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穿刺针长轴与超声声束平面的关系,可分为平面内穿刺(in plane,IP)与平面外穿刺(out of plane,OP),以IP最为常用。
(一)间接法
即定位穿刺,以下详细介绍适用情况
a.肿瘤:当肿瘤作为靶目标时,若其面积较大,穿刺针有较大的空间范围可供操作,即使在没有实时超声引导的情况下,也有较高的概率能够穿刺到肿瘤组织。
b.胸腹腔积液:积液位置较深,但由于胸腹腔内的积液通常有一定的流动性和空间,穿刺针进入胸腹腔后,较容易到达积液部位进行抽吸等操作,相对安全且容易实现。
操作步骤
1.术前超声评估:通过超声检查,全面了解靶目标的位置、大小、形态、与周围组织的关系等情况。在此基础上,从多个角度和方向进行观察和测量,确定一个最合适的穿刺点,该穿刺点既要便于操作,又要最大程度避开重要的血管、神经等结构。
2.设计安全进针路径:根据穿刺点和靶目标的位置关系,规划出一条安全的进针路径。在设计路径时,要考虑到穿刺针在组织中的行进方向、角度和深度,确保在穿刺过程中不会损伤周围的重要器官和结构。
3.体表标记:使用特殊的标记笔等工具,在患者体表准确标记出穿刺点的位置以及进针路径的方向。标记要清晰、准确,避免在消毒等操作过程中被擦掉。
4.消毒铺巾:按照无菌操作的要求,对穿刺部位及周围皮肤进行彻底的消毒,消毒范围要足够大,一般以穿刺点为中心,半径 15 - 20cm 左右。消毒完成后,铺设无菌巾,建立无菌操作区域,防止细菌等微生物进入穿刺部位引起感染。
5.无超声引导盲穿:术者手持穿刺针,按照事先设计的路径和标记的方向、角度进行穿刺。在穿刺过程中,要依靠手感和经验,感知穿刺针在组织中的行进情况
(二)超声引导下介入治疗直接法
a.视野受限:超声图像的显示范围和深度有限,对于一些位置较深、周围结构复杂的目标,可能无法完整显示。
b.图像干扰:气体、骨骼等会对超声成像产生干扰,影响图像质量和穿刺准确性,如在肺部、含气脏器附近的操作可能受到限制。
c.依赖操作者经验:操作的准确性和效果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操作者的超声诊断水平和穿刺技术经验,经验不足可能导致操作失败或并发症增加。
d.精准度高:实时超声引导可清晰显示穿刺针和目标组织的位置关系,能准确将穿刺针引导至目标区域,提高治疗的准确性。
e.安全性好:可实时观察穿刺针的路径和周围组织器官,避免损伤重要血管、神经等结构,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f.操作简便:相对其他引导方式,超声引导操作相对简便,可在床旁进行,无需特殊的大型设备和复杂的场地准备。
g.疗效确切:直接准确地作用于病变部位,可提高治疗效果,减少对周围正常组织的损伤,有利于患者术后恢复。
不借助穿刺架,术者手持穿刺针在超声实时引导下进行操作,可以灵活调整进针点、探头位置以及进针角度,从而有效避开毗邻脏器组织结构。
选用徒手操作的原则有两点:
一是有安全的短距离穿刺路径,
二是有清晰的引导监视声窗。
该方法的缺点是较难保证穿刺针始终位于超声视野内,因此操作难度大,需经过长时间严格训练方可掌握。徒手法由于操作过程中探头位置可能发生改变,所以要适当扩大消毒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