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自救啊

文摘   2024-09-29 10:32   云南  

读《菊与刀》,时时能看到中国人的影子。本身日本文化曾取道于中国就是不争的事实。然而这么多年过去,即便《菊与刀》出版发行于上世纪四十年代,写的也是那个时代及以前的日本人,一些隐幽的东西,仍有熟悉的影子,而变化的、割裂的部分,则是令人震惊。


有评论说书里描述的日本人状态和中国早期春秋战国时期很接近。个人感觉确也如此。但也只是相似,并不完全一致。况且他们后来似乎还是一如既往矢志不渝,而光阴似箭日月如梭,中国人到底还是迎来了些许改变。


被奉为日本民族史诗的《四十七士物语》,最为反映日本人国民性,等级制度,社会观念,文化体系,精神面貌,性格底色,全部全部。


《四十七士物语》讲的是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家臣去参加大名(可以理解为他的上级)的一个仪式,但他不懂得仪式的繁文缛节,他身边懂这个的人恰好没在。因为不懂,便包括不懂得提前送礼给上级身边的可以理解为管家吧,管家没收到礼物,觉得这个家臣不尊重自己,分外失礼,就设计让家臣在仪式当天穿着不当,一切行为举止都不符合仪式流程标准。家臣果然被当众笑话,他于是觉得自己失去了面子,被羞辱,当奋起为自己而战,即刻砍杀管家,管家负伤跑了。


家臣为维护自己面子伤害管家是符合日本人要求自己受辱便要报仇的教养的,但是他伤害的是上级的管家就不对了,不符合忠的标准,因此需要切腹自杀以全忠孝。


所有人都认为家臣身边的下属应该为家臣报仇,这个报仇指的是向那个管家,而不是上级。如果他们不报仇就不配为人。但家臣的下属们认为那个管家相当的有权有势,表面硬来肯定没胜算,就卧薪尝胆数年,对外一致宣称绝不报仇,以至于被所有人嫌弃,当街吐口水,全家看不上,都忍着。


多年韬光养晦的时光,为了实现最终的报仇雪恨,这些下属中要亲自参加刺杀的重要人士,有的和妻子离婚,有的杀了自己岳父,有的送自己小妾去给管家作宠婢,有的杀了自己孩子,这些行为无一不是为了推进报仇而做出。在他们看来,简直可歌可泣。每个人都自愿,心甘情愿,再愿意没有。


后来就终于杀了那个管家,提着管家的人头去祭奠了那个家臣,哭了一顿,抱歉这么晚才报上仇。接下来的事是这样的,虽然报了仇,也就是报了自己主人——那位家臣的恩情,但复仇的举动对于上级来说当然是不忠的,因为杀死的,是上级的管家,就是对上级的不敬和不报恩。上级为他们为自己主人报仇的忠勇之情感动得要命,全日本人都感动,淌泪。但他们只是全了主人的恩情,还差上级这部分呢。总之,这几个人报完仇后,就集体切腹自杀了。


所有人感动钦佩的情绪抵达最高潮。为他们忠孝恩义全都超额完成感到极致的精神得到抚慰升华什么的。总之,他们的死,太有意义了。


他们的故事,感动无数代日本人,使男女老少为之动容,为之落泪。他们的事迹,被写入教材,让无数学子从小学开始学习。书本,老师,国家,都号召孩子们,要向他们一样。


看完以后,久久震撼。


人与人之间,难以互相理解。国与国之间,更是如此。鸿沟如此巨大,叫人绝望啊。


时代往前走,不管人们有没有跟上。从前可以一手遮天的,现在还是可以。只是遮住的天,有时仍有缝隙漏下一点光线,让黑暗中的人能够离开,走远。那些离开日本的人,回望自己在日本的生活,自小接受的教育,五味杂陈。


一直坚信并坚守一套文化体系,身处其间,或许并不觉得痛苦,或许会觉得。别人的事,别人的人生,别人的国家,我们无权置喙。但我们自己看他国历史,看本国历史,看这宇宙各种规律法则,需要学习、谨记的是,要自救啊,要看远,看深,看出去。


不要盲目信,不要盲目不信。

不要把自己交给别人,无论任何人。


文图原创。

灵舻
“生是一棵树,只开自己的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