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孝义中阳楼 一一三晋文化丛书《古城情思》节选

文摘   2024-10-25 10:49   山西  

  

中阳楼位于古城中央大街。楼体平面方形,四层四檐,全木结构,十字歇山顶式。楼高23.14米,座落于3米见方、1.5米高的四个石砌礅台之上。底层高5米,通穿四向。礅台设楼梯,列碑刻。井藻绘文王后天八卦图。二层高3.64米。中建神台,列四方佛坐像。三层高4米。中设莲花台,塑以5尺高观音大士泥像。四层高3米。中空无物为游人跳览全城之所在。顶高4米、吻高2米、一色玻璃脊当铺砌。全楼上下于南北,双向悬挂大小牌14块,皆为历代晋中书法名人手迹。牌匾文字,南向一檐下中匾书“中和位育”,侧匾书“带汾水”、“襟霍山”。南向二檐下中书“行孝仗义”,侧匾书“向南斗”、“衔衡岳”。北向一檐下中匾书“光被四表”,侧匾书“控云朔”、“位中枢”。北向二檐下中匾书“纵览四字”,侧匾书“倚太恒”、“拱北极”。南北四檐下各悬一匾,文为“中阳楼”三字。此外,在一楼南向檐柱上挂一幅木刻对联,上联为“孝为人之本”,下联为“义乃君之宗”。中阳楼层檐迭峭,巍峨壮观,雕梁画栋,牌匾四悬。楼顶脊兽奇特,流金溢彩。楼底碑刻6通,志记修葺事项。该楼集建筑、书法、雕塑石刻、绘画等艺术形式于一体,是境内文化内涵最丰的古建筑之一。

  

据碑记所载,中阳楼始建于汉魏。元大德七年(1303)地震坍毁,何年复建不详。清同治七年(1868)又遭雷火,清宣统元年(1909)重建。解放后,县政府拨款,分别于1957年、1983年、2010年进行了三次较大的全面修缮。
修缮一新的中阳楼基础牢固,保持原状,金碧辉煌,愈益壮观。古典雅画,彩绘于楼内;匾额楹联,高悬于楼面。“孝为人之本,义乃君宗”,“行孝仗义”之横批对联,展示孝义文化之渊源。登楼远眺,但见孝义形胜,带汾水,襟霍山,倚太行,控吕梁。万里山河,显厚德载物之气量;万千气象,呈自强不息之精神。《中庸》曰:“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从这一古典名句提炼的“中和位育”四个金光闪闪的大字匾额,高悬于楼体南向一檐下,显示了孝义古城“位中枢”的特殊位置。

我小时候,曾上过中阳楼。楼上几层木地板破损支离,小心翼翼走来走去,让人心惊肉跳。清晨里,县城还是一片宁静,晨风起,檐铃叮当,鸟鸣雀噪,那种亲切的自然声响,百听不厌。穿行楼底,最熟悉不过的是藻井八卦图,搬着指头数藻井上的一圈圈疙瘩瘩(小斗拱)和八卦图的道道(符号),至今不知多少。一层枋木、雀替金粉彩绘,更有或方或圆明镜嵌刻其上,阳光射去,夺目耀眼,分明绘有“蒋干盗书”、“草船借箭”、“舌战群儒”、“吉平剌曹”、“煮酒论英雄”等三国故事。逡巡回廊看四街,街面商铺接瓦连椽。逢五集会人头攒动,热闹非凡。至今回忆起来,不甚感慨。

2018年《孝义风采》杂志,刊登了我的一首词。如下:

沁园春 中阳楼
师道强

吕梁风光,当数孝义,更看高楼。矗古城心脏,遍观天下;龙山有靠,汾水环流。红柱龟撑,辉煌金壁,迭峭飞檐天上勾。沧桑变,看美哉古迹,更显奇幽。
长歌胜迹多牛,引无数圣贤宝地留。有唐皇下诏,孝行仗义;中和位育,金匾千秋。尧舜人民,醇风更厚,无愧永安传九州。逢盛世,百强全国跃,美誉环球。

正是:

奇楼亮古城,
百凤向阳鸣。
阅尽人间色,
沧桑化海清。

作者丨师道强


作者简介:

师道强,山西孝义市人,1948年生,大专学历,国际商务师,退休于介休市工信局。三晋文化研究会常务理事,山西诗词学会会员,山西诗词学会黄河散曲大课堂讲师,晋西诗会副会长兼评审部长,石州文化艺术指导,孝义散曲社创始人、首任社长,桥南文化艺术社社长。著有《古城情思》《山水间》《白雪梦》《莺啼序》《君子兰》等多部小说、散文、评论和诗词曲专著,约150万余字。作品散见于《中华诗词》《当代散曲》《山西文史月刊》《山西发展导报》《吕梁日报》《吕梁文学》《孝义文艺》《绵山文艺》《孝义日报》等报刊杂志。偶有作品获全国诗词曲大赛等级奖和优秀奖。作品入选《中国当代散曲300首》《人世情散曲丛书》《山西诗词学会作品专辑》和《吕梁书目提要》等。




郑兴故里
记录老城故事,传播孝义文化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