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想,人民警察,顶风冒雨,前来解救一个被鳖咬住手指的留守儿童。这样的视频,在网上发布后,你们马上就是网红……可是,你们竟然发牢骚,骂人,这个视频要是在网上一发布,那是什么后果,你们自己想想吧!”——莫言《天下太平》
1.愤怒的等级
2024年1月,唐山市玉田县玉田镇派出所一名副所长持刀“扎伤”了一名普通群众,刀数两位数。万幸群众被抢救过来了。
事发之后,官方迅速发布了警情通报,简单说明了事件发生的前因后果。
而更多的细节并不能从中获悉。
尤其是情绪上的细节。
愤怒的情绪。
这位副所长身为执法者,到底为什么这么愤怒而欲致人死地?
经常报警的朋友应该对“和警察打交道”这件事不陌生。
但大家往往很难做到换位思考。
先声明,这并不是要给这件事洗地。
它没得洗。
但必须客观地把来龙去脉说清楚,才能更好地接近真相。
为什么要提换位思考?
因为普通人报警聚焦的只是某一件事,而警察出警要处理的是三五件事甚至更多。
那么在情绪上,这本身就是不对等的。
问题出在哪里?警力不足。
曾亲耳听闻一位北京的民警向群众解释了他们的部分工作流程——你报案之后,你的案子会交给一位固定的民警负责,如果你不满意再次报案,即便出警的是其他人,这件事最终还是要交回给之前那位民警,同一个案子不可能由全体派出所人员一起跟进,而那位民警也不可能只处理你一个人的案子,所以需要时间。
警力不足的原因又在于我们人口众多,大事小情,聚积起来千头万绪。毕竟我们一个小镇上即便人口流失严重,但相比起某些人口小国还是不可同日而语。
这便是“愤怒情绪”产生的第一级。
接下来是第二级愤怒——如莫言小说《天下太平》所描述的那样,民警出警处理案件的能力,同样需要时间,甚至还需要“立场”,就比如这件事里面,这位副所长的立场是协调、大事化小,但群众并不满意,并且通过短视频、图文的形式多次放大这种不满意,作为副所长,他确实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舆论压力。
还是那句话,没经历过被群起攻之的人,不足以明白人性的可怕。“千夫所指万人唾骂”比杀人的刀可怕一万倍。
最后是第三级愤怒——在当时唐山面临的巨大舆论压力之下,过去的某些手段应该是没办法再用了,所以这位群众也就没办法像过去一样“闭嘴”,所有的压力反而从上到下全压在副所长的身上,包括来自体系内部的压力……
这让他最终选择了犯罪。
2.犯罪就是犯罪
一名执法者,变成了罪犯。
这是此事最耐人寻味的地方。
事件背后的真相,可能永远都不为人知了。
目前唯一能确定的就是这位副所长的愤怒导致了有预谋的犯罪。
是什么样的愤怒,能够让一个执法者决定放弃一切,持刀伤人?
前文所述的愤怒等级,只是一个大致框架。
具体的细节,谁说了都不算。
它只会深深地藏在人们的心里。
我无意给这位犯罪嫌疑人进行任何共情,同样,也不想再对他进行任何道德上的指责。
自有法律对其进行惩罚。
3.警民关系重在彼此信任
将目光聚焦在警民关系这个点上,一切都能被解释。
那就是,严重缺乏彼此信任。
群众信不过警察能够秉公执法,警察也信不过群众人心叵测。
这种信任缺失,在大多数社会里面都是常态。
反倒是,过去社会里面“片儿警”和群众鱼水一家亲,显得很理想化。
现在为啥越来越不信任彼此了呢?
社会进化引发的变化太多了。
居民社区、人口流动、科技生活,并不是警民关系出现了变化,是整个社会关系都出现了剧烈变化。
而警察介入民事纠纷的工作流程以及警察队伍尤其是基层民警的执法能力,都有待优化。
假设这件事里面,群众不满意调解结果能够有更畅通的反馈机制、或者有第三方介入处理,而不是来回拉抽屉,让事情的死结越打越结实……
全社会的代价,并不是像表面看来的那样只由一个人来承担的。
所有社会成员,都在这口锅里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