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乐县历史上的军事设施
文摘
2024-11-13 17:20
山西
康熙《静乐县志》载,周赧王八年,赵武灵王破义渠,自代至阴山,守娄烦于此练兵。县南有城,名赵王城,在天柱山左劈,东北跨山,西临汾水。此城驻扎军队练兵,为静乐城阻击南进之敌的重要设施,今遗址犹存。静乐城,宋熙宁间修城,周围4里120步,高2丈,唯东、南、北三门,穿穴西南,以泄积雨。以后历代增修,至清时,城墙高3丈8尺,厚5丈,共增楼7座、敌台24个、垛口780个,按一定间隔置铁炮,北城有火药库。这些军事设施,在古代发挥了重要的城防拒敌作用。1945年后,城楼、城墙大部拆毁。本县古时沿汾河两岸大村设有烽火台,举报敌情。白日点火看烟,晚上看火。明代已毁。清顺治年间,各村重设墩台,每隔5里设墩台1座,一旦举报点火,即可传遍全县。其时县境有墩台33座,为北路6座,东路11座,西路10座,南路6座。到康熙年间大部分败颓,至今尚有少数遗存。康熙《静乐县志》载:古时县境内有应敌堡寨13个,为风沟堡、五家庄砖堡、下马城堡、高家堡、娄烦镇堡、桑园堡、巾字山堡、磨管峪堡、凤凰山寨、北马坊屯寨、西马坊屯寨、龙和寨、任家村寨。清代以后俱废。1939年日军侵占静乐后,为对付抗日军民的打击在全县修了大量军事碉堡。县城周围有天柱山、鹅池、大桥头3个碉堡;县南有丰润、东六度、马家岩、下静游、娄烦、尹家窑6个碉堡;县北有沟口、段家寨等碉堡;县东有利润、康家会、石神等碉堡,县西有高崖头、西马坊、界桥等碉堡。其中西马坊、丰润、娄烦、马家岩为水泥砖石结构,其余为砖、石灰、土石结构。碉堡周围挖有战壕直通碉堡内,并有单人掩体、露天工事等。1938年,日军飞机屡犯县境。当时驻静晋绥骑一军及当地居民在城墙下挖防空洞90余个,可容3000余人;在寺坡下挖石洞一处,可容200余人。1967年至1970年,全县“深挖洞、广积粮”大搞备战,在县城、任家村、杜家村、磨管峪、五家庄、段家寨、永安镇、木瓜山、北门、城关、康家会、娘子神、静游、丰润、马家庄等地挖防空洞153个,长达1560米,可容纳27040人。1970年县武装部记载,在抗日战争中和60年代末期备战中,全县共挖有地道2050条,长达109912米,一般为土质,高1.5米左右,宽1米多,顶厚不等,一般在3米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