巩岩博,宇航学院2012级本科,去院所读的硕士,2019年毕业,目前在航天科技集团下属研究所工作。
本科的时候完全不运动,大四毕业的时候体重170+。毕业的那个暑假开始尝试跑步,研一在国防科大上课,一周强制两次5k,后来还跟着军人学员加练,解锁了10k,研一结束跑了第一个半马,暑假去骑川藏线,爬坡太猛把膝盖伤了。2018年带伤跑了金山岭的半程和鸟巢半马,彻底把膝盖干废了,中断跑步近一年。后面就一直都是轻松跑和休闲跑,除了2021年的海口半马,没再参加其他比赛了。
“ 分明平静无风,是因为追上了你的心吧 ”
—— 有点啰嗦的蠡湖半马破九赛记
一颗种子
虽然跑步已经七八年了,但都是有空的时候随便跑一跑,一直没有正儿八经训练过,仅有的几次参赛经历都是别人拉着我一起报的名,最好成绩10k 55min,半马2.5h。云洋当会长的时候,几次邀请我加入马协,都被我拒绝了,嘴上的理由是人在南五环,参加不了协会的日常活动,其实是心里默默过了一遍自己认识的几个马协er:翘、路路、狗宝、彬彬、云洋、艳红,想了想觉得“我不配(手动捂脸)”。
去年8月,所里组织运动会,我被报了1500米,对,室里觉得我平时经常跑步,把最长的那个项目留给了我。同事们对我信心满满,我可知道自己几斤几两,赶紧找狗宝和刚认识的杰哥求助,寻求一个月内提升成绩的办法。在他俩的指导下,我跑了人生中的第一个间歇,也第一次体会到那种身体还能承受、但内心的抗拒已经难以承受的感觉。那一个月我开始害怕下班,害怕操场,刚到操场心脏就开始砰砰狂跳,那种紧张甚至超过了大学体测。不过好在没有放弃,即使是突击训练,我也能明显感受到能力的提升。
运动会后,我在狗宝老家的河堤上自测10k跑了43分44,PB整整2分钟,这种用当时体感还算艰苦的训练换来的成绩,既带来了一种微妙的愉悦感,又让我意识到自己原来可以更快。
旧伤复发
去年11月,不知道谁给我的勇气,居然约杰哥一起跑步,完全没意识到自己的能力根本配不上那种强度。果不其然,原计划绕半圈二环的计划在15km处因为腘窝传来的刺痛而被迫停止。
静养了三个多月,今年2月底我开始恢复训练,可能是体能下降带来的压力,也可能是急于提高的心态,让我忽略了循序渐进这个训练强度安排的基本原则,起手就是两天一次配速425-440的5公里节奏跑。一个月后,又一步到位升级成了10公里,刚跑了两次,身体就一步到位给出了警告,腘窝刺痛旧伤复发。。。
这个旧伤已经伴随我多年,这次我没有被动静养,直接到北医三院寻求帮助。不出所料,又是关节腔积液,副韧带损伤,需要做康复训练和理疗。整整一个月,每周请半天假,从南五环坐地铁到北四环,接受康复训练和冲击波治疗,然后再找杰哥蹭顿饭。冲击波这个东西,疼是真的很疼,效果也是真的有效果,一个月的疗程结束后,我又可以正常慢跑了。
# 这里插播一下,如果很着急做核磁,可以一大早去北医六院挂急诊,直接告诉大夫做核磁就行,当天到当天做,唯一的缺点是取完片子之后,拎着北医六院的大袋子走在路上,回头率略高,嗯,略高。
10k PB
5月,云洋安利我报了NB 10k北京站,有了去年的基础,我决定努力一把,看看能不能PB。这次我长了记性,还是5公里的训练,但频率调整到3天一次,配速也是430和530交替,只有月底跑了一次10k,还和上次训练间隔了整整三天。
6月,我和狗宝、云洋、彬彬一起报了无锡蠡湖半马。换做以前,我就是平时咋跑还咋跑,赛前一个月加练两次15km有氧,然后去享受赛道。但有了去年和上个月的基础,这次我萌生了一个大胆的想法,要进140!(当时的PB还是一年前和狗宝在密云跑的1:50:59)
不过蠡湖半马尚早,当时的训练目标还是NB 10k,所以6月继续5k节奏跑,频率提高到2天一次,中间穿插了1次6k和1次10k,偶尔还会把跑步数据发给杰哥或者狗宝求指导。6月16号,NB 10k北京站,43:03,PB了 40秒,考虑到奥森那个全是坡的赛道,这个成绩已经大幅超越了我之前的水平,让我更坚定了破140的决心。
5k 破 20
7月,单位又给我报了一个“首都科技工作者半程马拉松接力”,4个人接力跑完21公里。这就好像冥冥之中自有天意(阿弥陀佛,咱们党员不宣扬封建迷信),NB 10k刚结束,马上就给我送来一个新的训练目标。
因为400m间歇始终达不到杰哥要求的80秒,于是在某一次跑完间歇后,我就去找当时新认识的马协大佬——川哥求指导。川哥看完数据,说你这单次运动时间太短,不能只跑间歇和短距离的节奏,隔三岔五要有一次连续跑到一个小时。川哥曰“后面要想进步,只能跳出舒适区”。我心里默默吐槽了一句“间歇哪儿舒适了”之后,在每周的训练里增加了一次11~13公里的节奏跑。
9月初,在那个神奇的半马接力赛上,我冒着大雨用20:47跑完了5.1km,实现了自己的5公里PB。我猛然发现自己居然离20分钟的大关不远了,这在以前是我压根都不敢想的事情。
过了两天,马协公众号上推送了彪马5k测速赛的报名信息,你说这不是瞌睡送枕头嘛。我逐字逐句看完了推送,确认不是马协成员的校友也可以报名,还去找小红书上关注的马协成员二次确认了一下,然后就果断报名了。测速那天,我和川哥第一次线下面基,川哥问我准备跑什么配速,我犹豫了一下,特别不自信地说要不试试四分配,川哥特别豪爽,直接说“四分我可以带你”。起跑后,川哥配速巨稳定,从405渐加速到355,带着我破了20分。
新目标与训练
测速赛后,BG说你离队标不远了。卧槽,航行天下?这也是我能想的?不过想到川哥之前说过,进了队才可以拥有他那件好看的衣服。我斗胆去看了一眼,5k和10k的标准有点难,我的速度能力还不够;半马130,配速415,这个似乎有机会触碰。于是,蠡湖半马的目标从140改成了130。
我一定是飘了,半马130可怎么练啊,我也不敢去问杰哥和川哥这俩大佬,于是在小红书上找了一个半马130训练计划(@孙鹏快出门),训练周期是6周,时间正好。不过这个计划和我之前的习惯差别很大,一周跑5天,其中1天是强度,但不是最常见的400米,而是1公里和2公里,最后一周甚至是三组3公里;然后是一天的430配速节奏跑、一天的5分配轻松跑,剩下两天是600配速有氧长距离。
1公里和2公里间歇要求配速355,总距离8k,组间休息4分钟,整体跑下来还要比之前的400米轻松一些,跑到后来甚至怀疑这个强度是不是足够。430的节奏跑一般是10-13k,5分配速轻松跑是1小时左右,有了川哥之前的指导,这两项已经很习惯了,跑起来也比较舒服,但也会怀疑这个配速够不够。最不习惯的是6分配有氧长距离,虽然很多地方都告诉我有氧慢跑很重要,但跑的时候真的很没底,一方面我没跑过6分配,控制不超速很费神,另一方面不知道这么跑能不能提高成绩。还有个问题是,整个计划里没有马配的训练,相当于上了赛场才开盲盒,这就更没底了,但我也没得选,以我的水平也不敢瞎改训练计划,只能相信这个博主。
虽说不敢改计划,但工作之后的时间总没有那么自由,加班和出差对训练还是有不小的影响,没办法一次不落完成所有训练。我的大原则是确保每周一次的间歇正常完成,至少一次的6分配有氧长距离和至少一次的不少于10k的节奏跑或者轻松跑,具体取决于是否和间歇连着,控制总体强度,避免受伤。另外,六周的训练周期里,至少要有三周完成既定的17k以上的有氧长距离。
在训练计划里,每周二是间歇,如果预估当天晚上要加班,我就把训练放在早上6点,如果是遇到临时加班取消训练,就把周三的430节奏跑换成间歇,再之后的轻松跑和有氧长距离照常。不巧的是,那段时间周末经常有事,有氧长距离的训练被耽搁了很多,最后不得已,在10月底去北戴河的时候我直接带上了跑鞋,周日5点半起来看日出,其他人看完去睡觉,我出去在零下2度的寒风里跑20k。
因为有了明确的计划,所以我找杰哥和川哥的次数少了,偶尔和狗宝交流一下训练感受,只是没告诉他我的目标。赛前狗宝给我预测完赛成绩133±3,还打赌一包辣条,我告诉他你输定了,我和彬彬一起跑。其实前半句是真实想法,后半句是瞎编的。狗宝直接来了一句“你要觉得对得起这一年的辛苦训练就行”。倒是云洋胆子贼大,给我预测125~130。
比赛中
周六北京大雾,飞机延误,到无锡都已经完成晚上7点。领完物,和彬彬、侃哥简单吃了个饭,就赶紧回酒店了。
回去后,我照例开参赛包,准备拍定妆照,彬彬吐槽“半马拍什么定妆照”,后来我拿出第一次准备的肌肉贴,请教彬彬该怎么贴,结果又被吐槽“半马贴什么肌贴”,还好我分给他能量胶的时候没被吐槽“半程吃什么能量胶”。
第二天一早,我5点半起床,上厕所的时候在小红书上学习了一下肌贴的贴法,然后洗漱吃早餐,趁着彬彬洗漱的时候贴好了肌贴。我俩忽略了堵车和交通管制,眼看着要来不及了,赶紧在距离起点最近的路口下车,本以为走一个路口就直接到起点,没想到检录和存包区还在遥远的另外一边,于是我俩一路小跑,等我到达起点的时候,手表显示步数已经5000+,不过正好,反正距离发枪只剩不到10分钟,就当热身了。
这是我第一次有目标地参加半马,计划425起,前5k稳定在420,5k后加到目标配速415,10k后加到410,稳定到17~18k,最后看情况加速。补给方面完全没经验,参考了网上的建议,计划5k、7.5k、10k、15k、17.5k补水,起跑前吃不含咖啡因的等渗胶、7.5k和15k吃含咖啡因的高渗胶。
起跑后,我在人群中左右穿插,一边关注手表配速,一边寻找可以跟跑的“兔子”,虽然人很多,但好在起点路宽,基本还是能跑开的,我大概每300米换一只“兔子”,头一公里用时432,比预期慢了点,不过也是个好事,给身体更多适应节奏的时间。第二公里我提了一点速度,这时候手表告诉我心率180+,顿时有点慌,但体感并没有不适,于是决定维持速度,密切关注体感,后来才知道这是比赛中的正常现象,第二公里用时421,达到了预定配速。
第3k开始,身边没有了配速稳定在420左右的“兔子”,于是跟了一辆速度稍快一点的“车”(就是一大群人),实时配速到了415上下,考虑到体感没有明显变化,决定维持下去。3.5公里后,赛道变成了环湖路,骤然变窄,又得像刚出发时那样左右穿插,直到4.5公里后才逐步缓解,好在速度影响不大。
第5k处,按照原定计划进站补水,由于缺乏经验,我没太关注就进了第一个站,喝进嘴里才发现是运动饮料,隔了几个帐篷后再次进站,喝了发现还是饮料,最后才看明白,饮料是很长一排,要到后面很远才是水,而且中间会有个标记。当时因为连续进站,实时配速已经降到了440,有点慌,再考虑到已经喝了两杯液体,于是放弃了继续补水的计划。
马上到7k时,发现了水站标记,这意味着7.5k处没有水站,但当时起跑还不到30min,吃胶有点早,于是放弃了进站,也放弃了7.5k吃胶的计划,决定等下一个水站。
8k开始,实时配速降了2秒左右,身体也开始感觉疲劳,再加上赛程已经超过了1/3,理性告诉我,该吃胶了,但因为赛前没做足功课,不知道水站在哪里,我也不敢轻举妄动。大概8.5k的地方,身边很多人都开始吃胶,我心一横,算了,再不吃就晚了,宁可补给失误,也绝不能出现拿着能量胶却因为没及时吃导致跑崩的事情发生。但毕竟是高渗胶,不仅味道齁甜,而且是蜂蜜一样粘稠的口感,在没有水的情况下,吃进去全部糊在嗓子上,咽都咽不下去,我只能硬着头皮分几口吃下去。不过幸运的是,没过几百米,我就在9k处看到了水站的标记,这次有了经验,一直跑到看见“水”的标记再进站。其实当时就应该意识到,蠡湖的水站不是每2.5k,而是每2k一个,可惜那会儿脑子已经不够用了。
之后是个缓下坡,考虑到前面补水的时间损失,我开始顺势加速,这段赛道正好在湖边,景色非常好,缺点是到这里人已经是稀稀拉拉的了,对于“兔子”没什么挑选的余地,但即使跟着配速比自己稍快一点的人,也要比自己一个人跑轻松,所以我提了提速,跟上前面的一群人,第10公里用了406跑完,总用时42:33。第11k和12k,心理上开始疲劳,但体感没问题,我知道只要这两公里坚持住,后面就有信心了,所以顶住410的配速跟住前面的“车”,用50:52完成了12公里。
接下来只要在60min内完成14公里,后面就稳了。就在我信心满满准备一鼓作气突破130的时候,右下腹一阵隐痛,不好,小岔气了。按说赛前长距离也不少了,不应该岔气啊,以当时仅存的一点点思考能力,判断是因为以前跑半马的时候前半程从不补水,也没吃过能量胶,这次补充过多导致电解质失衡,决定后面不再进站补水,15k的能量胶也不吃了。
13k跳过水站,紧接着一个大坡横亘在眼前。赛前看过海拔图,知道后半程有好几个坡,但此时岔气叠加疲劳,看到坡的时候真的很绝望,理智告诉我,上坡绝对不能走,只要开走心态就崩了,别说130了,后面的赛段还能不能一直跑都是个问题。14k的时候,不仅岔气没有缓解,大腿也在一个变道处突然变沉,50米外又是一个大坡,当时内心的抵触和恐惧和我第一次跑间歇的时候有过之而无不及,脑袋里只剩下一个想法——放弃,甚至连放弃后怎么给杰哥、川哥、狗宝他们描述我参赛体验的说辞想好了。好在那时候还听到了另一个极其微弱的声音——不能放弃,要是这次放弃了,就不会有下次了。正好前面有三四个配速410左右的人,我调整呼吸,努力跟上,跟上就有希望,不就几公里了嘛,跑完一公里就少一公里。
15k结束后又是一个大坡,上到桥顶的时候,心理上的疲惫到了顶点,但身体一直维持着410左右的配速。下到坡底后再次跳过了水站。真就是祸不单行,刚过水站,胸腔隔膜开始痉挛,痛感远胜刚才腹部的岔气,我只能降速到415~420。16k后我觉得不对劲,连续几个水站我都跳过了,能量胶也没再吃,即使电解质代谢紊乱也应该缓解一些,没道理加重啊。那只剩另一种可能了——运动强度太大,电解质补给不足,后面没有补水加重了身体的反应。如果是这种情况,必须赶紧吃胶,但又担心判断错了怎么办。最后决定死马当活马医,反正这么跑下去迟早要崩,不如赌一把。
16.5k,我再一次在不知道水站在哪儿的情况下,硬着头皮吃了胶。因为身体水分流失很多,这次吃完比上次还难受。不过天无绝人之路,17k刚过,水站的指示牌就出现了,为了节省时间,我一直跑到最后一个帐篷才进站,因为着急,一杯水只喝进去半口,但也够了。18k过后,胸腔隔膜痉挛显著缓解,我再次把配速从420提到415,跟住了前面三四个人。这个时候是11614,破130还有机会。
后面完全就是用一口气顶着,手表显示20k的时候用时12442,但这时候离20k的路牌还有200米的距离,也是在这个时候我看到了对向折返赛道上130的官兔,评估了一下离折返点的距离,再加上手表距离和赛道距离的差距,不加速是肯定进不了130了,我决定放手一搏,把配速提到402,离终点还有500多米的时候,我开始拼尽全力冲刺,用345的配速完成了最后几百米,最后净成绩12952。
赛后(一些碎碎念)
完赛后我一边等彬彬,一边在完赛区瞎逛,看到赞助商的牌子,上面有句话——放弃不难,但坚持一定很酷。心有戚戚,遂合影留念。
周围无数人问过我,跑步这么无聊的运动你是怎么坚持的,我永远都是一个答案:习惯了。
大一人体工程课,3公里的期末考试,有张卓明在跑道边的加油才勉强撑住,成绩将将及格,人已经灵魂出窍,发誓下次宁愿调剂去跳健美操。
大三跟着张勇在操场跑了6圈,估摸着也就6分配,跑完气都喘不匀,却听他说要去跑42公里,心想这可能就是人和人的差距。
研一在长沙,参加百公里毅行徒步,走完腿都抬不起来,张卓明在朋友圈点评“叫你跑你不跑你现在又自己跑”,我一边纠正他这是徒步,一边在心里默念“你放过我吧”。
要不是NUDT极其严格的作息制度、超强的跑步氛围、还有当时想要减肥的愿望,我想自己是万万不会和跑步有什么深入交集的。
我不是那种因为喜欢而去跑步的人,如果考研没有调剂去所里,可能我现在还是一个不爱动的胖子。减肥的内在需求、特殊的外部氛围、到新环境的些许孤独,在一个微妙的时间点相遇,用一年的时光,给了我跑步的习惯。
前两天看到隋pro的赛记,说他遗憾自己25岁才开始跑步。我有点懂那种感觉,但更多的是羡慕,羡慕隋pro开始跑步那么晚,却还是和伙伴们在那边蓝色跑道上并肩跑了7年。
每次看着马协公众号里那些熟悉的人当年写下的文字、记录的一点一滴,我也曾常常想“要是本科就开始跑步该多好”。但最近这种念头似乎在越来越淡。
或许跑步本来就是一个孤独的运动,即使大家一起去操场,很多时候还是按各自的节奏跑,只有节奏差不多的才能一直并肩,互相之间更多是一种心理上的支撑和鼓励。
现在的我和之前似乎没有什么不同,绝大多数时候还是一个人在跑,但濒临放弃的时候,脑子里闪过的杰哥川哥狗宝在心理上提供的那种支撑和力量,是之前从来没有过的。
想起强风吹拂OP的一句歌词“分明平静无风,是因为追上了你的心吧”。或许这就是跑者们所追求的吧。
最后,感谢杰哥、川哥、狗宝、彬彬、云洋在我半马破130道路上提供的无私帮助。
附:完赛成绩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