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此青绿》:只此青绿
文摘
2024-10-04 18:13
云南
逛翠湖时突然想去看《只此青绿》,秋天太过萧瑟,似已不美,想附庸风雅一回,文艺文艺。不懂画,创造者之呕心沥血,亦不曾体会。但还是看得无声流泪,此身天地间,美或不美之色,都已无味。满眼满心,只剩青绿。希孟年仅十八,已故去九百余年。唯一传世名画为《千里江山图》,作于故去之年。画如其名,横 1191.5 厘米,纵 51.5 厘米,以青绿色调,描绘宋时祖国锦绣河山。
既是锦绣河山,当呈现如何锦绣。电影无一句台词,无一句对白,只有音乐与舞蹈,和一帧一帧的画,流畅地,流畅地入画中画。画连续,成画面,成故事,成历史,美极。不是无菌箱里的美,不是凭空而来的美,也不是只剩美、只有美的美,就是美。自然而然地,生活的,人性的,山水的,舞蹈的美。还有匠心,有认真,有无尽风雪,有纯粹执着。看见,成全,甘愿隐于画后,不在意流芳百世就只是去做,就是艺术之灵魂示现的一个时代一个王朝一处风物一方景色一些热爱的人们的剪影,就足够震撼人心,足够惹人流泪了。希孟以命,他人以心,时代以山河,两两成全,三人有师,成《千里江山图》。我们该为希孟的画而与有荣焉,感动震撼,还是该为他的早逝而怪上苍不仁,为何非要慧极必伤情深不寿?我们该对无名无姓却付出所有的那些人投以时隔千年的敬意,还是说服自己接受时光的长廊里有这么一副醒目的画其实所有人很值得已算不凡?或者单纯去欣赏这画作不管懂与不懂心无旁骛假装认真不做他想?不,人非草木,孰能无情。怎么会不想,怎么会不思考?艺术本身为永恒的主题,艺术才能在个人身上实现永恒,而个人,当然,也只能凭借艺术去实现生命的永恒。即便当他沉浸在艺术里只顾于风雪中无限奉献时,他并没有在思考何谓艺术,何谓永恒,何谓传诵千年的名画。而自己与名画,关系是甚。希孟他当时,并未作他想。他只想记录,只想描绘,只想给这河山以颜色。感动他的,震撼他的,充满他心间的,是纯粹的山河,山河之美,山河之味,山河之原原本本。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的是时间是山河正美是山河易变是来不及是已太迟。少年呕心沥血,不舍昼夜,描描摹摹,勾勾画画,抢在沧海桑田变桑田沧海之前。画耗尽了他又填满他。画完成了他他也完成了画。而他笔下的人,笔下的物,笔下的山川河流,那时的风土,那时的人情,那时的春夏秋冬结成四季,长出颜色,凝固在画里,成为永恒。执笔之人可就此搁笔,画成为主人,带上新的命运,徐徐上前,亲自迎接千年风霜。自顾自描述,自顾自呈现,自顾自向所有人说这少年,说这人间,说这背后的所有故事,哪怕是题词与印章。只要有人看,还有人看,就能一直被讲述,被看见,被震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