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中山与中山大学

文摘   2024-11-14 12:00   北京  
中山大学诞生于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策源地——广州,原名国立广东大学,是孙中山亲手创办的高等学府。孙中山视教育为神圣事业、人才为立国之本,于1924年先后创办了陆军军官学校(后称“黄埔军校”)和国立广东大学(今中山大学)。一文一武两所高等学府,为中国革命与建设事业输送了大量的革命军事人才与科学文化人才。本文旨在梳理孙中山与中山大学的诸端渊溯,汲取伟人精神给予大学教育的养分与能量。

早期渊源,遗泽余芳

(一)求学博济
孙中山与中山大学的渊源最早可追溯到1886年,此年秋,他经由其施洗牧师喜嘉里介绍,进入广州博济医院附属医学堂(中大医学院前身)学医,师从博济医院创办人嘉约翰。博济医学堂成立于1866年,是中国第一所西医教育机构。孙中山行医济世之理想发轫于博济医学堂,他阅读了《西药概略》《割症全书》等西医书籍,学习了“开膛剖肚”的医学手术。同时,孙中山积极关心政治,学习中国历史,结识了郑士良、尹端模等一批日后革命道路上的友人。孙中山常对人阐释自己革新政治的抱负,博济医学堂的一些学生在孙中山民主革命思想的影响下,也纷纷走上了推翻专制统治的道路。

1912年5月9日,孙中山在阔别25载后重返母校,参加博济医院举办的广州耶稣教联合会欢迎会。据《博济医院百年》记载:“1912年,一位旧日学生的莅临给医院带来殊荣,他就是孙逸仙博士,中华民国第一位总统。”[1]孙中山在欢迎会上发表了演说,感慨民国初立,民众得以恢复自由。1930年,博济医院管理权交归岭南大学;1952年院系调整,原中山大学医学院与岭南大学医学院并称华南医学院;1954年又并入广东光华医学院,称广州医学院;1957年3月改称中山医学院,1985年改称中山医科大学;2001年10月26日,中山医科大学正式并入中山大学。
(二)三访岭大
1912年5月7日,刚刚辞去临时大总统之职的孙中山出席岭南学堂(1918年更名为岭南大学,后并入中山大学)欢迎会,并在马丁堂发表演说,讲述少年求学及革命思想产生、发展过程以及革命的现状,提出“非学问无以建设”。孙中山演讲后和师生们的合影至今仍被嵌在马丁堂的墙壁上。

1923年12月21日,孙中山与夫人宋庆龄访问岭南大学,并在怀士堂向师生们发表“立志要做大事,不可要做大官”的长篇演讲,希望学生担负起建设国家的责任。孙中山在演讲中,深感对名利的角逐、对利益的索求都是国民革命成功的阻碍。孙中山指出,古往今来,伟人之所以被人们铭记,在于他们所做的事业成功,而并非他们成了怎样的达官显贵。孙中山那句“诸君立志,是要做大事,不可要做大官”的教诲振聋发聩,后由商承祚先生题写,镌刻在怀士堂北墙云石上,至今仍勉励着莘莘学子。

1923年12月21日,孙中山在岭南大学怀士堂演讲完毕,又被请到黑石屋与岭南大学众多教授与学生一叙。谈话中,孙中山慷慨激昂地抨击了英美帝国主义对中国内政之种种干涉行为,他告诉师生们,已经命令粤海关税务司将“关余”妥善保管交由广州政府处理,并将1920年3月之后所欠的“关余”照数归还广州政府,如敢抗令,则将税务司一并撤换,此话赢得了满堂赞誉。此行,孙中山考察了美国人经营的岭南大学,论述了中国青年受高等教育应机会平等,进而分析了革命与培养人才的关系,希望岭大学生把自己培养成为中国革命需要的人才,担负起救贫救弱的责任。他勉励师生“广东必要几十个岭南大学,中国必要几百个岭南大学,造成几十万或几百万好学生,那才于中国有大利益”[2]。由此演讲可见,孙中山创办国立广东大学,让人民有平等机会接受教育的思想是胸有丘壑、酝酿良久的。
1923年8月15日,孙中山在广东高等师范学校(后合并入国立广东大学)礼堂对转来广州举行的全国学生联合会第五次评议会发表演说。他号召“提起个人自信力,努力宣传,先从全国学生起,担当革命的重任”。孙中山早已认识到为国家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迫切性,他把广东高等师范学校改为国立是这个思想在行动上的具体表现。1924年1月20日,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中山大学前身院校之一的国立广东高等师范学校礼堂(现广州文明路大钟楼)召开,孙中山主持会议,大会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实现。

中山手创,蔚为国光

(一)下令创办
孙中山创办国立广东大学的思想,和他毕生的奋斗目标是一致的,鉴于历次革命斗争失败的教训和俄国十月革命成功的经验,他深感建立革命军队和培养理论科学文化建设人才的重要性。1924年2月4日,孙中山以大元帅名义发布两道命令,一是《着创建国立广东大学令》,“将国立高等师范、广东法科大学、广东农业专门学校合并,改为国立广东大学”[3];二是委派邹鲁为国立广东大学筹备主任令;并在2月9日《给廖仲恺的训令》中强调,“三校业明令合并,改为国立广东大学......仰该省长即分别转饬各该校遵照”[4]。
孙中山从革命和建设的需要出发创办国立广东大学,说明他重视教育事业和人才作用,廖仲恺、胡汉民、汪精卫、孙科、许崇清、蒋梦麟、李大钊、胡适等人皆被聘请为筹备委员。1924年6月,孙中山核定了邹鲁主持制订的招生章程与办法,并正式任命邹鲁为国立广东大学校长。从1924年2月4日下令创办国立广东大学,到1925年3月10日这一年多的时间,孙中山关于国立广东大学的命令、训令、指令、题词及演讲等有45篇之多。
(二)筹集经费
创办国立广东大学期间,孙中山亲自参与了资金筹集事宜。筹备主任邹鲁曾申请将专为国立广东大学开征的“筵席捐”三分之二拨为筹备经费,并请求各机关、各军队不得截留。孙中山于1924年3月12日同意了邹鲁的申请,并命令相关军政干部“对于此项筵席捐永远不得截留挪用,以重学款,而维教育”[5],直到1936年印发的《广东省各县市筵席捐章程》,仍坚持将“筵席捐”三分之二拨充中山大学经费。
1924年6月7日,孙中山在发给广东省省长杨庶堪等人的训令中附有《国立广东大学劝捐章程》,章程中开列了各县应支持国立广东大学筹备建设的费用,孙中山在向所辖各县征集办校经费的计划中批示称:“通令各县按照所派数目,依限筹足解缴,以资开办。切切,此令。”[6]
为开拓创校资金来源,孙中山命令大本营财政部长叶恭绰、广东省省长廖仲恺将士敏土厂盈利所得及与该厂有密切联系的北江矿石收入“悉数拨充大学经费,以宏教育”。为保证筹备期间邹鲁有充足和稳定的个人经费,孙中山还特地批复“校长准月支薪六百元,筹备期内准月支交际费三百元”。
创校初期经费紧张,一时并无能力再建设新宿舍。为避免学生在外散居,筹备主任邹鲁提出,希望能将学校后门对面的番禺学宫大堂屋的驻军移出,以作为学生宿舍,孙中山得知后,即刻表示支持,并马上着手调开军队,以便利新学校的规划。
(三)名校矗立
孙中山十分关注国立广东大学的成立和首次开学典礼。1924年6月间,孙中山指令邹鲁呈报准备工作情况,筹备处除抓紧首次招生工作外,还从多方面进行开学和成立典礼的准备工作。1924年11月11日,在国立广东大学举行成立典礼之际,孙中山因应冯玉祥之邀准备北上,不能亲临成立典礼讲话,他引用《礼记·中庸》之语,为成立典礼亲笔题写了“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十字校训,并委托广东省省长胡汉民代其向师生致训词,中山大学至今仍沿用此校训。

1924年11月3日,孙中山离开广州北上之前,在黄埔军校对黄埔军校生和国立广东大学学生作告别演说,讲述北上之目的,勉励大家为党和革命作牺牲,他以“武学生”称呼黄埔军校生,以“文学生”称呼国立广东大学学生,对自己精心筹建的国立广东大学与黄埔军校“一文一武”两个学校提出了很高的期待。他勉励学生,“要把个人的自由、平等都贡献到革命党内来……大家能够不负我的希望,革命便可指日成功”[7]。

深情缅怀,永志勿忘

自1924年2月4日孙中山创办国立广东大学伊始,即以原三校之一的国立广东高师为阵地进行革命活动,使其一经成立便成为全国瞩目的多学科最高学府。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不幸病逝于北京。1926年8月17日,国民政府发布命令,正式宣布将国立广东大学改名为国立中山大学,任命戴季陶为校长。国立广东大学改名为国立中山大学后,全国各地出现了多所中山大学。1928年初,国民政府大学院决定,将各地中山大学悉易以所在地之名,只留广州第一中山大学,以纪念总理。1951年,中山大学时任校长许崇清、副校长冯乃超致信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宋庆龄,决定从1951年起将中山大学校庆日由11月11日改为11月12日孙中山先生诞辰日,宋庆龄回信表示赞成。此后,每年的11月12日便成了中大校庆日。
孙中山曾为国立广东大学前身之国立广东高等师范学校、广东公立法科大学、广东公立农业专门学校三校毕业生撰毕业训词,并委派时任大元帅府总参议的胡汉民以大元帅名义代为宣读。训词曰:“学海汪洋,毓人作圣。大学毕业,此其发轫。植基既固,建业立名。登峰造极,有志竟成。为社会福,为邦家光。勖哉诸君,努力自强。”时至今日,在每年的中山大学毕业典礼暨学位授予仪式上,主礼教授都会宣读这段掷地有声的训词,全体毕业生起立聆训。“为社会福,为邦家光”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大学子砥砺前行。

注释:
[1][美]嘉惠霖、琼斯:《博济医院百年》,广东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92页。
[2]《孙中山全集》第八卷,中华书局1981年版,第535—542页。
[3][4][5]《孙中山全集》第九卷,中华书局1981年版,第433页,第452页,第592页。
[6]《孙中山全集》第十卷,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255页。
[7]《孙中山先生演说集》,上海民智书局1925年版,第314—327页。■
(作者单位:上海孙中山故居纪念馆)
(原文刊载于《炎黄春秋》2024年第5期)


炎黄春秋杂志社
《炎黄春秋》杂志订阅号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