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为了学外语……
谢小庆
(北京语言大学)
2010年夏天,我曾经带着自己的部分研究生去探访过北京颐和园附近的一所打工子弟小学。后来,我的研究生们联系了一些北京语言大学的外国留学生,到这所小学为农民工的孩子们上英语课。有些去上课的留学生是义务的,有些是有偿的。我的一位已经毕业的研究生,事业有成,负担了那些有偿去上课的留学生的劳务报酬。
当时,参与这项工作的研究生们有一个共同的信念:“外教”不应是富家子弟的专利。
一次,我的几个研究生在陪外国留学生去打工子弟小学上课回来。学生们向我谈到,孩子们与外国留学生在一起很兴奋,高兴地与留学生们打闹,并不认真学习英语。
我回答说:“没有关系。外国留学生去给打工子弟学校的孩子们上课,并不仅仅是为了教孩子们英语,而是……”
我一时语塞,不知道怎样表达自己的想法。这时,一位研究生开口“接下茬”。她说:“为了带给孩子们梦想”。
她非常准确地说出了我想要表达的意思。是的,我们组织外国留学生去给农民工的孩子们上英语课,固然可以教孩子一些英语,但更重要的,是希望孩子们能够近距离地与这些外国人接触,使他们想到,将来,我也可以学好外语,我也可以到外国去看看。
这位“接下茬”的研究生后来考取了国家公务员。
“带给孩子一个梦想”。是的,这就是我们长期以来倡导的教育理念:与传授知识相比,发展学生的能力更重要;与发展能力相比,点燃梦想更重要。
如果我们不能点燃孩子们的梦想,至少,我们不要用严厉的管理和刻板的考试去浇灭孩子们的梦想。
《助学者之歌》:
*************************
本公众号二维码中间的头像是弗洛伊德。弗洛伊德晚年的主要观点是:文明的进步带来对人的本能的压抑,对自由的束缚,也因此带来了更多的焦虑,更多的抑郁,更多的精神心理疾患。今天,公共场所不能抽烟,公路上不允许飙车……这些对自由的限制是文明生活所必须。但是,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非婚勿生…这些也是必要的吗?
本公众号试图探讨两个互相关联的问题:
1、构建一个什么样的文明?
2、选择一种什么样的人生?
让我们共同探讨吧。请长按或扫一扫下面的二维码关注本公众号:
可以读一读这本书:
还可以读一读这本书:
以及这一本:
还有这一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