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义历史】千年古关 一代名将

文摘   2024-11-15 08:43   山西  



尉迟恭戍守孝义白壁关

      2013年11月上旬,山西省社会科学院课题组发布《“白壁关”考释》一文,文章采用“文献引证为主,尽量采信实证”的考察方法,用地名学、历史学、文献学等研究方法深入系统地研究了“白壁关”出处以及和孝义、尉迟恭的关系,史料翔实,论证严谨,经省历史研究专家评审鉴定,确认现孝义市高阳镇的白壁关确为历史上尉迟恭镇守之白壁关。至此,这一沉寂了1600余年,历经千年腥风血雨洗礼,积淀着仁孝忠义、舍身为国等精神文化的历史名关经过层层严谨考证,终得正名。



千年古关

     白壁关之名始见于北魏,至今约1600年的时间。《水经注·文水》卷六:“文水又东南与胜水合,水西出狐岐之山,东经六壁城南。魏朝旧制六壁于其下,防离石诸胡,因设太镇,太和(447—499年)中罢镇,仍置西河郡焉。胜水又东合阳泉水,西出西山阳溪,东经六壁城北。”《太平寰宇记》卷四十一·汾州二·孝义县:“六壁府,《后魏书》云:太平真君五年讨胡贼于六壁,即此也。俗以城有六门,固此为名,在县西八里。”《读史方舆纪要》卷四十中孝义县:“六壁城,县西南十五里……六壁者,县所辖。贞壁、贾壁、白壁、许壁、柳壁并六壁为之也。” 

     《魏书·地形志》卷一百:“显州,永安(528—530年)置,治六壁城。”

     唐《高壁镇通济桥碑》也记载:“粤兹雄镇,实河东之要津,封接蒲城,当舜夏墟口。旧有关曰阴地,有亭曰雁归。固晋川之一隅,通汾水之千派,金流汹涌,林麓森沉,东控介峦(今介休市绵山),西连白壁……咸通十三年(872年)四月十五日。”西连白壁即今孝义市白壁关。《四库全书存目丛书》中记载:“六壁者,县所辖贞壁(即辛壁)、贾壁、白壁、许壁、柳壁并六壁为六,故名。”

     北魏时期,今孝义境内是魏军抗击吕梁山区“山胡”侵扰的前沿阵地。魏政权在孝义设六壁府,置军镇于六壁城,以“防离石诸胡”。在北朝,“白壁关”始终是控防西山胡人东出南下的重要关防。从南北朝始至隋唐五代时期,与白壁关有关战事见于记载的达25次之多,未载入史册的更不计其数。


    1、411年6月,西河胡帅张贤部投奔北魏。

    2、413年7月,西河胡梦龙部二入蒲子(今隰县)与当地胡帅张外部结盟;8月,梦龙降魏并擒杀张外。

    3、413年10月,吐京胡、离石胡战胜北魏军。

    4、414年2月,北魏并州刺史袭击大夏国吐京护军及守兵。

    5、415年4月,西河饥胡聚上党为乱。

    6、416年6月,并州胡数万与后秦匈奴堡之战。匈奴堡在襄汾县境。

    7、416年9月,北魏官军击杀河西叛胡数万人。

    8、434年7月,山胡白龙部反叛于西河。

    9、445年2月,北魏太武帝率军击吐京胡。

    10、447年2月,吐京胡曹仆浑为乱,官军击杀山胡人数万。

    11、448年2月,北魏迁西河与离石民5000余战于平城(今大同市)。

    12、452年11月,北魏匈奴王反叛。

    13、460年2月,北魏吐京、六壁驻军攻石楼胡。

    14、462年6月,石楼胡贺略孙反叛,北魏将陆真帅军讨灭之。

    15、525年12月,汾州(今隰县)山胡刘蠡升自称天子。

    16、535年正月,汾州山胡刘蠡升父子反叛10年,东魏大丞相高欢讨灭之。

    17、544年11月,高欢之子高洋击汾州山胡,俘万余户。

    18、553年正月,山胡围攻离石郡,北齐文宣帝高洋讨之。

    19、554年正月,高洋三道兵讨石楼胡,大将解律金由显州(今孝义六壁)道进兵,大破山胡数万。

    20、577年11月,刘蠡升孙刘没铎称帝,北周军击败之,死万余人。

    21、614年11月,离石胡刘苗王父子反叛,自称天子。

    22、616年12月,离石胡刘苗王子刘六儿反叛,受匈奴拓定王之封。

    23、619年6月,刘六儿投介休宋金刚部。

    24、619年,李世民将刘弘基由柏壁、兹州、隰州、西河与李世民南北合击宋金刚军。

    25、901年,晋将周德威追击汴将朱友宁于白壁关。

    因此,北魏之后白壁关始终为历代防控重点。


一代名将

     尉迟恭,字敬德,鲜卑族,朔州鄯阳(今山西朔州朔城区)人。唐朝名将,封鄂国公,为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赠司徒兼并州都督,谥忠武,赐陪葬昭陵。尉迟恭纯朴忠厚、侠肝义胆、勇武善战,一生戎马倥偬,征战南北,驰骋疆场,屡立战功。与秦叔宝(秦琼)被尊为民间驱鬼避邪、祈福求安的中华门神。而这位大唐名将即戍守过白壁关,并因此流传出很多有关尉迟恭的传奇故事,其中以“尉迟恭白壁关举义降唐”“白壁关三鞭换两锏,棋盘山一截十万粮”等脍炙人口的话本小说流传甚广,并多次被搬上电视荧幕。


     唐武德二、三年间,尉迟恭在宋金刚部下任一员大将,在汾州府的永安县屯兵白壁关,总营扎在今东尉庄村(村名因此而得),布重兵于白壁关。传说前营、后营、郑家营、马庄营均为其驻兵之营地。从白壁关、六壁头、东许、王马、岭壁、师屯(今辖介休市),至雀鼠谷一线都有他的军队。东盘粮、西盘粮为尉迟恭屯集粮秣之地。东尉庄村今有尉迟恭士卒挖掘饮水井遗迹,有战马脚趾印迹。明·万历《汾州府志》载:“白壁关,在县西二十里,唐尉迟恭守戍于此,石上有痕若马蹄,俗传云其内有宝,术士夜击取之。” 清 · 雍正《山西通志·关隘》孝义县载:“白壁关,西二十里,唐尉迟恭戍守于此。天复元年,汴将朱友宁围太原,周德威追之抵白壁关,收复兹、隰、汾三州。”


     雀鼠谷之战后,宋金刚部兵败,尉迟敬德带领残兵,继续死守介州、永安两城。永安县白壁关为隰州(今隰县)通往浩州(今汾阳)之必经通隘。唐军刘弘基率兵绕道隰州,想直取浩州。李世民得知尉迟恭领兵镇守白壁关且神勇无比,便派任城王李道宗、宗文士前往晓谕。尉迟恭大义起兵,举城降李,并献上了介州、永安两座城池。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尉迟敬德大义降唐”。

     尉迟恭死后,他大义降唐的明智之举,以及一生护李卫国,执行唐贞观之治的品行,受到永安邑人的拥戴和敬仰,特在他活动过的东尉庄村筑建庙宇纪念。明·万历《汾州府志》载:“尉迟恭庙,在尉庄”。清·乾隆《汾州府志》载:“尉迟敬德庙,在孝义县西十里尉家庄。”清·雍正《孝义县志》载:“尉迟恭庙,尉家庄。同李卫公唐平阳公主同祀”。


     翻开五千年的历史古卷,泱泱中华曾历经多次改朝换代,战事交错,险关要塞向来为固守边关、保家卫国的军事重地。如今,冷兵器时代早已逝去,当年关系战争成败,甚至国家存亡的险关要塞也渐渐淡出人们的记忆。虽已不再腥风血雨,但这些沉淀了赤胆军魂、惊险传奇的发生地却继续传承着人文美德,坚韧忠诚、仁孝忠义、舍身为国等可贵的精神品质已渗入当地人的血液中,集聚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宝贵的精神文化。白壁关,这座以血染的忠魂孕育出一代代“行孝仗义,包容大气”孝义人的历史名关,将再次以它珍贵的历史故事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影响世人,传承文明。



     (注:文章部分文献摘自山西省社会科学院课题组发布的《“白壁关”考释》一文,燕乔敏整理)


部分图源来自网络,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来源:史志孝义

主编:张建红

编辑:王晓

校对:冯丽雯



郑兴故里
记录老城故事,传播孝义文化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