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区运营:门票模式的消费心理学

旅行   2024-11-03 00:02   北京  
摘要

文旅消费的从来不是产品,而是“心情”。心情是和体验感受强相关的。游乐产品一定程度上能影响心情,但实际上,你坐在翠绿的草地,服务人员的温暖,一个小的互动表演都会影响到心情,这是旅游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只有让游客获得一种美好的心情,这个项目才有可能成功,品牌才有价值。

相关链接:后门票时代景区出路在哪里?

情绪价值与真实感重塑文旅行业体验新维度

马牧青:门票减免不止政策所限,实乃市场发展必然趋势

牧青行摄/曾家山-四川广元

最近被腾讯新闻约稿,让聊聊“张家界景区”被拆分成近20个小景区,每个景区单独收费的话题。其实炒这个话题的记者是真不懂,张家界景区确实很多,记者看到一个旅行社海报把那些景区弄到一张海报上,误以为张家界大景区拆分成了20多个景区,而实际上那些本来就是独立的景区独立售票。毫无营养、莫名其妙的新闻,完全不想置评。但是这个话题的题目引申出来的门票模式话题倒是非常值得聊聊。

景区门票模式大致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收费入园,第二种是免费入园,但是单个游乐项目都要收费。大家盲猜一下,哪种方式更受游客欢迎?

自然是收费入园更受游客欢迎一点,不然为什么会莫名其妙骂张家界拆分景区单独收费呢?背后的潜台词不就是:单独收费就是变相涨价!

我们就从消费心理学的角度聊聊这两种门票模式吧。首先介绍以下几个案例:

收费入园的代表:迪士尼,环球影城。免费入园,但项目收费的代表:融创文旅城。

说到融创文旅城,可能很多人不熟悉,不得不跑题聊聊它的历史。还记得“一个小目标”那次王健林和鲁豫的访谈吗?其中就深入地聊到万达文旅城。

大概16年前后王健林从房地产抽身出来做文旅,那时候城市拿地越来越贵了,王健林瞄准了城乡结合部的未开发土地,对政府声称投资文旅项目,让政府给配套土地指标低价拿地。虽然醉翁之意不在酒,但王健林这个土财主当时组建了几百人的文旅研究院,是真想好好做文旅地产挣钱的。结果后面拿了很多地,资金链出问题,把十几个项目带着文旅研究院全转卖给孙宏斌,至此万达文旅城改名融创文旅城。所以融创那帮做文旅的人,清一色的万达班子。

在当年融创文旅城接手的时候,我曾预言这会是失败的文旅项目,原因就是文旅运营非常复杂,做地产的根本不懂,他们只想着低价拿地做地产开发,根本没有深入研究文旅这个行业。王健林当年在鲁豫访谈里说让迪士尼二十年不盈利,说这种话可以说就是无知,甚至对文旅项目一点敬畏的心都没有。当时的画面让很多文旅人都感到非常不适。

时至今日,迪士尼活得很好,前段时间甚至门票还涨价30%供不应求,而融创文旅城各地都传出巨额亏损,甚至多地已面临关门歇业的状态。

融创文旅城的失败原因有很多,定位不准、缺乏IP、运营欠缺、管理臃肿等等问题。但我们今天就单独拿门票模式来说说。

融创文旅城走的免费入园模式,全国统一。可能决策领导想的就是,免费入园,这样大家都会来,流量就大了,里面那些商业就能火,游乐项目的票也会好卖。营收就上去了。

事实却并非如此。可以说用这样的商业地产逻辑思考文旅完全就是个错误。因为文旅和商业有个本质上的不同,商业着重的是消费,同质化的产品都能让你下单购买。而文旅是体验,要的就不是千篇一律的玩法。

融创文旅城就是犯了商业地产指导文旅的错误,商场都是免费的,进哪个店买什么单,而文旅景区是需要你进入一个角色的,进入景区后,你就是景区的一部分,再不想额外花费购买体验了。消费者看到一个项目需要重新购票,瞬间拉低了旅游心情。

融创的免费模式带来了两个负面的效果:

一是景区来了很多人,但是他们不消费。有的人逛逛就出去了。这样造成有流量没收益的结果。迪士尼游客买了门票后什么都能玩,跑断腿都想多玩几个项目想挣回本,而到了融创,本来走的都累了,看前面还排队,还得交钱才能坐个海盗船,部分有消费欲的游客可能就选择放弃。所以迪士尼能成为“带来快乐的地方”,而融创文旅城,往往让人觉得商业化严重得多。

二是免费模式,拉低了整个游乐园的品牌。游乐园的品牌非常重要,国内游乐园我很看好方特的发展。方特是真的把迪士尼当老师在学习。融创文旅城自创出来的免费模式,看似吸引了客流,却极大地损害了自身品牌。游客免费入园,看到很多花了真金白银打造的场景(在这方面融创还有很多可圈可点的地方),这些好的体验变成免费的,廉价的,这对品牌极大的不利。融创把重心放在游乐产品上:比如过山车,球幕影院什么。

这在旅游消费心理学上完全是错的。文旅消费的从来不是产品,而是“心情”。心情是和体验感受强相关的。游乐产品一定程度上能影响心情,但实际上,你坐在翠绿的草地,服务人员的温暖,一个小的互动表演都会影响到心情,这是旅游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只有让游客获得一种美好的心情,这个项目才有可能成功,品牌才有价值。

说完了免费模式的不好,难道免费模式就不适合所有景区吗?也不是,免费模式通常用于联营型景区,多数设备是招商引入而不是景区自购,这样按项目收费便于经营管理、项目分润。另外,免费模式对品牌度极低的游乐场不受影响,往往在市区公园里的小型游乐场可以采取这样的售票模式。

最后说说,除了免费模式和收费模式,什么门票设计模式才是最优解。我推荐一个“洗浴中心”模式。北方的洗浴中心,也都是收门票入园,进门了发一个手环,多数人看到有兴趣的消费项目,手环一刷,最后到柜台结账,又消费了好几百出去,但整个消费过程非常丝滑,极大降低付钱这个行为带来的不悦感。而商家又通过二消产品的打造如敲背、按摩、用餐等满足了用户的需求带来巨额的边际收益,这种收费模式是景区是可以思考借鉴的。

最后说了这么多门票模式,实际上门票只是“术”的层面,只是一种运营上的技术行为,归根结底,景区运营还是要有“道”的层面,一个景区如何提升体验感,如何围绕游客创造一种良好的旅游氛围和心情,全局思考产品和运营,才能得到消费者的青睐。


原题:文旅运营–景区门票模式的消费心理学
作者:李翼
来源:文旅思维微信公众号
编辑:田沂霖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转载请注明作者及原出处。

牧青简介 

文化学人,旅游资深专家;

北京青蓝文旅规划设计院院长;

中国城市科学规划设计研究院旅游总规划师;

中国旅游景区协会智库专家;

山西省专家学者协会特聘专家;

乡村旅居倡导者与践行者,市场定位“倒行逆施”法和旅游规划“四点论”倡导者。



旅思马记
一位旅游人的学习笔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