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年了张艺谋还在讲道理

文摘   社会   2025-01-08 13:22   北京  

连自己的名字都不会写,就赶考?这不是混蛋吗!可是遇见那样社会,就有那样事情。——刘宝瑞《连升三级》

1.魔幻的方式

电影《第二十条》好看。雷佳音演得好,把一个世故、油滑、情绪稳定、吃得开的检察官角色演得好好。

但有人说张艺谋导演脱离群众久矣,把电影人物的角色安排得很魔幻。

比如,检察官的孩子被欺负了,竟然束手无策;这检察官的大舅子居然还是当地刑侦大队的队长……

确实,这些情节显得很魔幻,尤其在小地方,简直就是不可能的。

但我觉得艺术源于现实还要高于现实,首先普通观众对于“有权有势”的认知未必就是真理,万一检察官队伍里、刑侦队伍里就是有这样秉公办案的人呢……其次刻板印象也未必全部符合事实,检察官未必就事事盛气凌人,刑侦大队长也未必事事能办得如愿……最后这是电影啊,它再写实也要为叙事的目标服务,而不是为了100%复刻“未经全部证实的社会印象流”,张艺谋又不是贾樟柯……

那他想表达的到底是什么?

为了表达我们所处的这个社会,在过去这些年的法治建设进程中到底面临着什么样的现实困境,以及解决这些困境需要什么样的代价。

那最合理的表达手法,当然是用一个处于“中间位置”的挂职检察官的视角——他的上头有检察院的各位领导,他的身边有一个充满正义感的老婆,以及一个能力过硬的白月光同事,他的下头是各种处理不完的人与人的纠纷。

2.残酷的现实

尽管存在“脱离现实”的嫌疑,但涉及到法律的电影题材,整体而言比其他题材要更加地深刻入骨,尤其是涉及“中国法律”。

因为现实实在太讽刺了。电影用魔幻的方式最后表现出了现实更魔幻的那一面。

比如儿子被打了,马丽找对方家长掰扯不明白,话赶话最后把张教务处长按在地上给撕吧了一顿,事后她冷静下来不无愧疚地对自己的检察官老公说“我应该学学法律”。

这一幕充满了喜剧色彩,而喜剧最大的包袱就是讽刺——因为大家看到这里应该都明白了——这事儿啊,还真就得这么办!

确实应该学法律——大家应该学习如何在法律也掰扯不清的时候用“闹事”的方式去实现目的!

这不是检察官的爱人应该学习的东西,这是拍给普通人去感悟的细节。

《秋菊打官司》为啥能在国际上拿奖啊?因为那个电影让当时在国际舆论上充满XX形态色彩的中国展现了“无障碍的一面”——即便在那样一个“被严重妖魔化的”社会里,也依旧有人在关注“人类最基本的东西”——《第二十条》探讨的还是这个东西,啥啊?

公道嘛。是非对错嘛。

只不过《秋菊打官司》是从下往上看,主角是较劲的农妇;《第二十条》是从上往下看,主角是油滑、老练、顾全大局的检察官。

他们全都被现实驱动,最终爆发出了“人”最解气也似乎最“虚弱”的那一面——也就是被大多数犬儒主义的成年人瞧不起、笑话的那种“幼稚做派”。

这个社会需不需要“幼稚”呢?

网上有句话说得很好——你可以不理解那些在公开场合“出洋相”的人,但万不该嘲笑他,因为这些勇于撕破脸的人极有可能在为大多数人换来更舒适的结果。

这就是残酷的现实——死局之破,总要有人去“丢脸”“丢工作”甚至“丢了命”……

3.三十二年了,张艺谋仍在“讲道理”

最后回答前面提出的那个问题——在过去这些年的法治建设进程中到底面临着什么样的现实困境,以及解决这些困境需要什么样的代价。

这个问题,很显然不仅仅是法律的问题。

更是社会发展的问题。而法律恰恰是保障社会发展更稳的根基之一。合法合法,小到个人要合法,大到国家更要合法。

法是啥?法是防守的战壕、也是冲锋的军号,有了法,人民才叫公民。

过去这些年的法治进程,显然还有很多不完善之处。法律体系本身就有很多覆盖不到的地方,执法人员对现场的把控能力犹如双刃剑,权力太大怕滥用,权力太小谁都不服他……法律程序又要服务于社会大局,所以电影里明明是受害者的赵丽颖被逼得跳楼,用死来唤醒活着的人,跳了楼,恶霸也不敢闹了,村民也出来作证了……马丽不也是这样吗?被逼得没办法了,明明儿子没有错但就是跟对方说不清,明明对方的儿子是混蛋,可就是没人主持公道,完蛋,直接撕吧,反倒是能看到解决的希望了……

多讽刺呀?法在干啥?法是最低的道德底线,除了“平白无故地杀人放火”这种不存在什么争议的犯罪行为,法似乎再也帮不上守法者啥大忙了……

怎么解决呢?

电影里白月光同事也说了——做正确的事情需要代价,但不能因为有代价就不做了。

其实就是谁来承担这个代价的问题嘛。

讲到这里,似乎是一种“英雄史观”——个人英雄承担了巨大的代价,有时是付出了生命,从而唤醒“上面”痛下决心进行改变——其实也还是唯物主义史观,因为以我们国家之巨大、人口之庞大,那些承担代价的“少数”个人组合起来也是一个蔚为壮观的群体了——所以还是人民群众在客观上、在某些时候、在某些地方推动了社会不断进步。

从《秋菊打官司》到《第二十条》,1992年到2024年,32年啦。感谢张艺谋,他身上依旧有那一代电影导演的家国情怀,关注那些适用于99%普通人的生存现实与发展路径,成熟又天真地讲一些最基本的道理,就像《了不起的盖茨比》里说的那样——

“每当你要批评别人,”他告诉我,“要记住,世上不是每个人都有你这么好的条件。”……其实他想说的是,基本的道德观念并非与生俱来、人人皆有的东西。

阿亮评论
社会学科班出身,看透了社会那一套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