“山外有山,天外有天!”小团队想赶第一班,还是有人比我们更早。为了争取时间,小团队从前山搭乘一段上山索道,开始朝莲花峰登攀。搭乘索道上山时,只见人山人海,整装待发,准备登山。人群中,列队在我们身边的是一位来自四川的游客,带着上小学的孩子,已是他第五次攀登黄山。他说:“登山就是一种意志的锻炼,攀登就是乐趣!”

小团队开始登山,上天的确在厉练我们的意志。从早晨开始,小雨就一直下个不停,天空一片雾蒙蒙的。幸好年轻老师想得周到,先一天晚上就在商店购置了雨衣,果然有用。登山过程不仅是乐趣,更是一种积极的锻炼。登山者徒步在黄山道上,与陡峭的石梯为伍。每当登上一个山坡,就会感受“登上去了”的喜悦。我们就是这么攀啊,登啊,冒雨砥砺前行。黄山的道,两边都有护栏,前人已给我们铺设了道路。小团队登山,有如冲刺高考,亦犹出产科研成果。我们背诵英文单词,修改英文论文,无不是在登啊,攀啊!一个一个台阶往上攀登,一次一次来回冲刺,一个一个困难矢志克服。勇攀过黄山,你以后会面对困难勇往向前!

一路朝着既定的莲花峰攀登前行。我们经过百步云梯,然后是西海瑶台。前行处,传来游客声音,说是因为天气原因,莲花峰已被停止通往。难道又是上天安排?!小团队今天要登上莲花峰,对于下午返程必然带来高度紧张。现在莲花峰去不了,我们继续前行,前往黄山“一线天”。沿着玉屏道前进,经过百步云梯和渡仙桥,面对一道两壁夹成的狭长石巷,宽处不过2米,窄处0.5米,中间盘道数百级台阶,只能容一人通过。人行其中,仰望长空,蓝天仅存一线,不见日月,故名。清人李斐有诗:“云里石头开锦缝,从来不许嵌斜阳。何人仰见通霄路,一尺青天万丈长。”

过了一线天,小团队回访黄山“迎客松”。位于玉屏楼左侧、文殊洞上端的迎客松,倚青狮石破岩而生。据悉树龄已有近千年,堪称黄山之绝。迎客松一侧枝桠伸出,有如伸出臂膀欢迎远道而来的客人。上至人民大会堂,下至车站码头,随处都会发现黄山迎客松身影。就连宾馆屏风,庭院影壁,也有迎客松雅姿。登堂入室的迎客松,成为人间和谐友好的象征,亦是小团队此行攀登高峰,追求美好前程的愿景。

回望迎客松,圆满完成此次黄山之行。作为志同道合的登山旅行者,小团队如期结伴返程。远望迎客松,犹如挥展着双臂,拥抱人类数千年文化和文明。迎客松又是送客松,欢送我们这些旅行者从黄山走向各地,走向大千世界!


跨国在线TNCONLINE
Transnational Corporations Council of Studies (TNCCS)、Transnational Corporations Review (TNCR)、加拿大渥太华联合学院指导下的跨国公司(TNCs)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