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3月24日,
无锡马拉松,2:57:26,PB;
2024年4月21日,
上海半程马拉松,1:22:10,PB;
2024年6月16日,
高校百英里济南站,20:25;
2024年11月17日,
神户马拉松,3:15:55,PW;
2024年12月8日,
高校百英里总决赛,1:00:04;
2024年12月22日,
苍南半程马拉松,1:19:42,PB。
1
恢复中
从长达四个月的伤病中恢复过来并不容易,直到1月1号早上迎新跑时,我还感觉右腿关节在隐隐作痛。尽管每次跑步前都要贴上厚厚的肌效贴,跑步后要用筋膜枪、泡沫轴、筋膜仪反复料理双腿,但整个一月我都沉浸在一种“薛定谔的伤病”这样一种幻痛之中。每次注意力集中在右腿上时,关节肌肉好像都在嘎嘎作响,我的心里总是在担心腿伤还能坚持多久、稍微加加速会不会让伤情加重这些自己也不知道答案的问题。不过随着伤情在一月份并没有反复,困扰我的问题也不再萦绕在心头,我确信我能够赶得上3月24号的无锡马拉松,苦练从二月开始。
对我这种拥有寒暑假的打工人来说,二月是非常宝贵的备赛期。这一个月的时间不太用考虑工作方面的事情,可以有充分的时间来进行身体的调整和训练。但寒假期间也有平日里并不存在的“麻烦事”,北方的温度远低于上海,每次出门前都要做好心理建设,还要花更长的时间来热身激活身体。有时路面还有暗冰,需要更加集中注意力,避免造成额外的运动伤害。另外,过年时我大概会开车几百公里走亲访友,这些琐事也会将训练节奏打碎,并消耗相当多的精力。不过相比上班,克服这些困难并非难事。
从一月底放寒假到正月初十的这三周时间,训练思路是在一月恢复跑步的基础上夯实有氧能力,通过轻松跑和长距离的有氧跑交替刺激心肺和跑步相关肌群,让身体逐渐重新习惯跑步。北方的小县城春节的喜庆氛围、凛冽的寒风、伸手不见五指的省道见证了我一次又一次训练中的汗水。
2
信心重建
三周之后,我回到温度更加适宜的上海,开始加入能够给到心肺更大压力的1200米间歇。间歇跑的强度起初让身体的反应相当得大,即使只进行了6组组间间隔长达3分钟的间歇配速跑,但肌肉的酸痛还是让我不得不全休一天。不过身体对压力的适应让人难以置信,仅仅两次间歇训练后,我就可以用90秒的组间休息完成10组345的1200米间歇训练。跑步水平的恢复比我的预期要快了很多。于是乎,在经过几次间歇训练夯实现有配速的训练后,我开始将训练重点转向有氧耐力上来。
对于马拉松来说,一时快不是真的快,一直快才能笑到最后,而有氧耐力的训练正是让自己能一直快下去的有效训练途径,于是10-16公里的阈值附近的艰苦耐力训练越来越多地出现在了课表之中。在开始阶段,用4分配跑下16公里是非常困难的,配速经常会在五六公里后开始往下掉,直至掉出4分配。每到这时候,我经常会想起去年秋季受伤前能够稳稳跑下4分配16公里的自己,对过往的悔恨和不甘,对未来的决心和希冀,五味杂陈。不过在高质量吃下几次训练课后,我逐渐能够拿捏这个配速,信心也随着实力的提升逐渐增长。
3
意外
不过信心涨的太快人就容易飘。故事的转折发生在2月底。无锡马拉松4周前,我成功用414的配速跑下了35公里的赛前模拟,信心也随之达到了顶点。随着一股冷空气南下,我决定向南躲避一波寒潮,于是气温十几度的泉州成了我的目的地。到达泉州后我兴奋异常,本来是全休的一天,我却兴高采烈地上了三清山,结果在下山时感觉右腿内收肌有些隐隐作痛,不安的心情立刻笼罩心头。回到酒店后并没有持续疼痛,我判断应该不是严重拉伤,于是按摩一通后就睡下。但第二天晨跑前进行热身时,右腿内收肌不适的感觉又回来了,我顿感不妙。好在跑动过程中并没有不适的感觉,于是在未来的几天都用轻松跑来维持状态。
回到上海后虽然右腿偶尔还会有不适的感觉,但并没有对强度课的表现造成影响。不过这次虚惊一场的受伤也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教训,千万不要在赛前搞有的没的,尤其是一些容易受伤的运动(爬山、共享单车),一次受伤很可能让几个月的辛苦准备付诸东流。
二月跑出了至今为止最大的月跑量493公里,进入三月一周后,我就开始着手减量。但在这个过程中,我遇到了一个更加棘手的问题——失眠。第一次发现这个问题是在3月3号,在生日当天完成了一个25公里的渐加速,这堂训练课完成得相当好,于是奖励自己吃了一角蛋糕。一切都看似平平无奇,直到当天晚上一点从睡梦中醒来后,再也没能睡着。看着天色透过窗帘一点一点地变亮,我的心里越发焦躁不安,精力也随着焦急的心情一点点流失,大约八点钟我才逐渐睡去。十二点半醒来后,我在下午还是按计划跑了跑,身体没有太大反应,我的心里也在窃喜,或许并不是什么大问题。但我还是too young too simple,sometimes naïve,当晚同样的事情再次上演,一夜无眠,靠上午的短暂时间来补觉。虽然当天还是完成了强度课,但疲惫感已经让我的脚步有些挣扎。当次日失眠的情况第三次上演时,我决定用一些外部手段来干预睡眠。但真正拿到褪黑素的时候,我又陷入到了犹豫之中,担心外源性的褪黑素影响自身激素分泌,造成更长周期的睡眠问题。最终,我也没有勇气在赛前三周的时间服用哪怕一粒褪黑素,而是使用睡眠贴、按摩、泡热水澡等更加保守的方式来辅助睡眠,不过效果并不好。虽然连续睡眠不足让我的精神和身体都开始崩溃,但我还是选择从根源解决失眠问题,积极查阅失眠相关的资料。最终我认为是自己前期训练量过大,交感神经持续兴奋,让明明有明显困意的自己难以入睡。
在确定失眠原因后,我在未来几天用隔天短距离轻松跑的方式进行了课表调整,同时用“调整后需要时间才能见效”这样的想法来安慰和暗示自己。改变虽然不是立竿见影,但还是比我预期更快地收到了成效。在被失眠问题困扰长达一周后,我终于恢复了规律的睡眠。在调养身体后,我再次投入到了无锡马拉松的备赛之中。
这个插曲同样让我记忆非常深刻,是我短暂的跑步生涯中除四个月的伤病外,情绪起伏最大的一次。经过这次折磨,我更加意识到合理安排训练计划的重要性,尤其是负荷过大对身体产生的长期不良影响,让我绝对不想再经历一次。同时,这次克服失眠的经历也让我更认真、也更有耐心地应对身体所发出的负面信号,通过深入根源地、及时地调整训练节奏,将身体调整到最佳状态,更好地实现训练目标。
4
喜悦
功夫不负有心人,3月24号,伴随着何杰连续两年在无锡刷新国家记录,我也跟随3423人一起在无锡跑进了3小时,拿到了破三纪念围巾,实现了自己跑步生涯的第一个小目标。
比赛前一天我早早上床,并顺利入睡。不过凌晨一点钟我再次醒来,并且不太能重新进入到睡眠之中,我心里大呼不妙的同时开始试图找到一个舒适的姿势重新入睡。最终经过大约一小时煎熬的失眠后,我躺在酒店的地板上睡意渐浓,立刻上床并重新入睡,直到第二天四点半的闹钟将我叫醒。
比赛当天的天气条件并不好,甚至还比较差。不算低的温度和很高的湿度让五点多的室外雾气弥漫,衣服和眼镜上暴露在室外后都很快蒙上了一层小水珠。在这种高湿度的天气下比赛,身体中的汗由于空气中水蒸气分压很高,不容易排出体外。这时候我虽然有些紧张,但并没有对情绪有很大的影响。一站地铁后来到无锡新体育中心,在换衣服的时候才猛然想起自己在赛前冲的电解质水没有带上。一丝慌乱掠过,但很快就镇定下来,因为我相信我已经做好准备。
出发后道路有些湿滑,在人群中穿梭的过程中,我尤其注意不要踩到地上的白色标线。比赛来到第4公里,旁边的小哥和周围的人发生了碰撞,滑倒在了地上,我的心也咯噔一下,注意力也更多的放在避免与其他人发生碰撞上。特别感谢我的同事,经济学院的吕老师。他身穿红色的国防科大战袍,在10公里的水站钻进人群,带出了两杯水,并把其中一杯给了我,让我省去了与人群搏斗和恢复速度的体能损失。今年的无锡马拉松比我预想得水平要高得多,直到开赛后12公里拐出鼋头渚的牌楼才能与周围415配速的破三大军拉开距离。由于前面的赛程中,我被周围的选手硬控在了集团之中,速度压得非常到位,此时体感非常好,于是我钻出人群之后,稍微加了加速度到410左右。经过14公里后,吕老师逐渐掉队,后面的赛程只能靠我自己了。
比赛很快来到江南大学美丽的校园。在半程终点前,一位半程选手迈着大步幅杀了出来,引得包括我在内的一众全马参赛者感慨,要知道,无锡马拉松混合分区的半马是晚15分钟发墙的第二枪,大约75分不到的成绩即使在年底的我看来,也是足够遥不可及。
经过半程的标牌后,我跟随人群从江南大学东门出来,面对一条长达几公里的又直又宽的大道。去年的无锡马拉松中,我为了取补给和丢垃圾,在这条忘记是六车道还是八车道的大道上两次画龙,不仅多跑了很多距离,还吃足了风阻。今年我吸取教训,跟着一位足有1米9的选手贴着地上的标线走直线。有了破风的帮手,这一段路跑得非常轻松,不过为了保守起见,还是将逐渐加到405的配速往下稳了稳。
经过这条大道的折返后开始爬一座桥,由于对赛道非常熟悉,所以在这里并没有顶心率硬拼,而是选择在下桥后借着重力势能往前追一追。跑过36公里进入公园后,我开始有些紧张。去年最后五六公里的连续转弯和起伏路上,在这里疯狂掉速的痛苦回忆还历历在目。但显然,今年我的准备足够充分,除了在几座小桥稍微掉速外,成功把配速维持在了4分10秒左右。40公里左右,遇到了@我不是装备党,拍肩打了声招呼便提速进行最后的冲刺。
最后的提速比我想象中顺利得多,没有太多挣扎,前方的选手被我一个又一个超过。转过最后一个弯道,前面就是终点无锡会展中心。两边观众逐渐汇聚,呐喊声也逐渐清晰起来。距离终点还有500米时,听到路边的一位大哥喊道:“加油!马上到终点,破三还有机会!”我抬手看了下手表,2小时55分钟,心里默想“这次稳了”。因为太过激动,这种喜悦之情抑制不住地脱口而出,和周围喧嚣的气氛一同被相机记录了下来。最后几百米实在太漫长了,去年猝不及防的受伤,复健后一次次的挫折,严寒中孤单的奔跑,在此刻一下子涌入脑海,泪水顷刻模糊了双眼,周遭的一切都安静了下来,百无聊赖的轻松跑,咬牙坚持的配速跑,面目狰狞的阈值跑,心率爆炸的间歇跑,在此时都有了具象化的意义。“也许我最光荣的时刻,就是现在了”,那时的我的确是这样想的。会这样想,显然我对未来将要发生的改变并没有任何感知。
通过跟随依旧密集的人群通过终点线后,世界重新被染成粉色,我也被从回忆拉回到了现实之中,2:57:26,我做到了。当时的感觉已经有些模糊,但从赛后的照片中我能够确认,我是笑着跑过的。
5
更上层楼
在达成生涯第一个里程碑后,还不是停下脚步的时候,下一个目标是4月21号的上海半程马拉松。在这里必须要感谢上海外服和上海大学给我了一个上海半程马拉松的赞助商名额,让我抽签若干次第一次有机会憧憬上马系列赛。无锡马拉松到上海慢半马之间整整有四周时间调整,身体的疲劳有足够的时间释放掉,在比赛周期中留足调整时间是我的参赛习惯。在无锡马拉松后,我用减量的慢跑过渡掉了赛后第一周的疲劳,随后利用一二月打下的有氧基础,在随后的两周时间里,我用1200米的短间歇、5000米的长间歇反复刺激阈值以上的心肺能力,以期在上海半马中收获一个满意的成绩。
四周的时间过得非常快,转眼就来到了比赛日。赛前一天睡得时间虽然不长,但连续性非常好,醒来后精神也非常好,这让我的信心非常不错。来到会场以后,和学校的其他老师碰头、拍合影、热身,随后一起进入到赞助商的起跑区。说到这里不得不夸奖上海外服的赞助商起跑区的安排。上海半马共有ABC三个分区,每个分区起跑时间间隔5分钟,而上海外服赞助商的起跑区位于B区最前端,在起跑时前面没有任何阻隔,并且在追上A区尾巴的时候不算特别拥堵,比较容易溜边完成超越,这也为我追求PB成绩提供了非常好的条件。
起跑后本想压着4分配完成,但第一公里跟着集团有些过于兴奋,再听到346的一公里报时后,我赶紧在涌入A区人群前压了压速度,把速度很好地控制在了350左右,尽管这个速度对我的计划来说也快了很多,但体感非常好,于是决定就尽量按这个速度来跑,最后顶不住了稍微放一放也可以PB。
比赛进展得非常顺利,除第11公里出世博大道地道桥的连续上坡配速掉出4分外,在比赛的前2/3我都完美地跑出了350附近的配速。从第15公里开始,比赛开始连续折返,还有一座耀龙路的跨河大桥给比赛增加了一些难度。我在15-17公里开始轻微掉速,不过我时隔一个月再次拍肩了担任130兔子的@我不是装备党,征哥的鼓励也让我咬牙顶过了上下桥,在最后的几公里比赛中咬紧牙关,锚定住前面不远处的选手,一个个完成超越,最终第一次在收雪糕筒前完成了比赛。1:22:10,我达成了自己又一个里程碑。
6
高百在召唤
好成绩让我的训练热情在五六月份延续了下来,即使气温逐渐升高,但我还是能够维持大跑量。而无锡破三后斌哥把我拉进马协一个又一个群里,给了我一个亲身参与到高百之中的机会。彼时我的5000米PB仅仅只有前一年6月测试的18:40,原本是无缘在高百赛场与各路大神并肩作战的,但在家伟等队友生病,以及各路大神的谦让之下,作为新入队的老登,我进入了航佬和涛哥所率领的济南练兵队之中。赛前其实我的心理压力非常大,与其说是对比赛成绩的担忧,不如说是对未知的恐惧。素未谋面的队友(除学院路鸽子队的黎主将外),从未参加过的接力赛制,都如同一副担子压在了我的肩上。
好在队友都非常好相处,很快我就卸下了身上的负担。尤其是航佬,初次见面他在各个方面都非常照顾我。我因为车次关系到得比较晚,没能赶上聚餐,航佬晚上还帮我点了外卖送到房间。和我住在同一间房间的是本次队中的一条大腿,申思腾学长。不过当晚并没有聊太多。临睡前收到了航佬探路的消息,稍微研究了路线就匆匆结束了忙碌的一天。
第二天早上又是航佬四处叫早,安排大家前往起点。济南不愧是北方的火炉,从早上开始温度就保持在高位,等到我的第三棒比赛时,气温就已经超过了30度,对速度控制还是提出了不小的挑战。黎主将作为第一棒率先来到交接区,333的配速相当不错。在接力这种每个人的成绩都对全队成绩产生至关重要比赛的中,即使我刻意不去想,队友的好成绩其实也会给我内心增加无形的压力。但随着飞哥身影逐渐清晰,我也来不及多想了,接过绶带就迈步奔跑。在快速整理绶带的同时,我也在迅速规划比赛的配速。从一年前的PB成绩来看,用345的配速跑完比赛的5.5公里无疑是最稳妥的选择,但这样的配速无疑会严重拖队友的后腿。但我对自己一年的训练充满自信,前两次的比赛成功体验又给了我在信心上方面巨大加持,于是我决定索性用340的配速来跑,体感好的话或许可以加到335。但当我整理好绶带决定放开手脚大干一场的时候,低头一看配速已经来到了255。这着实不妙,于是我赶紧稍稍放慢速度。在超越第一位对手后,我也恰好完成一公里,用时3分30秒整。当时心率也只有150,体感还是不错的,不过保险起见,我还是稍微降了降配速。第二公里3分38秒,也在预期之内。但来到第三公里,身体中的激素水平降低,我开始被迫吃下开局没压住速度的恶果,脚步变得沉重起来。再加上道路两侧没有了树木的遮荫,暴晒让我越发难受。第五公里,速度彻底无法进入到350以内,直到我看到前方两位正在battle的选手,我赶忙想尽办法提速追了上去。刚刚来到二人身后,本想稍稍跟随调整一下节奏,结果没想到一位选手直接跑到路边呕吐,另一位则直接被我超过。又不得不一个人挣扎,不过好在距离终点并不远了。我咬牙继续顶,但身后的脚步声越来越清晰。我心里只有一个念头,那就是绝对不能被他超过去,于是我使出全身的力气开始加脚。路边工作人员喊出的“距离终点还有最后200米”仿佛是我的救命稻草,我一把扯出绶带,拼命压榨出最后一丝力气冲向眼前越来越清晰的申思腾学长。交出绶带后,我径直来到主舞台后的树荫下大口换气。心率194,时间20分23秒,我尽我所能,只交出了一个差强人意的成绩。
AB两队回到终点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现在了屏幕中的第二位,全队紧紧抱在一起庆祝,航佬和杉爷甚至还接受了采访。几分钟之后才发现原来闹了一场乌龙,不过这支练兵分队的名次还是定格在了第四位,有惊无险地晋级了总决赛。
客观来说,作为一场晋级赛来说,我和队友们一同获得了总决赛的门票,实现了赛前目标,可以算是一场成功的比赛。对于我个人来说,18:36的5公里分段成绩让我时隔一年刷新了PB,也算可喜可贺,但我在比赛策略无疑是十分失败的。配速高开低走,虽然在前两公里还能勉强控制,并且用334的配速刷新了一英里的PB,但比赛初期兴奋劲过去后,取而代之的就是疲劳状态下的无力感。虽然在三四公里还能勉强维持345的配速,但第五公里在最后奋力挽回的情况下,依然花了3分56秒才完成,无疑严重拖慢了配速,从5.5公里的赛程整体来回顾无疑是得不偿失的。最后500米,我几乎逼出最大心率也才跑出340的配速。但好在我在比赛全程都没有放弃挣扎,疲惫之余,我也暗自庆幸能够帮助母校晋级决赛出一份力。
显然,我在比赛过程中为自己的冒进付出了惨痛的代价,当时我还在为没能帮助年底参加总决赛的队友赢得一双plaid的赞助感到遗憾。而如果年底开天眼的话,没想到小丑竟是我自己。不过我还是非常感激在比赛中结识了即将“投敌”的航佬、未来的队长涛哥、又高又快的杉爷、稳重练达的腾哥,以及每一位队友,让我在斌哥的介绍下加入马协后真正破冰,建立羁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