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乡下的一个观察,不一定对,且样本量少。你家不这样,你们那儿不这样,就你们对。
小孩回老家,老人对他们的关照体现在两句话里,想不想我,我家还是 XX 家好玩。通常情况下,对比的角色是对家,比如外公外婆和爷爷奶奶家,很难不是对立关系。
小孩不理解其间幽微,但也不做选择,都是人,祖上遗传的这点东西,几千年宗族文化,各种集体无意识,流淌在他们的血液里,虽则没有土壤使之肆无忌惮生根发芽,人始终是全息的,总能感受到。他们会回,想,都好玩。
是不是本心不重要,重要的是要赢,话受听。感到满意,围观者顷刻也就散去了。
不是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一个地方的人,亲戚邻居仿佛同样有义务作本土代言人去争上一争,抓住小孩就摇晃其身体大声问,一定是你爷爷奶奶家好玩吧,暗暗暗示,不行就直接主动给答案让孩子双手接好,你外公外婆家那儿肯定不好玩,我们这里才最好玩。如果是在外公外婆家这边,情况如出一辙,并未好到哪里去。有时烦透了会出声阻止,他们惊弓之鸟似的如同受到雷击,反应不过来,就本能地尴尬,晚些时候便开始用异样眼光看你你才是那个有病的,明明每回每回都这样,大家大家都如此,从来从来没有变。你忽然要打破,质问,挑衅,你就是难伺候,搅精。
以前也百思不得其解,人爱一个人,想念一个人,很长时间不见,团聚了,会关心他爱护他好奇他特别想听他说所有他的事上心他的喜怒哀乐,想补上不在一起的所有时光。但他们不,一个活生生的人在他们面前如同一堵透明的墙,问跟他们脸面与输赢有关的话题时说上一两句,有其他人来家里做客时拉出去如商品一样展览、炫耀一两番,其它时候,远远地疏离。道具、木偶,带点打量,暗暗嫉恨,无尽失落,感到被小孩夺去了什么,比如子女应该非常非常关心他们,但因为子女要照顾孩子,精力不够,就对他们没那么上心或者略微有点忽视了,不满便淤积心间,膨胀变大,转向孩子。老人在家庭里重要程度只能排第二,这在从前是不允许的,必须只能是老人。
他们会举例谁谁谁对老人怎么怎么好,翻来覆去比,一个赛一个感人肺腑,比如自己家不吃不喝都给老人抽鸦片,比如老人对他们又打又骂还是要三拜九叩匍匐在地穷极孝顺,比如痛哭流涕讲述父母对自己有多好没有父母就没有自己的今天,比如父母重男轻女但女儿还是对父母好得要命并只字不提从前自己所受伤害,比如父母无端端打骂了孩子的孩子,孩子不放心上大步上前曰该的自己小孩就得收拾。
乡下的确有大量人群在自己小孩和自己父母之间永远选择自己父母,他们以为是孝顺,简直感天动地。其实是懦弱。不敢,没有勇气,没有能力护住自己的孩子,只能任由父母做主。气不敢喘,哼不敢哼。所谓孝顺,不过是给自己无知、胆怯、愚孝的遮羞布。
一个年轻人请父母带孩子,请求父母平常不要给孩子吃什么,一种很具体的对婴幼儿确实不适合的食物,父亲转头对别人愤怒地说,我偏要我就是要给他吃这什么。
农村父母无论谁家的,就目之所及,风风雨雨几十年人生,多多少少是积攒了很多怨很多恨很多不满的。不曾有过好好当个小孩的时光,就不知道小孩到底是怎样的物种,情感、物质、精神的匮乏使得他们内心空洞巨大,只剩空白。面对新时代活生生的生命,要抑制自己的恶,自己的恨,自己叩问不公的愤怒,可能已经用尽全部力气,哪里还有余力去爱人,又如何知道怎样去爱。他们只擅长争,夺取,不知所措罢了,又有什么错。
是没什么错。几代人之间的差距是触目惊心的,谁人能不感到恐慌,无所适从。没做过小孩又怎么可能会去好奇小孩,一如从前只是被重重嫌弃的人,习惯的,也只是嫌弃这一种单一的感情而已。嫌弃,被嫌弃,看到就觉得麻烦,想远远走开,不愿花时间精力,同时也不知道花时间精力的路径,便是如今的局面。爱都流向不缺爱人身上。缺爱的永远缺爱。
但爱啊,是可以学习的,可以深入最接近心脏的地方穿越重重阻碍厚厚盔甲冷漠防御而得的,只有以爱育爱,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然而这些陈词滥调,馊了的鸡汤一样的东西,不过是自顾自声嘶力竭无人问津的垃圾罢了。主动付出,我们不愿。过习惯的,惯性的人生,才容易。
文图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