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国在线回眸系列之十: 寻觅

文摘   文化   2024-05-03 20:31   北京  

跨国在线回眸系列 TNCCS SERIES
回眸系列之十:寻觅

编者的话

宋代学者朱熹诗言人生:“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时而想着写这么一个故事,这个故事的主线也在脑中回响着,可是仍在寻找合适的落笔点。该怎么写呢?故事的开头也许是主人公从乡下来到城市,又从这一方到了那一面。他总是随着时光列车跑啊,跑啊!因为从乡下走来,走了很远的路,他总是在赶最后一班车。一路上,她遇上了她,还有很多好人善人。在这一过程中,他学会了朝着一定目标前行,有了坚持坚守,他成就了自己的成长故事。编发这一“回眸”系列,希望对于他与所有思索成长着的朋友有所启迪启发。

多年从事经济方面研究的陈华受邀来江城参加一次有关国际经济会议,明天就要离开这座城市。与几位朋友一起相聚吃过早餐,大学同学李斌约他一起吃晚饭,算是为老同学送行。会议已经结束,今天是自由活动时间。陈华不想待在酒店里阅读整理会议相关资料,也不打算跟随会议安排的导游去参观城市一些旅游景点。多年前,陈华曾在这座城市上学。十多年来,这座城市发生太多的变化,很多地方与从前相比,变得根本不像原来模样。陈华决定自己在城里随便走走,看看这座熟悉而又陌生的城市,寻觅十多年前在这座古城念书时的记忆。

十点左右,陈华离开下榻的酒店,独自出门。虽然仍是春寒料峭的日子,毕竟没有了冬日的景象。天高云清,阳光普照,是个出行的好天气。陈华在这里度过四年难忘的大学时光,所以他第一个想去的地方,就是回当年读书的校园看看。他想在宿舍楼和教学楼之间的小径上走走,就像当年读书时每天都要走过那些小径一样。

到了母校改换过的大门口,一切都变得认不出来了!陈华一边走一探路。他问校门口的学生“哲学学院怎么走?”正好遇上一位哲学学院学生,陈华随之与她攀谈起来:“你怎么读起哲学来了呢?”“我爸是这里毕业的,他鼓励我来这里读哲学。”这位眉目清秀的女生答道。

“你爸?”陈华饶有兴趣地进一步问道:“他是哪年在这里学习的?”

“我爸说,他是‘老三届’的。”女生告诉陈华,“我爸还常跟我说这里的哲学学院很不错。他在这里读书时,一位教授讲过‘无为而无不为’的老子哲学,至今印象很深。我也许是受他的影响,填报了好几个哲学系,结果是他的母校录取了我,他的母校也成为我上学的地方。”

陈华没有再问下去,他在这里上学时也听讲过“无为而无不为”的哲学。这位学生领着陈华穿行校园,来到了教学楼前,她就离开了。陈华看到,曾经停留过的教学楼和宿舍楼都已翻修一新,旁边直立着一排排新楼房,尤其是新建体育大楼引人注目。陈华跨过马路,请一位学生帮助留影。这位学生不会意识到他是在给一位远方游子拍照。流连忘返地拍照中,陈华注意到高高竖立的校友会招牌,还注意到招牌旁边“我爱中华”几个醒目大字。在校友会招牌旁边,陈华看到一尊塑像,纪念的是一位曾在这里念过书的知名校友。

陈华记得,自己的毕业论文是有关实践方面议题。在论文中,陈华把当时讨论十分热烈的人类探索活动也归结于实践。十多年来,陈华就是寻觅追索,从母校到了海外,又从海外回到了母校的怀抱。陈华很欣慰地想,他的母校从19世纪末的文华书院得以发展,历经百年变迁。悠悠岁月,如今这所学校已成为华夏同类高校佼佼者,她成为引领着古城巨变的人才基地,更是汇聚和追索人类文明和发展智慧的重要场所。 

离开母校的路上,陈华在想,是什么力量使得这座古城展示出如此变化着的靓丽风景呢?他想看一看古城最大的书场,也许能从书场追索这座具有数千年文明古城发展的智慧。行至母校南门,陈华再次不知去路。问及过路者,一位手里拿着书本的学生为他确认了方向。学生告知:“走路还有点远啊!”陈华说没事,只要方向对了就好。行至三十分钟左右,陈华注意到“图书城”标记。跨过天桥,陈华来到“图书城”。一排引人注目的高楼,数十家书店汇聚在此。陈华来到一家叫做“长城书馆”的书店,他看到琳琅满目的人文社科图书。书店提供有偿座位服务,还可以在那里品茶看书。

在长城书馆,陈华一览人文史书。他看到一本描述这座城市变迁的《大城崛起》,该书展示出古城发展的理念和实践力量。陈华还注意到《建国方略》一书,这是孙中山先生早在百年前对这座古城的展望。他似乎意识到,书城荟萃不少人类文化的精神产品,展示出古城发展的智慧。各类书籍记录着文明与文化的发展,还有奋斗在这座城市的英雄足迹。陈华心想,到了这座书城,无论如何得带回点啥作为留念啊!看来看去,适于远距离携带且使他感兴趣的图书是有关人物传记和文史书籍。陈华发现一本记述几位海归在这座城市打拼的图书,该书在书馆里引来不少读者,他也饶有兴趣地翻阅起来。

陈华翻着这本图书,兴奋地注意到书中有位大学同学的儿子林雄,从加拿大维多利亚大学毕业后回到这座古城,奋发创业成绩斐然。“没有想到啊?”陈华暗暗自语。林雄回国后,先在深圳打拼。三年后,他回到自己生长的地方。林雄的专业是金融投资,他在父母指导支持下,参与投融资实践,还写出不少文章在报刊杂志发表。有道是“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更比一代强!”

带着这本记录海归打拼故事的图书,陈华走出书城。他还想着返回酒店途中去体验追寻这座城市的百姓出行与变化。大约步行二十分钟,至一大厦门口,他又一次迷路了,不知该往哪个方向回到酒店。陈华想到沿途问路,还想到是否让朋友来接应,以便及时回到酒店。陈华想,既然是寻觅探路,就得继续前行。在十字路口,陈华问及一位警察。警察大概指了一个方向,让陈华继续问路。

往左行走大约五分钟,陈华注意到路旁公共汽车站台有车开往“街道口”,他喜出望外。陈华知道,到了街道口就熟悉了,因为他是从那里出发的。见着一辆公车驶来,陈华没有犹豫,直奔上车。陈华拿出一张百元钞票塞入收款机,等候余款及车票。驾驶员告诉陈华,“找零钱需跟用现金购票的乘客商量。”陈华注意到绝大部分乘客都用手机扫码付费,他只好等在一旁看是否有用现金购票的乘客。从他乘车的地方至街道口,大约过去五、六站,没有人用现金买票……

陈华深深感到,国内最近几十年快速发展,从微信支付到遍地高铁,很多方面已经超过国外。正当陈华尴尬地等候现金买票的乘客出现时,他忽然见到一张似曾相识的面孔。陈华贸然问道:“你是……” “陈华……”没等陈华说完,对方已经认出来了。“你怎么在这啊!”陈华在车上遇到的是他多年未曾见面、前往商场购物的同学杨林!

“世界就是这么小!”陈华兴奋地说道。原来杨林大学毕业后,一直在这座城里工作。从助教做到院长,现已准备退休。杨林知道陈华毕业后去了北京,然后出国。陈华在北京期间,杨林还向其他同学打听了解过他。杨林陈华两人偶遇重逢,似有说不完的话。陈华早已忘记现金找零的事,杨林也忘记他是出来购物的。陈华告诉杨林:“晚上李斌相约晚餐,你也一起去凑凑热闹如何?”杨林没有犹豫就答应了!

杨林随同陈华来到酒店。一路走来,陈华回想着一天的寻路过程。他想,人生如寻路。时代在变,古城在变,人要有决心和勇气追赶变迁中的世界。只有去探索去追赶,才知道大千世界的广袤和快速变化中的华夏大地。走在茫茫人海中,陈华似乎感受到这座城市的行进步伐。那些匆匆而过的行人,都在追寻自己的生活和改变生活的目标。

陈华此次自行观光,寻寻觅觅,收获和感受不少。晚上六点左右,李斌、杨林和陈华来到一家菜式中西合璧的餐厅,他们品味着食品丰富的晚餐,追寻中西文化在这座城市里的交融。三人分享着江城美好夜景,还有这座古城在探寻中的发展和变化。 

跨国在线TNCONLINE
Transnational Corporations Council of Studies (TNCCS)、Transnational Corporations Review (TNCR)、加拿大渥太华联合学院指导下的跨国公司(TNCs)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