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麻醉学科的发展,越来越多的麻醉医师开始走出手术室,随着开设麻醉创新诊疗门诊,麻醉创新诊疗病房,亲自管理病房后, 麻醉医师临床工作的优势及短板也显现了出来。笔者结合自身感受以及与同行交流后的体会,供开展麻醉诊疗的医师参考。
一、麻醉医师的优势
1. 密切监测患者, 滴定给药
对患者的实时观察,根据患者对药物的反应、生命体征等调整用药剂量及处理方法的滴定治疗,根据治疗效果随时进行调整治疗方案,使治疗更加个体化,避免用药超量或者不足。
2. 麻醉医师有丰富的急危重症抢救经验
临床麻醉工作中,处理各种危重症患者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如休克、心衰、疼痛等。麻醉医师也具有其他学科不具备的理论、技术、药物、设备等。于布为教授总结为, “在给患者实施麻醉时,麻醉药对患者的生理机能会产生明显的影响,低血压、高血压、心动过缓或心动过速, 都是我们每天工作中的家常便饭。而手术造成的大出血和刺激神经导致的反射性心搏骤停,也时有发生。正是在这样高强度、高风险的日常工作中,使麻醉科医师养成了条件反射式的本能反应, 抢救成功率远远高于医院内其他科室。”正因为麻醉学科是日常临床诊疗科室卒中险最高的学科,因此麻醉科医师也是抢救知识最全面、抢救技能最娴熟、抢救成功率最高的医师。
3. 麻醉医师的临床操作能力强
在快节奏、高风险的临床麻醉工作中,练就了快速反应、快速执行的临床操作能力,相对密集的模拟训练安排、工作安排, 可在短期内对某一个操作集中训练, 从而对操作的适应证、禁忌证、操作的流程、并发症的处理熟练掌握。同时在手术室中完善的监护、抢救措施、上下级医师同时响应、与麻醉护士和手术室护士的默契配合情况下,可以安全地开展风险较高而普通病房内不能开展的治疗性操作。近年来超声引导神经阻滞的大范围开展, 脱离了传统依赖“异感定位”的方法, 更加精准的神经阻滞为各种治疗性操作打下了基础, 麻醉医师转做临床工作有了治疗技术的基础。
二、麻醉医师的短板
1. 手术室麻醉工作与病房临床工作的性质和程序不同
所有临床工作的前提是诊断, 而日常麻醉工作面对的患者,大部分不需要麻醉医师进行疾病的诊断,这一点也是麻醉医师临床思维的短板。
手术室麻醉工作中麻醉医师专注于一个患者的具体情况,所有的工作安排都围绕同一个患者进行,麻醉医师的全部精力都放到一个患者身上,自己亲自实时监测患者的手术进程、生命体征、变更药物剂量方法后的反应, 并对麻醉方案做出及时改变。而病房临床工作中,一个医师或者一个治疗组对应多个患者,采集患者病史、制订治疗方案、对特殊治疗方案的实施、治疗后效果的反馈、调整治疗方案、病历书写、知情同意、与患者及家属的沟通时间安排、患者的生活饮食习惯,在每一个流程的安排中,都要考虑是否有其他工作安排的冲突,同时还要考虑其他相关科室的工作安排、相关人员的时间安排。并且还要考虑患者的主观感受。
同时,在病房工作中,更多的时候用药的执行和医嘱的处理,需要护士同事的协同工作, 需要在治疗前一段时间,开好医嘱,护理做好相关准备如物品、宣教、治疗环境的准备等。需要的药物、特殊耗材在治疗开始前,也要提前开好医嘱,药房或设备科将所用到的药物、耗材配送到科室内, 这样我们在治疗安排时不会因为物品的准备问题造成拖延。
所以病房临床工作,更要注重疾病的诊断、统筹方法的练习,按照时间的轻重缓急安排工作的先后顺序。
2. 与患者的沟通方式方法不同
日常麻醉工作中麻醉医师接触的患者,大部分都经过了外科医生的筛选,对手术的疑惑、治疗的方式方法、治疗周期、治疗的预期效果等已进行了入院前的宣教,所以麻醉医师与患者沟通时只需要大部分精力在麻醉的相关问题及涉及到外科部分的内容。而临床工作中,从患者的门诊就诊开始,需要初步判断患者的初步诊断、可能的治疗方案、是否有住院指征、患者对自身疾病的认知程度、是否对本身的疾病以及治疗效果了解以及患者的治疗预期,都要统筹考虑来与患者共同决定治疗方案。
同时任何疾病的治疗都离不开后续的健康教育,通过相关疾病知识的宣教来取得患者及其家属的配合,健康的生活方式,有针对性的功能锻炼,对疾病的正确认知,都对疾病的预后起来极大的作用。这样就要求临床医师要分配时间来进行,而这一部分工作大部分不能看到及时的效果,与麻醉医师的工作特点养成要看到立竿见影效果的性格是不相符的。
因此要求麻醉医师从事临床工作时,既要完成自己临床技能的提高,又要培养自己健康教育的能力,使得既能治疗疾病,又能通过健康教育的方式使得患者拥有正确的疾病认知、预防疾病、针对性康复的能力,实现为人民健康服务的目标。
3. 麻醉医师需要更加注意与患者交流的方式方法
麻醉医师在手术室环境中,沟通交流问题的对象更多的是外科医师及手术室护士,在交流过程中往往使用标准的医学术语。再加上手术室的实际工作中,沟通时更讲究实事求是,有一说一,从而使危及患者安全的情况更平稳更安全地过渡。初做临床工作时,与患者的沟通如果一五一十,有时候会引起患者不必要的不安,甚至会丧失患者的信任, 严重影响到配合度,也直接影响治疗效果。“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 患者疾病的治疗,消除患者的不安全感是极其重要的一部分。
作者:山东第二医科大学 安建雄团队
编辑:刘意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