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脂7项”怎么看?有何临床意义?

文摘   2025-01-31 07:00   山东  

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占中国城乡居民死亡人数的40%以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是ASCVD的致病危险因素,近年来,中国成人的血脂异常患病率显著增加。因此,血脂检查非常重要。       
常规血脂四项包括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其中LDL-C是导致ASCVD发生、发展的关键因素,是临床上主要的降脂靶点。研究表明,LDL-C每降低1 mmol/L,ASCVD事件就会减少20~23%。
40岁以下的成人每2~5年进行1次血脂检测(包括血脂四项);40岁以上的成人至少每年进行1次血脂检测(包括血脂四项);非降脂药物治疗人群应在前3~6个月内检查血脂水平,若达到推荐目标值,则继续非药物治疗,每 6~12个月复查1次,如果长期在标准范围内可每年复查1次;服用降脂药物的患者应在服药后4~6周内复查血脂,达到降脂目标后,可改为每3~6个月复查1次。


“血脂7项”包括


    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以及载脂蛋白A1ApoA1)、载脂蛋白BApoB)、脂蛋白(a)Lp(a)),其中前4项是重点。


    了解这些指标背后的临床意义,知其然,更能知其所以然。



7项指标,4个重点


1.总胆固醇(TC):

血液中胆固醇有多种,也并非只有肥胖的人才会胆固醇升高,TC是指所有胆固醇的总和,健康成人的正常值范围是3.0-5.20mmol/LTC超标意味着动脉粥样硬化风险增加,而过低则有可能引起贫血、营养不良等。


2.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

HDL-c一直致力于把血液中多余的胆固醇运输到肝脏,从而减少胆固醇在血管内壁上的沉积,因而归类于“好胆固醇”。

成年男性参考值为1.16~1.42mmol/L,成年女性参考值为1.29~1.55mmol/L,儿童和青少年参考值为1.153~1.55mmol/L

如果HDL-c1.0mmol/L,预示心血管疾病风险增高。


3.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

HDL-c相对应的就是LDL-c,常被称为“坏胆固醇”。LDL-c坏就坏在它能够把胆固醇从肝脏运回到血液中,加重动脉粥样硬化的风险。

健康人群LDL-c正常值为2.07-3.10mmol/L;冠心病高危人群控制2.6mmol/L以下,确诊冠心病的患者降1.8 mmol/L以下,超高危患者降低到1.4 mmol/L以下,动脉多支血管病变反复发作的患者可以降低到1.0mmol/L以下。


4.甘油三酯(TG):

TG与人们的生活习惯息息相关。

健康成年人TG的理想水平为0.45-1.69 mmol/L2.26-5.64mmol/L为升高,≥ 5.6 5mmol/L为极高。

TG偏高常见于冠心病、动脉粥样硬化、糖尿病和甲减等,TG重度升高时可伴发急性胰腺炎;TG偏低可见于慢阻肺、甲亢、脑梗、营养不良等。


5.载脂蛋白A1ApoA1):

ApoA1是高密度脂蛋白(HDL)的主要“拖车”,正常人群血清 Apo A1 水平多维持在 1.2 -1.6 g/L血清ApoA1偏低常见于动脉粥样硬化、糖尿病和肝脏损伤等患者。


6.载脂蛋白BApoB):

ApoB是低密度脂蛋白(LDL)的主要“拖车”,正常人群血清 Apo B 多维持在 0.8-1.1 g/L ApoB 1.2 g/L 时,冠心病发生风险增高,尤其是伴有肥胖、糖尿病、高甘油三酯血症时。


7.脂蛋白(a)Lp(a)):

Lp(a)主要与遗传有关,正常人Lp(a) 200 mg/LLp(a)的主要生理功能是阻止血管内血块溶解。Lp(a)过高会促使动脉粥样斑块和血栓的形成。



    总的来说,“血脂7项”检查中的前4项是最为关键的,后3项起到一定的辅助作用。

    检查一切正常固然值得高兴,同是也是在提醒我们要继续保持,不能放飞自我;检查发现异常也不用太担心,更不要私自用药,应当及时去医院咨询专业医生。


图片来源:“医学美图”

编辑:刘意正

麻醉者也
宣传麻醉知识,让更多人认识麻醉科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