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节吃汤圆是必不可少的!它不仅是一种传统习俗,而且还有许多的养生功效!你了解过吗?可以和老郭一起来看看!
我们都知道汤圆的主要成分是糯米,糯米性温,有补中益气、健脾暖胃的作用,适量吃一些汤圆呢,有助于温补脾胃,增强体质。
但同时也要注意,糯米黏性大,不容易消化,所以吃的时候一定要适量,尤其是脾胃功能较弱的人,更要控制好量。
另外,汤圆的馅料也有讲究。传统的芝麻馅、花生馅,有补肾益精、润肠通便的作用;豆沙馅则有健脾利湿的功效。中老年人可以根据自己的体质选择合适的馅料。比如,体质偏寒的人可以选择芝麻馅、花生馅;体质偏热的人可以选择豆沙馅。
那煮汤圆时,应该冷水下锅还是开水下锅呢?这个问题很多人都搞不清楚。今天老郭就给大家详细讲讲,顺便分享5个小建议,让你在享受美味的同时,也能兼顾健康。
冷水下锅还是开水下锅?
答案是:煮汤圆一定要开水下锅。很多人觉得冷水下锅能让汤圆慢慢受热,煮得更均匀。其实不然,冷水下锅会让汤圆长时间浸泡在水中,外皮容易糊化,口感变差,甚至煮烂。而开水下锅,汤圆外皮迅速凝固,能保持形状完整,口感也更Q弹。
从中医角度来看,汤圆的主要成分是糯米,糯米性温,有补中益气、健脾暖胃的作用。但如果煮得不好,糯米外皮糊化,容易伤脾胃,尤其是中老年人,脾胃功能较弱,吃了容易消化不良。所以,开水下锅不仅能保证口感,还能减少对脾胃的负担。
煮汤圆的5个小建议
1. 水开后再下汤圆
这一点刚才已经说了,但老郭还是要再强调一遍。水开后再下汤圆,能让汤圆外皮迅速凝固,保持形状和口感。煮的时候要用勺子轻轻推一下,防止汤圆粘锅底。
2. 煮汤圆时加点盐
煮汤圆时,可以在水里加一点点盐。盐不仅能提升汤圆的口感,还能帮助糯米外皮更加紧实,不容易煮烂。从中医角度来说,盐有清热解毒的作用,适量加点盐,还能中和糯米的温性,避免上火。
3. 煮汤圆时不要盖锅盖
很多人煮汤圆喜欢盖锅盖,觉得这样能煮得更快。其实不然,盖锅盖会让锅里的温度过高,汤圆容易煮烂。而且,糯米本身黏性大,盖锅盖后蒸汽排不出去,容易导致汤圆外皮破裂。所以,煮汤圆时最好不要盖锅盖,保持中小火慢慢煮。
4. 汤圆煮熟后要尽快食用
汤圆煮熟后要尽快吃,不要放太久。糯米冷却后会变硬,口感变差,而且不容易消化。中老年人脾胃功能较弱,吃了冷掉的汤圆容易引起胃胀、胃痛。所以,煮好的汤圆要趁热吃,既能保证口感,也能减少对脾胃的负担。
5. 汤圆不宜多吃,尤其是晚上
汤圆虽然好吃,但不宜多吃,尤其是中老年人。糯米黏性大,不容易消化,吃多了容易引起胃胀、胃痛。特别是晚上,脾胃功能较弱,吃了汤圆后容易影响睡眠。所以,老郭建议大家,吃汤圆要适量,尤其是晚上,尽量少吃或不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