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克勤(jixuie)题记:作为特约评论员,我在《中国集体经济》上发过红色企业家的系列文章。这批红色企业家多数是在学大寨中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人物,部分年轻一点的也是富有大寨艰苦奋斗精神,善于搞社会主义大协作的共产党员。他们所领导的企业,所有制是公有制,而不是私有制,这是必须要讲清楚的,不能含含糊糊。他们搞的是社会主义集体经济。事实证明,在市场经济环境里,他们经营企业,不比那些私有制的老板差。研究他们的道器变通,激发了我对企业家研究的激情。此前,我觉得企业家可以区别于资本家,但毕竟一般的企业家还是与私有制挂钩。红色企业家是公有制里的企业家,这是无可争辩的事实。因此研究红色企业家带来理论上的重大突破。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上有我的文章,这是我学术创业的一个里程碑。
中国集体经济,这是一个大课题,毛主席是最早的倡导者,老人家生前发现了陈永贵领导的大寨,这为红色企业家的崛起树立了标杆,在道层面,在器层面,在由器而道,由道而器上,陈永贵是毛主席的知音,深悟毛主席之道。后来吴仁宝他们又把这个传承下来,所以我们今天在这批红色企业家的道器变通过程中,在他们领导的企业里,依然可以看到鲜明的毛泽东文化。
以下每一节的标题蓝字可以直接点击阅读
01
—
原文链接:南街村王宏斌的道器变通
2008.09(上)
当时这篇文章发表时,编辑十分重视,封面就是王宏斌的照片,我的文章题目在封面显著位置。这对我研究像王宏斌这样的红色企业家的学术活动,是一个极大鼓励。
本色:朴素的农民,贫下中农;
角色:共产党的基层干部,乡村红色企业家;
特色: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人制宜。
参见:
02
—
原文链接:大寨大气:合作文化的传与新
2008.09(下)
大寨合作文化的传:贾进财是大寨第一任党支部书记,1952年主动让陈永贵当书记,自己改任副书记。陈永贵不负众望,带领群众使大寨成为举世闻名的先进典型。陈永贵后来培养了郭凤莲。
贾进财的夫人宋立英,一直到郭凤莲带领大寨二次创业,始终陪伴着。
大寨合作文化的新:郭凤莲带领大寨学全国,尤其是在发展工业上有了突破。
济学:2007年大寨的红色女企业家郭凤莲在接受学者采访时谈起一段往事【80 年我参加人大常委会。我我记得那时候我是五届人大代表,有一天有几个老同志发言,把陈永贵骂得很历害,说陈永贵同志不仅是没有功,而且是有过,还有罪。】
郭凤莲当时很气愤,但还是沉住气,在休会是她遇到了周总理的夫人,时任人大副委员长的邓颖超。
【邓大姐(邓颖超)拉住我的手说:“小郭,他们骂大寨是没有道理的,骂陈永贵也是没有道理的。陈永贵是个农民,我都听说了。” 她又说:“不要掉眼泪,大寨是毛主席竖起来的旗,是周总理竖起来的旗,大寨艰苦奋斗几十年就是为了改变大寨的穷面貌,这有何罪呀 ?周总理活着的时候去了大寨三次,我跟他去了一次,这是亲眼看见的,不是骗人的,不是骗荣誉骗来的,你要挺起腰杆,要经得起风浪,年轻哩,要好好干,不要听他们那些乱七八糟的。”】
上图是邓颖超在大寨和郭凤莲、宋立英(贾进财夫人)在一起的照片。
参见:
陈永贵是特殊材料制成的共产党员:重温小学课文《三战狼窝掌》【图】
03
—
原文链接:在洪湖水浪打浪的地方,叶昌保的道器变通
2008.10-12(上)
在洪湖水浪打浪的地方,有一位了不起的农民企业家,也是乡村红色企业家叶昌保,改革开放初期,当时叶昌保领导的洪林村在领会中央文件精神、认真进行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宜统则统,宜分则分”的方案。这和吴仁宝领导的华西村是一样的做法。在具体工作中选择“以统为主、统分结合”的经营模式。
叶昌保始终如一地忘我工作,成了全村党员干部的“标杆”和“楷模”。如今,“带头富要服从带领富,带领富要讲奉献精神”,“要富,得让群众先富;要得,得让群众先得”等这些朴实无华的理念,让全村党员不仅牢记于心,而且自觉付诸于行。洪林村出现了既没有千万富翁,更没有贫困户的事实。
04
—
2008.10-12(下)
济学:2017年1月23日在新建的官桥八组思源广场。举行毛主席塑像揭幕仪式。
官桥八组,相当于是以前的一个生产小队,但同样也在集体经济框架内发展起来。
05
—
原文链接:朱重庆的魄力与航民村的实力
2009.01(下)
浙江私营经济发达,这有其历史地理渊源,这里不做更多评论。而航民村的集体经济,无疑是独辟蹊径。农村集体经济——公有制更容易破除狭隘的自私自利观念的缚,所以航民村在治理污染上,走在时代前列,这也是朱重庆独特的道器变通。
06
—
原文链接:天下第一村的老道:逆势之思,顺势而为
2009.02(上)
参见:
1969年江苏革委会主任许世友赞吴仁宝:这样的书记才能让农民过上好日子嘛!
由“苟欲有所救挽,则必逆于时趋”想到吴仁宝任正非:读《文史通义校注》有感
07
—
2009.02(下)
李克勤(jixuie)题记:十年前新四军老战士古正华同志得知我作为《中国集体经济》杂志特约评论员,正在研究乡村红色企业家,就向我推荐了几位在湖北省内坚持带领乡亲走集体经济之道的农村基层党组织的书记,其中就有孙开林,他是湖北省保康县马桥镇尧治河村党委书记。
我概括的尧治河红色企业家的特点是“三不”:不等,不靠,不要。
这也是从大寨精神里演化而来的,就是自力更生,艰苦创业,这是几乎是所有红色企业家道器变通的特点。
08
—
2009.03(上)
1990年代初,有一次钱学森接受记者采访时,提到一个信息,史来贺与雷锋、焦裕禄、王进喜、钱学森一起被中共中央组织部誉为“建国以来在群众中享有崇高威望的共产党员的优秀代表”,我当时对这几位榜样,除了史来贺以外都很熟悉。后来才慢慢了解史来贺。他曾经9次被毛主席接见。他和吴仁宝一样,是乡村红色企业家。
史来贺曾经讲过这样一段话:“我常常想,人是应当有一点精神的,我之所以几十年来,坚持社会主义不动摇,同群众一起在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中能够不断上新台阶,连续做出新成绩,靠的是强有力的精神支柱。我的精神支柱是毛泽东思想。多少年来每当我遇到困难,毛主席的音容笑貌就会在我眼前浮现,老人家的亲切教诲也就在耳边响起。这时,我的热情、干劲就会象火山一样进发。因此我相信一条,精神对物质有巨大的反作用,这是马克思主义常识。”这就是史来贺的主心骨,这里面有他的信仰,他的理想,他的追求,也就是他的“道”,人生之道,事业之道,企业家之道,这是从形而上层面的理解,他并不是停留在思想层面,而是善于把精神变成物质,所以他能够善于带领乡亲们走共同富裕的道路,善于把社会主义理想变成普通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现实器物,他就是善于道器变通的社会主义的实业家、企业家。
09
—
原文链接:周家庄“老坚决”的实践勇气
2009.03(下)
雷金河同志,是这批红色企业家里年纪较大的一位,他是三八式的老干部。同时,他还是唯一的一位乡一级的干部,也就是他领导的是个完整保存下来的人民公社。
雷金河的实践智慧,在其他红色企业家身上也有。
参见:
李向阳式的抗日英雄雷金河勇闯市场:毛主席给企业家的启示(4)
10
—
原文链接:帮扶小岗村的长江骄子郁全和的道器变通
2009.04(上)
《长江骄子郁全和的土企业家之道:敢想、善说、能干》
1998年郁全和领导长江村帮扶小岗村兴建友谊大道
被称作“长江骄子”的江苏省张家港市金港镇长江村党委书记郁全和,有一个独特的决策,那就是资助发展滞后的中国农村改革第一村——小岗村。其实,这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很简单的事情。不过,在现实中间,简单就是美,简单透射着勇气和智慧。郁全和正是以我们中国乡村土企业家的独特风格,用自己带领全村人民,集体致富,并且先富帮后富,走出了一条“时代先锋”的土企业家之道。
实际上,敢想、善说、能干是所有红色企业家道器变通的特色。
11
—
原文链接:江阴长江村集体经济与村落现代化
2009.05(上)
江苏省江阴市,就是 1949年4月21日 “百万雄师过大江”的地方,江阴那里有个长江村,位于夏港镇东,与江阴市区接壤,全村总面积6.5平方公里,总人口4445人,1167户,27个村民小组。经过60年的社会主义建设,该村经济实力雄厚,村民生活富足安康,村庄整洁美丽,是江阴市新农村建设的典型。长江村曾获得全国经济十强村第三位和全国名村影响力第十八位的荣誉。来到这片英雄的土地,依然会有“天翻地覆慨而慷”的豪情,这里的集体经济发展已经实现了村落的工业化、现代化。
长江村集体经济的带头人李良宝
12
—
原文链接:暂时没有写
这个双丘村重回集体经济起步较晚,但效果明显。
这和南街村分地之后重回集体大发展类似。
13
—
原文链接:《中国集体经济》:高举党旗 创业为民——耿庄“两委”带领乡亲们走出共富之路
2009.11(上)
李克勤(jixuie)题记:2019年10月6日《新闻联播》里有河南新乡市耿庄党委书记耿瑞先的报道镜头。我十年前在《中国集体经济》上发过一篇文章是关于耿庄共同富裕的。这是根据一篇新华博文修改而成的。10年了,令人感慨的,多少人,可以有多少红色企业家在集体经济的道器变通!
14
—
原文链接:从巴纳德组织理论看红旗渠建设的协作管理
2009.01(上)
杨贵,这是林县的书记同志,他领导的红旗渠建设,是更大规模的集体经济事业,无疑他也是红色企业家。
我这篇文章做了一些理论探索,把巴纳德的组织理论拿来对比研究,结果发现杨贵的道器变通里面的组织管理,不仅可以用西方的先进组织理论解读,而且红旗渠建设远远超越了巴纳德理论。
原准备再来深入研究组织理论的,后来还是没有更多精力来做这件事,因为要研究企业家,那是我的一门非常独特的课程——《企业家素质》。
今后我会转过头来做组织研究的。
参考:
李克勤后记:我研究这些人,有10多年了,这样的人首先对于我们研究企业家是大有帮助的,因为他们本身就是创新创业的企业家,并且他们在道层面超越了私有制性质的经营之道,是公有制条件下的集体经济的带头人。实际上,这样的人,欧美国家是非常重视的,这是人类历史上的新事物。华西村、南街村,一直就有大量的来自发达国家的媒体和各界人士前去参观研究,这么多年过去了,早就不是什么新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