烂泥坑的“秘密金库”

文摘   2024-09-13 15:53   北京  

烂泥坑,一个听起来有点土的名字,一个少有人知道的地方,却与中央苏区国家银行有着紧密的联系。


缘起


1929年1月红四军主力离开井冈山转战赣南后,赣南、闽西革命形势迅猛发展,先后夺取了第一、二、三次反“围剿”的胜利,建立了以瑞金为中心的中央革命根据地。1931年11月7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在瑞金叶坪成立,中国共产党人开始了治国理政的伟大预演。

中华苏维埃自诞生之时起,就非常重视建立自己的金融体系。1932年2月1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国家银行在瑞金叶坪村宣布成立,毛泽民任行长。

随着反“围剿”的节节胜利,各路红军缴获了不少的金条、金锭、银元、金银首饰等。仅福建漳州一战就缴获并筹集了一百多万块银元、几百根金条,还有不少金银器皿和布匹、粮食等物资,国统区发行的纸币更是数不胜数。当时有“打下漳州,吃饱银行”之说。当时战事频发,敌特猖獗,这么多的金银物品存放在叶坪目标大、不安全。于是,中央苏区决定设立秘密金库。


选址


一切都在紧锣密鼓而又保密中进行。1932年8月,经由毛泽民提议、临时中央政府主席毛泽东现场考察,最终确定烂泥坑为秘密金库建设地。

烂泥坑是石城县横江镇张坑村的一个自然村,位于赣闽两省的石城、瑞金、长汀、宁化四县交界处,当年苏区中央直属县太雷县苏维埃政府驻地就在横江镇,群众基础较好。

“那里是武夷山麓、赣江源头,山高林密,位置偏僻,隐蔽性好,登上山顶,方圆几百里景观尽收眼中,又有古驿道直通赣闽交界四县,交通便利,攻守兼备,进退自如。”陈小毛在石城县党史办工作多年,是当年“秘密金库”的主要发现者,曾多次深入实地调查,掌握了大量一手资料。

秘密金库的建设慎之又慎。当时的国家政治保卫局干部葛跃山、林贵辉来到烂泥坑,开展深入细致的村情村貌调查,葛跃山还专门画了地形草图,随后向国家政治保卫局局长邓发和国家银行行长毛泽民作了详细汇报。紧接着,毛泽民与银行会计科科长曹菊如化装成收山货的商人,带着草图再次进行考察,得出“同意”的结论。

选址完成后,时任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国家银行总务处处长的莫钧涛很快便设计出了秘密金库的施工图纸。国家政治保卫局根据当地樟树资源丰富的特点,以樟油作坊为掩护,组织人员迅速对废旧纸寮、地窖进行了巧妙的工事伪装,将其改造成秘密金库,并清除了周边地区的敌情隐患。

秘密金库的建设,除了毛泽东等中央苏区少数高级领导人外,只有参与其中的毛泽民、莫钧涛等几个知情者。


转运


秘密金库建设,莫钧涛功不可没。

莫钧涛1905年出生于湖北汉口的一个店员家庭。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9年在井冈山参加红军,后转到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国家银行工作。新中国成立后先后在中国人民银行、中国农业银行工作,1955年参与筹建中国农业银行并任副行长。

莫钧涛不仅设计了秘密金库的图纸,还是数量庞大的金银秘密转运工作的具体实施者—因为他是总务处长。

为确保转运安全顺利,莫钧涛没少费心思。他将要放入秘密金库的物资提前用箩筐、酒缸等伪装包裹好,分成30个挑担,其中黄金(金条、金器、金饰等)5担、银元和银元宝20担、珠宝3担、纸币(外币和国民党的法币)2担。采用代号登记造册,黄酒代指黄金、白酒代指白银,由毛泽民和莫钧涛分别保管。

整个转运过程国家银行的同志没有参与,而是另行安排红军战士和赤卫队队员分批分段完成,并且都是夜间进行,线路严格保密,相互都不知晓。待到这些担子全部存入预先挖好的地窖,再用事前准备好的石板盖住,将地窖口用石块堵死,外面再做伪装。至此,转运工作全面完成。


守卫


秘密金库从选址到库藏都是高度机密的,其安全保卫工作更是严而又严。守卫人员都是政治可靠的红军战士,其中还有毛泽东的警卫员廖治新、吴吉清、李德生等。

1969年,时任内蒙古自治区商业厅厅长的吴吉清在呼和浩特接受石城县人武部军代表、石城县革委会宣委办公室同志的访问,回忆起当时的情况,说:“在那里放有现洋、金银、大印、汽油,作为中央的重要仓库。1932年冬放在那里,准备第四次反‘围剿’时做大后方。1932年冬,毛主席最早的警卫员廖治新在那里看守。第二年过了春节,毛主席派了我和李德生去看守,廖治新到瑞金九堡看守另一个仓库。”

秘密金库亦受到国家银行石城县支行行长毛泽覃的暗中保护。

毛泽覃是毛泽东胞弟,曾任中共苏区中央局秘书长、永吉泰中心县委书记。1933年初,中华苏维埃共和国首任财政部长邓子恢力荐受“左”倾错误批判而“赋闲”的他去石城县,一项重要任务就是保护秘密金库。毛泽覃充分利用到石城各分支行检查工作、筹措款项的机会,暗中注意秘密金库的动向。他每月要解款到瑞金国家银行,每次都绕道横江、龙岗,目的就是了解掌握秘密金库的状况。

另外,邓发、毛泽民、莫钧涛等也多次前往视察。有一次,毛泽民与国家政治保卫局的同志化装成购买樟油的生意商,来到秘密金库,一直以樟油加工厂为掩护的黄时福等人非常警惕,以介绍加工厂生产的樟油质量和讨价还价为名,想要摸清来人的情况,待毛泽民发出暗号、黄时福对上暗号查明来人身份后,才带领毛泽民一行检查了金库的安全保密工作。


转移


秘密金库虽然存续时间不过两年,却在巩固苏维埃政权、支持苏区经济建设、稳定军心民心、平抑银行挤兑风波、保障中央红军长征和革命胜利上发挥了重要作用。

1932年以来,由于国民党对中央苏区实行严密的经济封锁,加之“左”倾路线影响,苏区财政支出日益增多,收入却增长较慢。1933年3月27日的《红色中华》报道称,“各地银行发生挤兑现象”,“为着巩固苏维埃的金融基础,充裕国家银行的金库,我们要发动群众停止挤兑”。

为了让群众对国家银行实力有形象直观的了解,1933年春夏之交,身为国家银行行长的毛泽民动用了烂泥坑秘密金库的金银,在国家银行营业大厅堆起一座“金山银山”。百姓们看见后啧啧称赞:“我一辈子也没见过这么多金银,苏区银行真阔气!”就这样,大家焦虑的情绪被安抚下来,挤兑风波得以平息。

“红军主力上征途,战略转移去远方,男女老少来相送,热泪沾衣叙情长……”1934年4月,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广昌失守,石城危在旦夕,中央红军开始了艰辛的长征。秘密金库被一夜清空,所有金银财物全部化整为零,交由红军战士随身转移,史无前例的“流动银行”由此诞生。

吴吉清分到了30块银元,成为“流动银行”众多红军战士保管员中的一员。他在《在毛主席身边的日子里》一书中写道:在极其困难的爬雪山、过草地环境下,吃草根、啃树皮,二万五千里长征走完,没有丢失和借用其中一块银元。有几块袁大头、几块龙字洋、几块苏区造,每块银元上哪里有点疤痕、哪里划有记号,都记得一清二楚。因为这30块银元是红军的资产,像我的生命一样重要。我把这30块银元从瑞金背到延安,背到延安的国民经济部的“永丰栈”里。


揭秘


由于秘密金库存续时间短、保密性强,很长一段时间里,人们并不知道它的存在。

时间的坐标指向2006年9月,调任石城县委党史办主任不久的陈小毛偶然了解到“国家银行秘密金库在石城”的信息,便开始了艰难的探寻之旅。

石城县叫烂泥坑或烂泥垄的地方有11处之多,从哪里找起成了一个难题。陈小毛一边翻阅大量历史资料,一边深入各地调查走访。就在陈小毛等人走完了10个叫烂泥坑的地方,依然没有找到任何与秘密金库相关的信息,大家的信心跌入谷底时,调查出现了重大转机—在横江镇张坑村烂泥坑,几位80多岁的老人提供了相互印证的信息。

村民刘宏武说:“在圆岭(石祭)纸寮里长期有两个红军轮换在那里守东西,做‘锡饼’。”“地主刘模荣听说红军来就跑了,于是他的房子做了临时的仓库,从外面挑来的东西先放在那里。”

村民杨白清告诉陈小毛,其父亲在世时常说叔父苏区时期做的事情:“叔父就是给红军做挑夫,帮红军把放在刘模荣房子里的东西挑到纸寮去,当时是保密的。纸寮上面有个山洞,以前有几平方米大,小的时候我还去过里面。”

在村民的带领下,陈小毛一行人来到一处荆棘丛生、树木参天的陡峭山崖边,看到了当年暂存物资的房子、红军保卫金库的纸寮、秘藏金银的山洞。秘密金库的神秘面纱终于被揭开了。■

(作者单位:中国农业银行赣州分行)


读者朋友可长按二维码订阅2024年《炎黄春秋》。

炎黄春秋杂志社
《炎黄春秋》杂志订阅号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