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孝义文旅|我的第一幅“孝”文化文创作品

文摘   2024-10-31 08:42   山西  




杜超超

作者介绍


      毕业于长江师范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于2024年 10月,招聘到孝义市文旅集团有限公司,被分配到孝义市中阳楼文化旅游开发有限公司文旅传媒部,参加工作的第一项工作任务是:与同事霍海容合作拍摄“孝”主题全家福并据此设计而成宣传画,我负责拍摄以及照片的后期制作。

      依稀记得两年前,当时的我还在北京打拼,闲暇之余,偶然间看到央视10套播出的《中国影像方志》,任志宏老师正在解读孝义市的人文历史,其中,郑兴割股奉母的故事至今都让我印象深刻,“到底是一座什么样的城市,以“孝”命名并传承到现在呢”?从此心中就萌生一个小小愿望,一定要来孝义看一看。事如所愿,在2024年的10月,我加入了孝义文旅集团这个大家庭,踏上了用脚步丈量这片土地、用镜头记录孝义故事、用画笔描绘孝义文化的新征程。
      接受工作任务后,我俩与郑兴故里工作室主编张建红老师进行了深入交流。他是这项工作任务的命题人,给我们例举了一个个“孝道”场景,构思出了一幅幅“孝行”画面,教我们从设想到实景再到实拍以及后期处理的一系列实操方法。并告诉我俩:这是一个弘扬“孝”文化的宣传画,这幅画要体现孝义,要当做文创产品去做,后期可衍生出很多形式的产品,应用范围广泛,起码我们《郑兴故里》公众号眼下宣传要常常引用。
      说实话,真有压力!还好,海容哥是地地道道的孝义人,二人一合计,干呗!从他的家庭入手,开工!

首次拍摄图片


      22号这天,我跟随海容哥来到了他家,并用智能手机进行了拍摄。回到公司后,张老师让我俩在电脑上用大屏看效果、找不足。果然,照片细节看得更清晰,很多问题暴露了出来;拍摄画幅失误,本应用横屏拍摄更能体现故事主题,却采用了竖屏模式,顾此失彼,淡化了主题。尤其是照片主人公,表情、神态几乎都是独立个体,完全没有互融、互动的整体感。
      拍照看似简单,却没想到有了主题的要求后,显得里面的“学问”真多。我俩再次走进海容哥家。

多次调整拍摄后的图片


      为避免少走弯路,我在拍摄过程中,与张老师保持远程互动,随时讨教。经过多次的调整,比较理想的图片总算被我俩搞出来了。获得张老师认可的一刹那,海容哥眼里噙满了泪水,我深有触动。记得海容哥的爷爷霍锁昌在拍摄期间说过一句话:“这又不是表演,就是咱一家子的日常故事!把咱家的日常生活展示给大家就可以了,干嘛那么刻意!”,我是长治人,听了爷爷一席话,我知道,这只是一家子再普通不过的“日常孝行”,也只是孝义所有家庭的一个缩影。我生平亲身感受到了任志宏老师解读的孝义之“孝”已根植于孝义民心的事实,也体会到了祖祖辈辈、言传身教,养育了这一方的“行孝仗义”之风。此时,我仿佛读懂了海容哥那眼睛里噙满泪水的含义,也点燃了我的设计激情。
      我负责后期制作,在原照上面做了如下处理:
      1、对原照片中的背景,以及前景桌面上的杂物进行删除;
      2、在色彩的调整上,先将背景改为红色,体现喜庆、热烈,烘托家庭和睦氛围;
      3、调整画面色彩。对曝光,对比度,饱和度及色彩平衡等进行微调,使画面更加明亮和谐。
      4、为作品命名:孝口常开。
      5、中国元素装饰。体现中国”孝”文化,放大格局。


后期处理的图片命名:孝口常开

      

       作品成稿后,张老师又给了两条建议:

      1、作品名称改为《孝河人家》,这是孝义著名作家刘荣生的一篇长篇小说名称,一是更贴切,二可增加曝光度,三还可间接宣传描写孝义故事的小说,也是在宣传孝义。用孝河人家命名,相当于有了孝义的烙印。

      2、作品仍有修改空间,先在咱们公众号发表,征求热心粉丝的修改意见,注意收集大家的评论,后期继续完善,力求精益求精,以更好的宣传画形式呈现。


图片重新命名:孝河人家

      

      艺无止境,没有最好,只有更好。为此,小杜请孝义的广大读者朋友,对作品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让我们更好的提升自己,为孝义文旅而服务。




主编:张建红

编辑:王晓


郑兴故里
记录老城故事,传播孝义文化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