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室是外科实施手术治疗的重要场所,麻醉医生和手术室护士每天工作时长至少8h,手术室里空气和噪声污染,化学性气体危害以及电离辐射的损害,是手术室医务人员日常工作中无法回避的问题,它们像职业杀手一样潜伏在手术室里,每时每刻都在威胁着手术室医护人员的身体健康。
一,头号杀手:多种废气
1. 废气的来源
麻醉机管路排出的麻醉吸入剂,化学性消毒剂次氯酸钠,过氧已酸,甲醛,戊二醛使用后的残留,关节置换手术中骨水泥释放的气体,气腹机排出的CO2余气等。
2. 废气的危害
(1)长时间吸入麻醉废气,导致体内蓄积引起慢性氟化物中毒,可出现头痛,头晕,恶心,记忆力和理解力下降等,化学性消毒剂气体可引起气喘,皮肤过敏,流泪,甚至有致癌的危险。
(2)骨水泥是高分子化合物,手术中释放的气体吸入后使人恶心,头痛,头晕,一过性低血压,低氧血症,心律失常,心博骤停等。
(3)长时间吸入CO2可出现困乏,心率加快,头痛等。
3. 防护措施
(1)麻醉医师在实施麻醉前检查麻醉机各种管路密闭性能,防止气体泄露。
(2)手术室地面,物体表面使用次氯酸钠消毒后,再使用清水清洁一遍。甲醛,戊二醛取用时防止遗撒,及时封闭容器口,防止消毒剂挥发。使用过氧乙酸消毒手术间后,开启净化系统,待气味排除后再启用手术间。
(3)手术中使用骨水泥时,搅拌动作要迅速,及时用到手术部位,尽量缩短溶解后的骨水泥在空气中放置时间,减少空气中的气味浓度。
(4)手术前检查CO2输入管道的严密性,开启气腹机前检查气腹管的性能,防止漏气。术中转换手术器械时,动作要迅速,尽量减少CO2 的泄露。手术完毕及时关闭CO2管道开关,防止大量CO2气体泄露手术间。
二,高调杀手:噪音
噪音是指引起人们生理和心理不适的一切声音。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规定,白天的噪音标准是35---40db。噪音强度在50---60db即能产生相当干扰。
1.噪音的来源
麻醉机监护仪报警器,神经外科颅骨切割及颅骨钻孔高速运转声,微创手术电刀切割声,骨科手术电锯,电钻等动力工具产生的声音。
2 .噪音的危害
(1)损害听力:长期处于噪音在90 DB以上的环境中可引起耳鸣,听力下降或噪声性耳聋。
(2)对生理心理的影响:长时间在噪音环境中工作可产生情绪改变,表现为焦虑,恐惧,抑郁,失眠,多梦,记忆力减退等。
(3)影响心血管系统 :在噪声污染的环境下,可出现血压升高,血管收缩,肌肉紧张,心率加快,严重者可出现心率失常。
3.防护措施
(1)加强自我保护意识,避免人为因素。调节麻醉机监测信号音量,最好低于40分贝。手术结束及时关闭仪器设备。
(2)使用防噪音设施。手术间的门,墙体,窗玻璃,使用隔音材料制品,避免手术间噪音互相干扰。
(3)对各种动力工具经常维修,易摩擦产生噪音的部件经常上油,以减少摩擦,降低噪音。
三,有形杀手:电切割产生的手术烟雾
1.手术烟雾的来源
手术烟雾是使用电刀,超声刀等电外科设备时机体组织蛋白质或脂肪组织受到破坏及汽化过程产生的气态物质,也被称为气溶胶,可以看到也可以闻到。
2. 烟雾的危害
手术烟雾的主要化学成分有烃,腈类和醛类等,这几种高分子化合物在空气中聚集达到一定浓度,经呼吸道吸入后可引起咳嗽,胸闷,气喘等呼吸道过敏症状。
3. 防护措施
(1)提高防护意识,正确佩戴口罩,有效阻止烟雾吸入。普通外科口罩不能有效过滤手术烟雾,应佩戴高性能的N95过滤口罩。
(2)正确使用手术电设备,减少手术烟雾的产生。手术中使用电刀设备操作时,正确调节各种手术所需工作模式,功率不宜过大,以达到最小输出功率最大功效为准。
(3)配备良好的负压吸引系统和手术烟雾抽排设备。负压吸引器必须与手术电设备同时使用,及时吸出手术烟雾。在不干扰手术进行的情况下,手术室烟雾抽排系统应全时间工作。
四,无形杀手:电离辐射
1. 电离辐射的来源:骨科手术间移动式C型臂X线机。
2. 电离辐射的危害:照射时间和照射剂量起决定作用,照射时间越常,照射剂量越大,吸收的剂量越多,对身体的危害越大。主要表现为近期的白细胞减少和远后期的白血病,放射性白内障,男性生育功能减弱,女性孕育畸胎,流产,诱发甲状腺及乳腺恶性肿瘤等。
3.防护措施
(1)手术人员加强防护知识培训,提高防护意识。照射前关闭好手术间门,手术人员及麻醉师穿好铅衣,铅围脖,实施X线照射的手术间,门及墙体具有良好的屏蔽功能,手术室门外有警示标识。
(2)C型臂X 射线机操作人员应熟练掌握操作流程和各种体位的照射方法,提高一次性照射成功率,尽量缩短曝光时间及减少曝光次数。
(3)灵活排班,妊娠期的医护人员安排其他手术间,避免接触X线。
(4)手术室人员定期体检,每季度检查一次血常规,观察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值,每年全面体检一次。
手术室特殊的封闭环境和工作性质决定着手术室医护人员必须要面对多种职业危害,但我们可以去防护和改善 ,保护好自己的身体才有能力守护患者的生命。
编辑:刘意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