债市聚焦|大陆寿险预定利率预计年内调降,中国台湾地区寿险业发展历程有何镜鉴?

财富   财经   2025-01-16 08:07   北京  

明明  章立聪  杨宏宇  史雨洁

中国台湾地区寿险业发达,保险渗透率曾十余次位居世界首位,其在低利率环境下的诸多变化尤为值得关注。本文通过梳理台湾地区寿险业的发展,发现低利率环境下负债端利率的及时调降是寿险业健康发展的必要因素,1月10日,国家金融监管总局向业内下发了《关于建立预定利率与市场利率挂钩及动态调整机制有关事项的通知》,提出要建立预定利率与市场利率挂钩及动态调整机制,引导公司强化资产负债联动,科学审慎定价。虽然当前预定利率研究值为2.34%,暂未达到调整时点,但年内调降或是大势所趋,预计今年保费收入仍将在2.5%保单的抢配行情中持续高增,综合来看这将对债市具有较强支撑。


高速发展的台湾地区寿险业。


台湾地区寿险业以其高保险渗透率闻名,曾多次位列全球首位。长期以来,寿险保费增速显著高于GDP及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速,这推动了资产快速积累,确立了寿险业在台湾金融体系中的核心地位。



台湾寿险业的发展可以分为四个阶段。


台湾地区寿险业历经萌芽阶段(1945-1985年)、开放期(1986-2000年)、成熟期(2001-2018年)和危机期(2019年至今),期间行业发展从快速发展、引入外资到外资大规模撤退、保费收入负增长。



陷入负增长的台湾寿险业背后是经济增长放缓、人口持续老龄化。


中国台湾地区的经济增长在过去几十年经历了从经济腾飞到增速回落的过程,2008年之后台湾地区实际GDP平均增速仅3.10%。与此同时,人口总量下降,老龄化问题日益严重。从利率走势来看,在经济增速中枢不断下移的背景下,政策利率和市场利率同步走低。多重因素共同影响下,台湾寿险业收入陷入负增长困境。



在利率下行期,台湾寿险业负债端产品结构、渠道和成本出现变化。


产品结构方面,人寿保险占比下降,疫情后健康保险占比持续攀升。投资型产品占比则受资本市场景气度、经济发展大背景等多方面因素影响,呈现出阶段性抬升态势。销售渠道方面,监管放宽允许银行开展保险业务,叠加寿险公司自有代理人渠道收缩,银保渠道逐渐兴起。银保渠道的迅速兴起主要因为银行自带大量储户,并且利率调降背景下寿险产品的吸引力增加,同时银行也有动力发展银保业务,由此银行通过将储户快速转化为保险新单客户实现业务增长。负债端成本方面,预定利率下调,负债端成本压力得到放松。



资产端,台湾寿险业加大海外资产配置以应对利率下行带来的利差损危机。


利率走低带来的利差损危机之下,监管逐步放宽了对境外投资的限制,这为台湾寿险业扩大海外投资提供契机。海外投资主要集中于债券,尤其是发达国家的债券市场,其利率长期高于台湾当地水平。通过加大海外资产配置,台湾寿险业的投资收益率稳定运行于十年期政府公债利率之上。



对中国大陆寿险业的启示:


1)优化负债端产品结构,提升寿险公司盈利质量。台湾地区寿险负债端最大的问题在于保障型产品占比过低而储蓄投资型产品占比过高,不利于发挥比较优势挣取死差益,且利率风险较高。我国大陆当前寿险业负债端中也存在传统寿险占比过高的问题,保险行业需要回归保障。


2)弱化银保渠道的理财产品属性,促进保障型业务扩张。台湾地区银保渠道主要销售储蓄投资型险种,银保渠道的扩张进一步加速了储蓄投资型业务的发展。我国监管近期进一步放开了银保合作,银保渠道有望进一步扩张的情况下,应促进保障型产品在银保渠道的销售。


3)把握出海投资的机遇,配置海外资产获取稳定收益率。美债利率高位运行,海外资产配置性价比上升,我国大陆寿险业可通过配置海外资产获取稳定收益率。


4)寿险业稳步发展需资负两端协同努力,但关键或仍在负债端。投资收益率保持稳定的情况下,台湾地区寿险公司的净利润稳步迈上新台阶,这进一步印证了负债端对寿险业持续稳定发展的关键作用。因此,我国大陆寿险业在发展过程中也应高度关注负债端的变化,优化结构,确保行业的可持续增长。



保险预定利率调整的影响:


1月10日,国家金融监管总局向业内下发了《关于建立预定利率与市场利率挂钩及动态调整机制有关事项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提出要建立预定利率与市场利率挂钩及动态调整机制,引导公司强化资产负债联动,科学审慎定价。《通知》指出,中国保险行业协会定期组织人身保险业责任准备金评估利率专家咨询委员会成员召开会议,结合5年期以上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5年期定期存款利率、10年期国债收益率等市场利率变化和行业资产负债管理情况,研究人身保险产品预定利率有关事项,每季度发布预定利率研究值。按照“连续2个季度+2个月”原则切换新老产品,当前预定利率研究值为2.34%,尚未触发25bps差距的临界点,但年内触发或为大概率事件,预计2.5%保单的抢配行情对保费收入增长有较大利好,负债端成本的调降预期也有望为资产端配置打开更多的空间,对债市有较大利好。



风险因素:


我国经济数据超出市场预期;货币政策大幅收紧;险资负债端利率未按预期下调。






本文节选自中信证券研究部已于2025年1月15日发布的《债市聚焦系列20250115—大陆寿险预定利率预计年内调降,中国台湾地区寿险业发展历程有何镜鉴?》报告,具体分析内容(包括相关风险提示等)请详见报告。若因对报告的摘编而产生歧义,应以报告发布当日的完整内容为准。


本资料所载的证券市场研究信息是由中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信证券”)的研究部编写。中信证券研究部定位为面向专业机构投资者的卖方研究团队。通过微信形式制作的本资料仅面向中信证券客户中的金融机构专业投资者,请勿对本资料进行任何形式的转发行为。中信证券不因任何订阅本公众号的行为而将订阅人视为中信证券的客户。若您并非中信证券客户中的金融机构专业投资者,为保证服务质量、控制投资风险,应首先联系中信证券机构销售服务部门或经纪业务系统的客户经理,完成投资者适当性匹配,并充分了解该项服务的性质、特点、使用的注意事项以及若不当使用可能会带来的风险或损失,在此之前,请勿订阅、接收或使用本订阅号中的信息。本资料难以设置访问权限,若给您造成不便,还请见谅!感谢您给予的理解和配合。若有任何疑问,敬请发送邮件至信箱kehu@citics.com。

重要声明:


本资料定位为“投资信息参考服务”,而非具体的“投资决策服务”,并不涉及对具体证券或金融工具在具体价位、具体时点、具体市场表现的判断。需特别关注的是(1)本资料的接收者应当仔细阅读所附的各项声明、信息披露事项及风险提示,关注相关的分析、预测能够成立的关键假设条件,关注投资评级和证券目标价格的预测时间周期,并准确理解投资评级的含义。(2)本资料所载的信息来源被认为是可靠的,但是中信证券不保证其准确性或完整,同时其相关的分析意见及推测可能会根据中信证券研究部后续发布的证券研究报告在不发出通知的情形下做出更改,也可能会因为使用不同的假设和标准、采用不同观点和分析方法而与中信证券其它业务部门、单位或附属机构在制作类似的其他材料时所给出的意见不同或者相反。(3)投资者在进行具体投资决策前,还须结合自身风险偏好、资金特点等具体情况并配合包括“选股”、“择时”分析在内的各种其它辅助分析手段形成自主决策。为避免对本资料所涉及的研究方法、投资评级、目标价格等内容产生理解上的歧义,进而造成投资损失,在必要时应寻求专业投资顾问的指导。(4)上述列示的风险事项并未囊括不当使用本资料所涉及的全部风险。投资者不应单纯依靠所接收的相关信息而取代自身的独立判断,须充分了解各类投资风险,自主作出投资决策并自行承担投资风险。


本订阅号中的所有资料版权均属中信证券。不得以任何方式修改、发送或复制本订阅号中的内容。除经中信证券认可的情况外,其他一切转载行为均属违法。版权所有,违者必究。


中信证券研究
中信证券研究官方公众号,“一号在手,投资无忧!”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