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类文明的进程中,木材无疑是人类最早用以制造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具的原料。所以木匠的产生和存在大概也要早于其他匠人了。
在我国的上古史上有“有巢氏构木为朝”的说法,不论这位有巢氏所设计的巢是如何不合理,构筑又是如何的简陋,但作为后世木匠的祖师爷是当之无愧的。这也许就是人们供奉的鲁班爷,并有许多神话传说。随着生产力的发展,金属工具的出现,木匠们的生产技艺也有了突飞猛进的提高,于是便出现了各式各样的高楼大厦,各种设计精巧的木制生活用具和工效极高的生产工具也层出不穷。我们不能想象,世界上如果没有木匠一行,人类的生活将会是什么样子?人类的文明即使发展到今天,人们还是离不开木匠一行。 木匠历来与泥匠分工明确。有的木匠与泥匠是合二为一的。孝义的木匠主要业务是做房架、割门窗、制作各种家具和各类生产工具。在漫长的历史演进中,在我县的木匠行中,分离出一些专业性的木作行业。这些木作行对木匠技艺要求不高,做法上却有些特殊的窍门。这些窍门世代相传,旁人掌握不了,因而成了单独的行业。如风匣的制作,就从木匠角度看,工艺简单,但风口上有窍门,别人做不了。下种用耧,制作也较特殊,用料不多,但一般木匠也做不了,旧时农民耕地用的耙虽简单,但一般木匠不懂其中窍门,也是由少数木匠制作。山区农民使用的骡驴驮鞍、驮架,不懂窍门的人是做不了的。旧时大车的车轮,打场用的扇车,都是专业性很强的木作行业。但由于这些工具已被淘汰,所以已无人再操此业了。随着建筑用材的变化,在现代建筑中,使用水泥和钢筋浇筑墙体,支模型也成了木匠的一项业务。但技术要求简单,不需刨平,也不用开隼留卯的技术,只需尺寸准确即可。
木匠所用的工具比较多,是各种匠人中使用工具最多的一个行道。计有锛子、斧子、锯子、刨子、凿子等。锯子和刨子又因功用的不同有大有小有宽有窄,种类很多。另外还有拐尺、墨斗、画齿等。七十年代后电动工具逐步成了木匠们必备的工具。但原有的工具也还不能全部淘汰。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木匠行留下了自己行业的文化积淀,他们把自己使用的工具和帮助刘秀打江山的二十八位文武大臣附会起来(这二十八位文武大臣早被古代的天文学家们附会为二十八宿),把工具的功用与特点与人物的性格联系起来,比如马武是锛子,邓禹是尺子等。
在自我保护意识的驱使下,木匠们为了自身的利益,又形成了一些禁忌和讲究。比如给人盖房上梁时要东家给喜钱(相当于现行的红包)。做棺木完工时也要得到工资以外的喜钱和寿桃。另外,有一些木工活比如锅盖、寄箅子,他们不轻易做,认为这是“受气营生”。这样难免要让广大用户拿钱去市场上购买。另外,木匠行也有他们自己专用的对联,如:“佳木由来堪作器,良工自古不遗材。鸟雀依尔筑巢穴,班门伐我为人民”。木匠的产生存在,促进了人类文明的发展,也促进了人类文明进一步的发展。现在各种金属材料有取代木制品的趋势:比如铝合金门窗和各种塑料家具的出现,但木匠一行还将伴随人类的文明进程继续走下去。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在我国木匠的技术与技艺源远流长,好些古代匠人的杰作留在了现存的文物古建筑之中。如山西的应县木塔是辽代建筑,全部木结构,30余米高,还有大同悬空寺,及五台山的唐代建筑佛光寺,都表现了我国古代木匠的高超技术。木匠的这些技术不仅反映在框架结构上,而且就建筑装饰的镂空与雕刻来说更是一绝,使得木匠这一手艺成为建筑史上的奇迹,无论是赵州桥,还是中国的“四大名楼”都反映了这一特色。
部分图源来自网络,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来源:《孝义文化丛书·民间技艺》
主编:张建红
编辑:王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