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小庆按:这是北京大学乐黛云先生2012年5月31日在北大进行的一次演讲的节录。演讲题目是《关于中国文化面向世界的几个问题》。
关于伏尔泰
文化的交融是双方的选择。可是我们过去有一个特点,总是把中国认为最好吃的,比如弄一盘点心,不管你爱不爱吃,不管你吃辣还是吃咸,都要塞给你。中国文化常常是这种态度。选择的权利应该是双方共同的,而不是我们给人家安排什么,让他们吃,这使得中国文化走出去产生一些障碍。文化是多方面的,除了文学艺术,还包含生活方式等。中国人与外国人在一起,价值观体系、传统和信仰等都不一样,每一个人都会有不同的视角,不可能以偏概全。一个文化对另外一种文化产生影响,存在共鸣很重要。也许他们对中国文化并不是特别了解,也没有认真研究,可是有一种共鸣,产生一种灵感,比如通过伏尔泰、庞德等人,他们不是汉学家,甚至不懂得汉语,可是借助一些知识触发了灵感,进而将中国文化引入到自身的主流文化。这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过程,灵感的共鸣不是一般汉学研究所能代替。人几乎不可能脱离自身的处境和文化框架,他们对“异文化”的研究和吸取也就往往决定于其自身的处境和条件。例如法国的伏尔泰,他穷尽一生精力孜孜追求的理想,就是将法国变成一个能够具有宗教宽容精神的国度,而在他看来,中国就是这样的理想国的最优秀的范例。这是我们理解伏尔泰为什么推崇中国文化的关键。伏尔泰关于中国的知识,多半是作为他说明自己的思想时引述的例证出现的。在他的中国知识体系中,他最看重的,是他认为中国文化中存在着的那种宗教宽容的态度,而他一生致力的,可以说就是提倡宗教宽容,反对宗教裁判所的黑暗。伏尔泰以为中国的传统精神就是一种普遍的宽容精神。在他看来,中国人对于宗教的态度,就是最理想的宗教宽容的态度,他甚至认为,这就是中国之所以强大、繁荣和自信的根本原因。他切入中国文化的观察点是西方式的,而且,他本来的目的就不是要研究中国文化,而是要找到一个理想的实例来说明他从逻辑上确立起来的理想。对于伏尔泰来说,中国正是他对自身文化传统的批判中为自己设立的批判参照系提供了一个难得的良好例证。在伏尔泰眼中,中国的确是一个相当理想的国度,无论是从政治制度、法律、对于宗教的态度还是从道德或者日常的待人接物的态度上都是如此。他认为中国这个巨大古国存在的理由就是因为中国人有着最好的道德和法律。伏尔泰说世界上曾有过的最幸福、最可敬的时代,就是奉行孔子的法律的时代。西方一些早期的宗教领袖或者活跃人物在后来的宗教中被当作先知,从而垄断了神意,并以这种垄断的身份压制其他的对于上帝的信仰方式,是一种最要不得的做法。而孔子之所以应该受到尊敬,就因为他不这样做,他的教导中,没有如西方宗教中的先知或者使徒那样一种通过垄断神意而将自身变成神的企图,而只是将自己当作一个人,而且,在他的教导之下,中国人后来也的确这样做了。伏尔泰的这些看法虽然不完全符合当时的实际,但也有其独到之处,反过来对我们今天对中国文化的认识也有所助益。总之,在全球化的大潮中,我们面对的是一个五千年连绵不断的伟大文明的复兴,是一个“文明型国家”的发展,这种发展的深度、广度和力度都是人类历史上前所未见的。我们有能力对世界文明作出原创性的贡献,也有能力汲取其他文明的一切长处而不失去自我。这就是我们面对世界文化的根本出发点。我们不需要炫耀,不需要灌输,所谓“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关于赵汀阳
中国学者提出“天下体系”理论。帝国理论是欧美对外政策的基础,带来三个世纪的战争灾难,这一理论已无路可走,此时中国学者特别是赵汀阳教授提出天下和帝国体系。他所著《天下体系:世界制度哲学导论》认为应该把目光从民族国家利益至上转向中国古代的天下理论,把天下看成至大无外的思考方略。这种理想从天下诸侯国到家,由大到小,从大的角度思考各个城市和谐相处,都是天下的一部分,有可能互相理解,也就排除不可逾越的绝对民族观念,而这正是我们今天所渴求的。天下体系逐渐为人所知,在国外引起相当大的轰动。《天下的当代性:世界秩序的实践与想象》 赵汀阳 著
中方学者和西方学者共同研究,既不是中国向西方学习,也不是西方向我们学习,而是中西文化在一种互补的基础上向前发展。2020年1月31日,武汉封城第8天,德国埃森市伯乐中学的中学生们,用歌声为武汉加油:
一年后,2021年1月31日,伯乐中学的同学们再次用歌声为武汉加油:
真为他们高兴!2024年3月,这些可爱的德国中学生来到了北京:
*************************
文明,带来进步,带来更好的生活,也带来对自由的压抑,带来对天性和本能的束缚。科技进步为自由的文明提供了可能。我们仍需思考:构建怎样的文明可在维系共存生活的同时使人获得最大的自由?在追求文明的同时如何追求身心的舒展?如何避免对本能的不必要压抑?怎样成为文明社会中的自由人?本公众号二维码中间的头像是弗洛伊德。弗洛伊德晚年的主要观点是:文明的进步带来对人的本能的压抑,对自由的束缚,也因此带来了更多的焦虑,更多的抑郁,更多的精神心理疾患。今天,公共场所不能抽烟,公路上不允许飙车……这些对自由的限制是文明生活所必须。但是,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非婚勿生…这些也是必要的吗?
本公众号试图探讨两个互相关联的问题:
1、构建一个什么样的文明?
2、选择一种什么样的人生?
让我们共同探讨吧。请长按或扫一扫下面的二维码关注本公众号:
可以读一读这本书:
还可以读一读这本书:
以及这一本:
还有这一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