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义民情风俗——坐商
文摘
2024-10-18 11:48
山西
坐商是相对于“游商”而言,凡有固定的营业处所,进行专营或兼营商品业务的“店”、“铺”、“堂”、“庄”、“号”、“栈”等,均属坐商范畴。坐商多选择城镇闹市街道两侧进行营业,城市中临街建筑多为商家所用,繁华地段逐向高层发展。辛亥革命前,人们习横把金融业包括钱庄、票号、典当以及加工销售单位如制药、酿酒、冶铸锻造等统归入商业。
民国初年,孝义境内坐商大致有:钱行、斗行、当行、米面铺、药材铺、彩帛庄(多兼丝穗)、布庄(多兼钱庄)、茶行(多兼票庄)、烟行、杂货铺、百货行、银炉首饰店、铁器店、木器店、竹器店、皮毛行、挽具铺、成衣鞋帽铺、饭庄、炉食铺、鲜肉铺、染织行、香腊行、书肆、钟表店、煤炭行、镜行、瓷器铺、纸扎裱糊行、当铺、车马行,以及剃头、澡堂、修车、牙行(经纪商)、古董等等,各行都有各自的行业体系,各有崇奉的行业祖师。如斗行供神农与八蜡,烧锅行供杜康,磨坊供马神,茶行供陆羽,药材供药王(邳彤、李时珍、华佗,众说不一),木器行供鲁班,铁器行供太上老君(凡冶炼业如银炉、焊锡、烧窑均供之),染坊供梅葛二仙翁,裁缝供轩辕氏,理发供吕洞宾,书业供文昌帝君,而更多的店铺都供财神。
坐商不论规模大小,必先具备资金实力,资本有领东、自营、合伙三种形式。领东即资本家投资,也分独资和集股两种,聘请主柜者经办,称掌柜;自营即以自己资金而自任掌柜,参与实际的商业活动;合伙为两人以上志趣相投、各具资金实力或有一定技能者合伙经营,公举一人为掌柜,余则分别参与具体业务,其字号名称中多含“义”、“合”、“协”等字眼。
孝义经商人数众多,涉足区域很广,东至京津,西至宁夏、青海,南至江汉、湖广,北至蒙古以至莫斯科、乌里雅苏台等地,均有孝义经商者的足迹。清末至民国初年,境内商业资本主要集中于地主、绅士、官僚手里。如孝义大孝堡有名的地主、绅士、京议员李元晋,在县城开设有“崇发厚”、“崇庆祥”油行(兼钱庄);其子省议员李子嘉为县城大字号“百逢源”钱庄的财东兼经理;县商会会长王守绪为“晋义通”当行老板;京议员冯济川不仅为“体元堂”药铺老板,还在兑九峪镇与武氏合股开煤矿;此外,罗井章、耿藩等地主、绅士均为县内之大商人。 明清孝义商人与整体晋商融为一体,具有共通的经商理念与经营之道。晋商的儒商合一、以义制利的思想,在孝义商人身上得以充分体现,并融入了孝义民风特有“孝”与“义”的观念。这些观念表现在孝义商人的经商实践中。 财东们在选择任用掌柜上是慎之又慎的,投资某商业时必先物色一位有经验、有胆识、可信赖的人以礼相聘,并在中介人参加的宴请席上陈情表态,签署合约,从兹重任委予,财东们平时绝不干预号事。 孝义商人在用人方面有一套极为严密、完整的制度,任人唯贤是其主要宗旨。掌柜(总经理)录用学徒须经引荐人(亦称上司)介绍,并有殷实店铺做保,要求学徒年龄在18岁以下,家世清白,仪态大方,善书法,会珠算,懂礼节,能吃苦,一般学徒期三年,只提供饮食或少许薪金。其间若稍有过失即有被辞退的可能,故学买卖也称“熬生意”。凡商号职工从掌柜到学徒一律住号,不准携带家眷。而学徒除号务之外还得为掌柜铺床叠被、斟茶倒水、清理打扫,所谓日理“三壶”(茶壶、酒壶、夜壶),晚上还得练写字、打算盘。
清代以后,山西商业中普遍实行“顶身股”制度,“顶身股”和财东之银股同样可获得分红权利。东家聘请的经理,一般为一股(10厘),这是当初便以合同形式确定下来的。普通职工工龄满 10年以上,没有过失,由经理向财东或众股东推荐,即可将其姓名登记入“万金帐”,就算顶了人身股,写明开始时间与身股数量,通常由一厘五或二厘起计,以后每逢三年账期(即结算红利的时间)根据每个顶身股人员的能力和贡献,酌量增加,直至满全份(10厘)为止。这一熬,少说也得五个账期,加上其顶身股前的10年,人生已届不惑之年。其间升擢不一定论资排辈,有终其生还顶不到一股者,但也有才华出众每被破格提升者。
商号规矩是约束商店人员自我克制的另一面,所谓赏罚严明,恩威并施,在商号中体现得十分明显。俗谚“世上三不过意,人情王法天理”,最难对付的是人情关。所以在号规中明文规定财东不得干预号事,不得举荐子弟亲戚入号,经理子弟亦不能在本号供职。商号职工稍有疏忽,轻则受责,全号鄙视,重则开除。若后果严重,还要追究引荐者责任。凡被开除者,其他商号概不录用。大商号的规章多达30条,印制成册并张布于号内柜台醒目处,职工均须熟读牢记。 新中国建立后,私营商业历经社会主义改造、公私合营,直至国营,旧时商风、商貌屡经移徙变革已不可复睹。今日,新的私营商业纷纷兴起,然无论其规模形式、经营机制已与囊昔大相径庭。图片来源:网络,侵权必删。
来源:《孝义文化丛书·民情风俗》
主编:张建红
编辑:王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