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项目建了多少年?花了多少钱?短短四年就偃旗息鼓。张家界太需要一个好的休闲度假项目了,方向是对的,可惜路径又错了。
相关链接:文旅融合:“张家界”的悲伤不止文创
牧青行摄
说到全国代表性的旅游胜地,必然会提到张家界,它不仅闻名全国,更是享誉海内外,甚至被韩国国民视为一生必游之处。
然而,坐拥张家界景区的张家界旅游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近日却被申请重整。
10月16日,张家界旅游集团收到湖南省张家界市中级人民法院送达的《通知书》和《决定书》,申请人张家界博臣建筑工程有限公司以张家界旅游不能清偿到期债务且明显缺乏清偿能力为由,向张家界中院申请对公司进行重整。
对此,张家界旅游集团在公告中表示,公司尚未收到法院受理重整申请的文书,申请人的申请是否被法院受理,公司能否进入重整尚存在不确定性。无论是否进入重整程序,公司都将在现有基础上继续积极做好日常经营管理工作。重整不同于破产清算,是以挽救债务人、保留债务人法人主体和恢复公司持续盈利能力为目标的司法程序。
此事早有征兆,自2020年以来,张家界旅游集团持续亏损,4年半时间累计亏损达7.88亿元。
近一个多月来更是风波不断,先是旗下的大庸古城因未能清偿到期债务已进入重组程序,此后张家界旅游集团又因部分贷款逾期,多个银行账户被冻结。据其公告显示,相关逾期和提前到期的银行贷款本金合计为3700万元,涉及金额占公司最近一期经审计净资产的4.26%。
01
让张家界旅游集团陷入债务泥潭的正是大庸古城。
大庸古城建设投资巨大,从2016年3月开始建设,到2021年6月试运营,再到2022年8月中旬全面完工,投资额超过了25亿元。
截至2024年上半年末,大庸古城总资产18.79亿元,净资产2.29亿元,负债16.5亿元,并且大庸古城总资产占张家界总资产的比重超过70%。大庸古城不仅资产负债率高,经营更是不理想,上半年购票人数仅录得0.23万人,平均下来每月只有不到400位、每天仅有十几位游客。
02
张家界旅游集团当初为何会建大庸古城?
据相关报道显示,彼时众多游客来到张家界游玩,往往只是进行简单的观光游览,随后便匆匆离开,并不会选择在当地留宿,无法通过游客提升当地住宿、餐饮、购物等一系列消费行为所产生的旅游经济效益。
正是基于这样的考量,打造大庸古城这一项目被提上日程。其目的在于借助古城丰富多样的旅游资源和特色体验项目,促使其由以往单一的观光型模式向集休闲度假复合型模式转变,从而更好地留住游客。
与此同时,在大庸古城建设之初,正是全国古城建设的热度期,2016年,住建部等三部门发布了《关于开展特色小镇培育工作的通知》,这一政策层面的鼓励引导,掀起了一股建设特色小镇的风潮,其中包括大量旅游功能的特色古镇。
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对当地历史文化底蕴的传承,因张家界古称大庸,自古以来为大西南门户,商埠云集,多方因素助推之下,大庸古城项目便在当年明清鼎盛时期的南门口原址上落地建设。
03
理想是丰满的,现实是骨感的。
大庸古城从建设开始就为后期的债务“埋雷”了,因大庸古城位于张家界市中心区域,属于黄金地段,土地成本高,截至 2016年12月底,大庸古城项目完成投资额10.4 亿元,其中土地成本费用就高达 9.85 亿元。并且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当地大规模采用“去旧改新”策略,把张家界市老城区一处街区拆掉,众多历史建筑推倒重建,让原住居民迁走,不仅产生了巨大的安置费用,也把古城生活的韵味也丢了。
在建设过程中也有诸多不顺,项目主要负责人几经更换,直至2021年6月才迎来试运营,而此时又遭遇了疫情的冲击,严重影响了其招商和运营进度。疫情期间,旅游业受到重创,游客数量大幅下降,导致大庸古城的客流量不足,难以吸引商户入驻,导致运营陷入了恶性循环。
时过境迁,旅游市场早已发生了巨大变化,大庸古城既没有名气,也缺乏具备竞争力的核心旅游产品,并且各种古城、古镇遍地开花,例如同样位于湖南的凤凰古城,通过各种宣传引流策略,吸引了大量游客,相比之下,大庸古城更显落寞。
张家界旅游集团早也看到了大庸古城的困境,一直在寻找新的出路,纵观全国旅游市场,这种没落的大型旅游项目被盘活的屈指可数,连续亏损多年使得企业资金紧张,难以投入更多的资金用于古城的升级改造、营销推广等方面,限制了古城的发展。
去年4月,张家界旅游集团曾与万达签署合作框架性协议。双方拟围绕大庸古城项目开展合作,包括该项目已建设部分的运营策划、招商运营以及空置部分的前期策划、设计、建设管理、招商运营等方面,不过后期也不了了之,直至今年9月,大庸古城因债务进入重组程序。
04
大庸古城的际遇,是众多陷入困境古城古镇的典型写照。
在过去的十几年间,新建或翻新的古城古镇项目几乎成为了城市文化旅游规划中不可或缺的一环,看似古色古香的住宅,实则缺乏真实的生活气息,这种千城一面的古镇风貌,让游客满怀期待而来,却带着失望而归。
何止是古城,过去文旅项目的建设大多都是跟风而行,无论是主题公园、文化街区还是乡村旅游,市场火什么,各地都纷纷上马类似项目,希望能够借此推动当地旅游业的发展。这种缺乏深入调研和精准定位的跟风建设,最终都会自食苦果。
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马牧青简介
文化学人,旅游资深专家;
北京青蓝文旅规划设计院院长;
中国城市科学规划设计研究院旅游总规划师;
中国旅游景区协会智库专家;
山西省专家学者协会特聘专家;
乡村旅居倡导者与践行者,市场定位“倒行逆施”法和旅游规划“四点论”倡导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