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的母亲

文摘   2024-10-11 10:51   云南  


看完《病隙笔记》,接着看《我与地坛》。一些篇章,段落,须中途数次停下,歇口气,再重看。待看到《秋天的怀念》,忍不住流泪。


近来很是避免流泪,大约以前哭得太多,又或是年龄的缘故,区区四五行泪眼睛就开肿,鼻涕一直流,整个人昏头昏脑。


避免只能是注意,不代表就能完全杜绝、乃至消灭流泪的可能。生而为人嘛,流泪说起来实在是,应该的,应得的。


去年还是今年看郭强生的书,他写母亲,也让我数度流泪。那泪很复杂,不是以往那种无限歌颂母亲伟大、牺牲付出的太苦了我不情愿却不得不的感动。而是郭强生,他心思那么细腻,心地那么柔软,他看到了母亲的问题。问题倒不是说他母亲自身有问题,而是他看到了母亲遭遇的、经历的大多不得不牺牲不得不奉献的时时刻刻,一生的命运,是由社会观念、家族家庭、父亲和他与弟弟的存在造成的。


有种说法大概是这样:千百年来,女性只能不停地为家庭牺牲,掌握话语权的男性文人——拜男人们所赐几乎只有男性文人,从女性处获益。拿人手短吃人嘴软,他们无以为报,不说一两句好话似乎说不过去,再说打一巴掌总要给颗糖,于是他们就歌颂母爱,赞美女性奉献,这,就是报答和肯定了。但他们绝对不会主动说,哎女性是人啊,也该和男性平等地一起上学,一起工作,一起育儿,一起做家务啊。这样涉及到实质核心利益的事,他们心头清楚得很,绝不可能松开一点手,让一点步。他们能给的,最多只是口头一两句表扬,贤妻良母,好女人富三代,就是女人一生奋斗的方向,使命,和全部意义。


多崇高,唯独就是没有女人自己。


在这些事上,男人和男人之间非常有默契,谁都不会觉得应该要给出的是权力,是平等,是尊重,是共同付出。而是,去定义什么是好女人,然后,让女人去执行。写文章歌颂时,他们简直文思泉涌,一个比一个辞藻华丽。


郭强生不是这样,他清楚看到母亲的苦由什么造成,由什么组成。他明白、理解母亲,也真正地爱母亲。母亲死后,他一遍又一遍去回顾母亲的一生,母亲的点点滴滴,在精神、灵魂中与母亲重逢,以看少女的,不属于家庭的个体的女性的角度去看母亲。由此,作为读者的我们,既为他的母亲难过、感动,又为他的母亲有他这样的儿子难过、感动,难过的是他母亲经历了那一切,他母亲那么爱他,难过的是他懂母亲爱母亲却改变不了这一切,他的母亲是不是宁愿他不懂也不想他难过,再成新一种具备复杂含义的难过。


然而无论如何,这种对女性处境的看见,不是整个父权制的帮凶,没有假惺惺的怀念和歌颂,仍然让人感动。


再回到史铁生身上,他写的母亲,不是模糊的中国独有的为子女牺牲奉献一切的个个母亲都是这样的母亲,我们知道她的母亲爱花,热爱文学,支持他写作,理解他,放不下他。正因为他看到了母亲,真正地看到一位作为母亲的女性的命运,才会有后来的延展到其他女性身上的看到,在地坛里,一个那样美的职业女性走过,史铁生很欣赏,最开始想的是这么美的女性什么样的男子才配得上,最后却发起狠来,说不愿看见她有丈夫,不愿她落入厨房。那是上世纪啊,史铁生,竟早已经有了这样的看待女性的态度。


母亲固然非常爱史铁生,史铁生又何尝不爱他的母亲。这种爱,令人感动的,是除了母子情外还存在一种人类原该平等后来一个性别却陷入长久的困境另一个性别中的其中一个看到了没有假装没看到而是在声援的意外。虽则作为女性本来就应得,但实际上是千千万万的女性未得。因稀少因难得,而更加感人。


文字原创。

灵舻
“生是一棵树,只开自己的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