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玉蟾生年及其修道生涯

文化   2024-11-05 17:46   山东  

白玉蟾生年及其修道生涯


 

 

一、引   

 

白玉蟾,南宋著名道士,精于雷法,融禅入丹,开创上品丹法,是丹道史上举足轻重的人物之一,也是道教发展史上的关键人物之一。近年来研究者颇多,然而对其生卒年争议较大,莫衷一是。说其生年大约有两种,一是绍熙甲寅(1194),一是绍兴甲寅(1134)。绍熙甲寅,为其高弟彭耜首说,且有当时人刘克庄(11871269)“蟾尤夭死”之语等为证。绍兴甲寅说,是从其诗词中发现有长寿之语,及基于丹道修炼信仰,否定“夭死”而增一甲子得来,明清以来,就有此说法。现在的研究者们大都沿这两条思路立论[1]2011年冯焕珍于《白玉蟾生卒年新说》[2]中独辟蹊径,“直接从白玉蟾本人的诗文与交游入手来讨论这个问题”,以为玉蟾生于绍兴壬戌年(1142)。

从白玉蟾诗文来考究其生年,无疑是最有说服力的。笔者关注白玉蟾颇久,屡读其文,知其文集中有“最少作者”[3],知其少年时“学书学剑”,知其“从前富贵”,知其“丱角间,纵步禅关”旋复学道,知其云游“寻师访道难”,知其感叹“谁能以此清净心,许多悲欢相练缠”[4]而有许多“凄苦之辞”,知其成道后“大快活”,知其为传道而频繁活动于嘉定至绍定年间。从其文集及相关资料中,得知上述有关他出生的时间都难以成立,也得知他倡导融禅入丹的上品丹法与早年受禅法影响有关。


 

二、绍熙甲寅说辨析

 

南宋彭耜(1185~?)《海琼玉蟾先生事实》说白玉蟾绍熙甲寅三月之十五日生,今人曾召南《白玉蟾生卒及事迹考略》(下引文省作《生卒》)[5]、王尊旺、方宝璋《也谈白玉蟾生卒年代及其有关问题——兼评近年来有关白玉蟾问题的研究》(下引文省作《也谈生卒》)[6]等进一步考证,确认此说。在他们的推论中,能够成为确凿证据的只有一条,两条在疑似之间,其他的则属不定。但绍熙甲寅说却成了白玉蟾生年的主流说法。现在先概括证据,再详加辨析。

(一)证据

1.一条确证

彭耜嘉熙改元(1236)《海琼玉蟾先生事实》中说白玉蟾“是生于琼,盖绍熙甲寅三月之十五日也”[7]

2.二条疑似证据

1)苏森嘉定丙子(1216)中元(七月十五)《跋修仙辨惑论序》说:“白玉蟾……未详何处人也。人问之,则言十九岁师事陈泥丸九年学炼金液神丹、九还七返之道、虚坎实离之术。”[8]十九岁句,可以标点作①“人问之,则言十九岁,师事陈泥丸,九年学炼金液神丹”或②“人问之,则言十九岁师事陈泥丸,九年学炼金液神丹”。《道藏辑要•琼管白真人集》删改作“人问之,则言十岁时师事陈泥丸,九年学炼金液神丹”。《也谈生卒》标点作“十、九岁师事陈泥丸,九年学炼金液神丹”,作为推论玉蟾“十岁”闻陈泥丸金丹火候诀的证据[9]

2)留元长《问道集》序说:“幼时业爱修仙,鞭心于兹,不觉壬子又丁丑矣……是年春,遭遇真师海琼君,姓白讳玉蟾,……自云一十有四矣。”[10]此中“自云一十有四”,《道藏·海琼问道集序》作“自云二十有一”。《生卒》引用《道藏》本,说:“按生年绍熙甲寅推算,此年(丁丑)白玉蟾实是二十四岁,不是二十一岁(原注:不知是留元长记错了,或是后人传抄错了)。”

3.其他证据

1)白玉蟾的活动时间

玉蟾《必竟恁地歌》有云:“开禧元年(1205)中秋夜,焚香跪地口相传。”[11]其《日用记》说:“予年十有二,即知有方外之学,已而学之,偶得其说。”于是推论说:如果以绍熙甲寅(1194)为生年,至开禧元年(1205),恰好十二岁。

玉蟾《年逾弱冠,又多锦瑟之一弦;身坠尘樊,未彻玉霄之半日。醉怀无奈,顾影自怜。抱明月以兴悲,向西风而思远。谩拈秃兔,姑慰心猿。寄鹤林友》诗云:“夜凉莫听野猿哀,觉我枯肠转九回。淅淅秋风吹性水,淹淹暮雨滴心灰。自怜孤影青灯下,曾作神霄故吏来。若待此生尘债足,凤凰阁下已青苔。” [12]《也谈生卒》说:“从白氏作于嘉定戊寅十月(1218年)的《传度谢恩表文》中自称‘高上神霄玉清府雷霆令统五雷将兵提领雷霆都司鬼神公事’来推断,《寄鹤林友》序当作于同一时期。如果白玉蟾生于1194年,那么到1218年,他是二十四岁,正好符合自言‘年逾弱冠,又多锦瑟之一弦’。”

文集中署明时间的作品,主要集中在嘉定壬申(1212)至宝庆丁亥(1227)间。他们作为反驳玉蟾出生于1134年的证据。《也谈生卒》以为在出生后这么多年里玉蟾“未留下任何的著述,也没有留下其有关著述及与外人交往的任何记录。这与关于白氏自述其‘随身无片纸,落笔满四方’和时人论其‘琼山自幼能为文’的记载是完全相悖的”。《生卒》也有相似的说法。

2)时人记述

王居安作《奉题杨伯子赠白琼山诗后》,其中有云:“我见海琼子,年少冰玉颜。”[13]《也谈生卒》说:“从时人王居安‘年少冰玉颜’的记载看,嘉定癸未(1223年)[14],白氏不可能八十九岁,而只能是二十九岁。”

刘克庄《王隐君六学九书序》中说:“近世丹家如邹子益、曾景建、黄天谷皆所善,惟白玉蟾不及识,然知其为闽清葛氏子。邹不曾七十,黄、曾仅六十,蟾尤夭死,时皆无它异,反不及常人。”[15]玉蟾“夭死”,所以应该生于1194年。

(二)辨析

1.文集中的相反证据

《生卒》虽然持玉蟾生1194年说,但列出文集中与“夭死”相反的四条证据:

《修真十书》卷三十九《大道歌》中自称:年来多被红尘缚,六十四年都是错。在同书卷四十一《水调歌头·自述十首》中又说:虽是蓬头垢面,今已九旬来地,尚且是童颜。在《海琼白真人语录》卷四《与彭鹤林书》中又自称:琼山老叟白某。”在《修真十书·指玄篇》卷六《谢仙师寄书词》中,又云:自磋蒲柳之质,几近桑榆之年,老颊犹红,如有神仙之分。”

并留下问题:“至于白玉蟾为什么要在青年时代自称‘老叟’,已到‘桑榆之年’,我们还难以作出合理的解释,敬请各位专家赐教。”

《也说生卒》也列了一些来自绍兴甲寅说者举证的例子,如“六十四年都是错”“今已九旬来地”“末后生华发,再拜玉清翁”(出自《水调歌头·自述》),但认为这些“相关长寿的篇目”,不是源自臞仙本,自然不是源自南宋本,“最有可能”是《道藏》本系统中才有的,“后代道教徒所添油加醋,不足为据”。而“琼山老人白某谨书”等未收入于“穷搜广访”的同治本中,故而值得怀疑。

按:臞仙本《大道歌》虽未有“六十四年都是错”之句,但它收于文集续卷二,显然来自于《上清集》[16]。对照元刊本《上清集》,显然臞仙本《大道歌》有脱简(《全宋诗》以明钞本补入,也可见其脱失)。《大道歌》是玉蟾的重要作品,嘉定十一年(1218)三月他致信彭耜,说:“《大道歌》《仙系图》必刊板流广矣,喜甚喜甚!”[17]歌中有“前年仙师寄书归”之语,嘉定丙子(1216)玉蟾有《谢仙师寄书词》,则此歌大约作于1217年前后,其所云“六十四年都是错”是重要的信息,应该详加分析,不可轻易否定了事。《水调歌头》十首自述词也收于元刊本《上清集》中,臞仙本补收正编中未有的四首于续卷二。所以,“相关长寿的篇目”并不只是《道藏》本中才有。

而“琼山老人白某谨书”等句不见于同治本的原因并不复杂,同治本《白真人集》源自乾隆辛亥本,此本是在臞仙朱权本及何继高所编的四本《白真人集》上合编而成。朱权本正编内容来源于彭耜本,续编的资料主要来源于《上清》《玉隆》《武夷》三集,而此等句出自淳佑辛亥(1251)季冬《海琼白真人语录》卷四,是彭耜所集《海琼集》后的续作。何继高新刻本虽说“穷搜广访,凡散见于志籍者,今为一帙”,但其内容较朱权本反而减少(其为《道藏辑要》本的底本)。因此同治本中没有“琼山老人”之类的语句也在情理之中。

另外,或许是检索疏失,《也说生卒》在论述中出现了一点不该有的错误,如说“‘两鬓青丝髪,双眼黑方瞳,人皆道是,昭庆一个老仙翁’同治本根本没有收入”,按此词收入同治本卷八,朱权本收入卷六,是玉蟾寿石知院而作,部分绍兴甲寅说者误作玉蟾自述

2.刘克庄说法的推测

刘克庄与潘牥(12041246,字庭坚,号紫岩。初名公筠,避理宗讳改)交善,曾为其作墓志铭。潘牥与彭耜熟稔,也曾于彭耜座上亲见玉蟾,并为彭耜所集玉蟾文集作序。刘克庄得知玉蟾之事,部分应该来自潘牥。潘牥所知玉蟾事,与彭耜关系甚大。大约说来,除传闻外,刘克庄说“蟾尤夭死”可以和彭耜之说合为一个问题。我们下面再辨析。

3.年少冰玉颜”不能为证

嘉定丙子(1216)玉蟾从武夷造访金华苏森之斋舍,于初夏十五日作《懒翁赋》。苏森说,白玉蟾“偶来金华洞,森一见如故人”,见他“蓬头赤足,其右耳聋,一衲百结”,又见他“或狂走,或兀坐,或镇日酣睡,或长夜独立,或哭,或笑,状如疯癫。性喜饮酒,落魄不羁”[18]。这哪里是“年少冰玉颜”的公子形象?

玉蟾《赠紫岩潘庭坚四首》之三说:“无愁是云愁,无羞是雪羞。我非云与雪,何以白我头。日出雪自消,雨晴云亦休。盛年轻弃掷,不及且娱游。”[19]玉蟾与潘庭坚交往具体时间不清楚。《潘状元(误。其为端平二年,1235年廷试探花)上紫琼书》云:“故未弱冠,来游京师。庶几佐助明主,攘除奸凶,然后从赤松子游耳。时既不航,万念俱灰。况离虚坎实,逝者如斯。筠犹隐忍,未能洒濯其心。……天巧其逢,遭遇海琼先生,共惟不舍,慈悲勉以大药。此畴曩心,而尚持犹豫者,诚未忘夫人间事也。”[20]玉蟾《次韵紫岩潘庭坚二首》之一说:“人情不似吴笺厚,世路常如蜀道难。两鬓已将沾雪白,寸心尚自炳枫丹。君还有意凭谁说,我亦无言把剑看。相对一窗风打雪,通红榾柮谩烧残。”[21]。诗文中推知,潘牥已过弱冠,将要“潘鬓”。宝庆二年丙戌(1226)秋七月,玉蟾为彭耜作《龙雷阁记》,文献表明这是彭耜见到玉蟾最后活动的时间,则《赠潘庭坚》诗作于此前。如果说1223年玉蟾真的是“年少冰玉颜”,四年后即感叹“何以白我头”,似乎也太变得快了些。如果不以最迟的时间推算,则更能说明以“年少冰玉颜”作证据不可靠。

4.疑似证据的辨析

依苏森所记,1216年玉蟾说自己十九岁(依标点①。依标点②的论述参考第五节),则他生于1198年。嘉定丁丑(1217)留元长师事玉蟾,此年,一说玉蟾年一十四,一说年二十一。一十四大约是错记,可能是二十四的误记,如果成立,则玉蟾生于1194年。二十一不一定是误记,如果成立,则他生于1197年。但是,这里只能有一个答案,是二十四岁还是二十一岁呢?说是二十四岁,则与绍熙甲寅说合拍。说是二十一岁,则出现了更大的问题——即玉蟾的出生有了三个说法,1194年、1197年、1198——这似乎不可思议,如果逆转思考,我们得到了更有意思的推论,即玉蟾当时相貌还显得年轻,为了应付他人随口而说自己的年龄,这从一定程度上反证了他老颊犹红

《日用记》是反映玉蟾生活的重要资料,其云:

予年十有二,即知有方外之学,已而学之,偶得其说。非曰生而知之,盖亦有所遇焉。后数年,洞究其妙,由是知三生之因缘,达四大之变灭,渐不甚留意其学矣。自二十三岁以后,似觉六贼之兵浸盛,三尸之火愈炽,不复前日之身心太平也。然幻缘如此,冷眼知之,任其所知,纵其所欲。……平生虽得道法,未尝效炷香之诚,但消闲自若。尝谓人曰:祸如可免人须谄,福若待求天百(可)量。”以故触事卜心,心口相语,每有方凿圆枘之遇。静参默识,初不与世人言也。日间无事,或偃卧至夜,既夜而和衣达旦。自觉神爽清澈,亦无甚梦,有梦则灵。时或遇夜则出露,仰数星辰,若将凭虚御风,泠然于汗漫之上,登玉帝之庭,游王母之房,下萧台,入蕊殿可也。白云无信,黄鹤不来,青霄冥冥,红尘扰扰,浩叹久之而止。乃揽衣无语而归,故所吟所赋,类皆凄苦之辞。[22]

此文虽未署时日,但显然是二十三岁以后所作。文中写玉蟾学道的经历和对待业缘的方式,从用词看,大似禅僧之语。《西湖大醉走笔百韵》云:往时丱角间,纵步禅关里。香象截河流,冻蝇透窗纸。洞搜到户庭,何异丧考妣。手接秘魔杈,胸当石巩大(矢)。最初悟苦空,旋复学久视。”[23]《长歌行》亦云:异乎三子撰,契彼五家禅。既已出洙泗,从而师偓佺。”[24]可知玉蟾最初所遇方外之学,乃是禅学,而后才学道,这与他后来倡导上品丹法有非常密切的关系。其言平生虽得道法,未尝效炷香之诚,但消闲自若。尝谓人曰:祸如可免人须谄,福若待求天可量。’”则见此际玉蟾尚未开始传道,并不屑为人祈福,所以与世人格格不入。如果说玉蟾生于1194年的话,二十三岁时为1216年,则与他1216年后频繁的传道活动(苏森说玉蟾至如驱邪治病之间,汲汲焉如拯饥溺,留元长亦谓观其济世利人之念,汲汲也)相违。所以将《日用记》中的十二岁和《必竟恁地歌》中的“开禧元年”相连属显得勉强。

玉蟾与彭耜相识于1217[25],大约自言二十余岁,故其诗有“弱冠”之说。不过,1218年玉蟾与彭耜书却有“老叟”之称。玉蟾《曲肱诗》中有“这回空过二十年”“向来我本雷霆吏”之句,1215年又尽得陈楠所传玄秘,早已是“神霄故吏”了,所以《也说生卒》以“神霄”一词推论玉蟾年龄之事大可商量。

5.核心证据的辨析

即使是记载玉蟾生于绍熙甲寅的最核心证据,即彭耜的说法,也有问题。《海琼玉蟾先生事实》载:“是生于琼,盖绍熙甲寅三月之十五日也……绍定己丑(1229)冬,或传先生解化于盱江。先生尝有诗云‘待我年当三十六,青云白鹤是归期’,以岁计之,似若相符。逾年,人皆见于陇蜀……后游名山,莫知所之。”[26]这是说玉蟾解化和归隐的,并以诗为证。反转来说,以此诗为证,则玉蟾并非出生于绍熙甲寅——因为嘉定十五年(1222)壬午,他就有解化之举。而绍定三年(1230)庚寅,“人皆见于陇蜀”,且在同年,他还为抱一子陈宗道《立圣篇》作跋。

因此,绍熙甲寅说很难成立。

 

 

三、绍兴甲寅说辨伪

 

明代何乔远(15581631)闽书》卷五《方域志·福州府·闽清县·芹山》条言白玉蟾“是生于琼,盖绍兴甲寅(1134)三月之十五日”,康熙庚辰(1700)刊《神仙通鉴》三集卷二十第五节末第六节初叙说玉蟾故事,有云:“玉蟾本姓葛,大父有兴,福州闽清县人,董教琼州。父振业,于绍兴甲寅岁三月十五,梦道者以玉蟾蜍授之,是夕产子,即即玉蟾名之,以应梦。”[27]《神仙通鉴》所说故事即为彭竹林《〈神仙通鉴〉白真人事迹三条》所本。玉蟾生于绍兴甲寅之说,大约说来,其理由即如民国九年(1920)陈伯陶(18541930《罗浮志补》卷七《白玉蟾》条注语所说:“蟾生绍兴甲寅,至绍定己丑,计九十六岁。云三十六岁者,除去一甲子也。”[28]

《闽书》文字大致与《海琼玉蟾先生事实》相同,虽说玉蟾生于绍兴甲寅,但又说玉蟾活了三十六岁,相互矛盾,其故不足为据。《神仙通鉴》虽然构建了玉蟾九十余年生活,但毕竟是小说,虚构成分过多,也不足为据(考辨参考《也说生卒》)。谢金良、李远国诸先生之说,王尊旺、方宝璋先生于《也谈生卒》一文中多已推翻。兰宗荣2008年硕士论文《白玉蟾武夷山行迹考论》列出一些新的证据,这里略加考辨。

1.蔡元德与白玉蟾的际遇

《琼山番阳事迹》[29]载蔡元德与白玉蟾“剧谈”之事。兰宗荣据陈亮《龙川集》卷二十七《蔡元德墓铭》所记“君(蔡元德)卒于乾道九年(1173)十二月之朔”之言,推论此戊寅为1158年,继而说“白玉蟾生年应在绍兴年间才会说得通”。按此文为“从事郎新南剑州州学教授汤于”所述,汤于,即汤千(11721226),事迹见真德秀《西山文集·汤武康墓志铭》《宋元学案·存斋晦静息庵学案》。1158年,汤千尚未出生。文中谯提刑即谯令宪(11551222),《西山文集》卷四四《谯殿撰墓志铭》载谯令宪“(嘉定)八年,提点江东刑狱”,谯令宪《松风集》序云:“余持节宪江东之日,尝(与玉蟾)相契于庐山。”知玉蟾与谯令宪大约相识于嘉定八年(1215),故此戊寅当为1218年。所以不能将这两个蔡元德相混。

2.白玉蟾与李仁甫有交往

玉蟾《别李仁甫》云:“君向星江结草庐,我来抵掌笑相于。三杯碧液涨瓷盏,一缕青烟缠竹炉。剑舞春风花烂慢,琴弹夜雨竹萧疏。明朝拄杖知何处,猿叫千山月满湖。”[30]兰宗荣及冯焕珍以为此李仁甫即是编辑《续资治通鉴长编》的李焘(11151184)。虽然淳熙二年(1175)李熹曾任江西转运副使,但观李焘事迹,很难找到他在星江(江西星子县)“结草庐”的理由。此李仁甫与彼李仁甫也应是两人。

3.癸丑中秋的左证

玉蟾《云游歌》云:“偶然一日天开眼,陈泥丸公知我懒。癸丑中秋野外晴,独坐松阴说长短。原来家里有真金,前日辛勤枉用心。即得长生留命诀,结茆静坐白云深。炼就金丹亦容易,或在山中或在市。”[31]此歌详述玉蟾多年云游之事,后经陈楠指点,而得“长生留命诀”。癸丑,元刊《上清集》及《道藏》本俱作癸酉。与白玉蟾、陈楠生活的年代接近的有三个癸丑为:1133年、1193年、1253年,其中以1193最为接近;三个癸酉为:1153年、1213年、1273年,其中以1213最为接近。1213年陈楠尸解,秋月之夕,又复出授玉蟾刀圭之法。说是癸酉,似乎有据。但细揣《云游歌》之意,大约是说玉蟾此时才得金丹诀,玉蟾另外一首《云游歌》说:“又记得几年霜天卧荒草,几夜月自绝倒,几日淋漓雨,古庙之中独自坐。受尽寒,忍尽饥,未见些子禅,未见些子道。贤哉翠虚翁,一见便怜我。说一句痛处针便住,教我行持片饷间。骨毛寒,心花结成一粒红,渠言只此是金丹。万卷经,总是闲。”[32]也是此意,则与“开禧元年中秋夜,焚香跪地口相传。朅尔行持三两日,天地日月软如绵。忽然嚼得虚空破,始知钟吕皆参玄”所言1205年得诀修炼相冲突。说1193年玉蟾得诀,也与1205年得诀相冲突。这个佐证还得仔细推敲。

 

 

四、绍兴壬戌说的辨正

 

玉蟾生年的诸多矛盾,困扰着研究者们,曾金兰2007年博士论文《宋代丹道南宗发展史研究──以张伯端与白玉蟾为中心》干脆只存疑。但是,玉蟾的思想跟他的个人经历密不可分,而他的出生是他经历的起点。要研究白玉蟾,不了解其出生与生平是非常遗憾的。想要解决这么多的矛盾,就让我们不得不细致的研读玉蟾文集。冯焕珍先生便开始尝试,提出了新的说法。

冯先生所依据是“六十四年都是错”一句,以为这是玉蟾体道的年龄,并引王世贞说“第紫清六十四岁,卦气已满而始得道”为辅证,而开始推导,结论说:“如果我们以1205年为他初悟丹道的年份回溯,则他当出生于宋高宗绍兴壬戌年,即1142年。”其文还有个有趣的说法——“白玉蟾有个同修爱侣”。

王世贞所言,亦源于玉蟾诗文“六十四年都是错”和“叹古人六十四岁将谓休”,不会有其他资料。如前所说,《大道歌》约作于1217年前后,如果要前推的话,也当从此年开始。推算下来,玉蟾大约生于1154年前后。不过,笔者以为这样简单的处理是不够的,要解决诸多矛盾,还需要深入研究。

《大道歌》末后云:“云谷道人仙中人,骨气秀茂真磊落。年来多被红尘缚,六十四年都是错。刮开尘垢眼豁开,长啸一声归去来。神仙伎俩无多子,只是人间一味呆。(疑有脱句)忽然也解到蓬莱。武夷散人与君说,见君真个神仙骨。我今也不炼形神,或要放颠或放劣。寒时自有丹田火,饥时只吃琼湖雪。前年仙师寄书归,道我有名在金阙。闲名落世收不回,而今心行尤其乖。那堪玉帝见怜我,诏我归时未肯哉。”[33]“六十四年都是错”,是说云谷道人的(玉蟾自称为武夷散人)。云谷道人是谁?同玉蟾交往的人当中,有位云谷君,名孔全道,会不会是他呢?

玉蟾有《赠云谷孔全道》“凝神爽气炼金丹,七返从来有七还。昨夜一声雷霹雳,不知人已在泥丸”之诗[34],《游仙岩记》记录两人同游仙岩(龙虎山仙人城)之事,其中有云:“云谷君至是稽首话刀圭之妙,客(琼州客,即玉蟾)抚石而歌曰:‘偃月炉中乌兔,朱砂鼎内龙虎,黑汞入红铅,红炉一粒圆。’”[35]可知云谷孔全道是修道之人,云谷道人可能就是他,则此《大道歌》或许就是赠送他的。

这样一来,绍兴甲寅说、绍兴壬戌说、绍熙甲寅说都无法确立了,玉蟾到底出生何年呢?

 

 

五、玉蟾生年及修道生涯

 

玉蟾学道,有几个非常明确的时间参照点,一是开禧元年乙丑(1205)得丹诀,试炼有所得,准备积三千功行以飞升,详见《必竟恁地歌》。

二是嘉定五年壬申(1212),陈楠感知自己将要解化,而将金丹火候诀传与玉蟾,《泥丸真人罗浮翠虚吟》[36]说:“嘉定壬申八月秋,翠虚道人在罗浮。眼前万事去如水,天地何似一浮沤?吾将蜕形归玉阙,遂以金丹火候诀,说与琼山白玉蟾,使之深识造化骨。”按:此文或是白玉蟾所作,但无妨作为推算其生平的重要时间点。

三是嘉定癸酉(1213),陈楠示现水解,复出武夷山(这次复出,恐怕已经不是肉身了),授玉蟾诸玄秘。三年后(1215),玉蟾已尽得陈楠所传道法。《谢仙师寄书词》说:“圣师泥丸翁翠虚真人,拓世英雄,补天手段,心传云雨深深旨,手握雷霆赫赫权。顾玉蟾三代感师恩,千年待真驭,说刀圭于癸酉秋月之夕,尽坎离于乙亥春雨之天。”[37]

有这三个参考点为基础,大致可以进行推论了。

《玄关显秘论》说:“海南白玉蟾,幼从事先师陈泥丸学丹法。”[38]《修仙辨惑论》开篇也说:“海南白玉蟾,自幼事陈泥丸,忽已九年。”[39]这两篇文章,都说他自己从幼时起师事陈楠。《礼记·曲礼上》谓“人生十年曰幼,学;二十曰弱,冠”,此“幼”,弱冠(20岁)以前都可称[40]。苏森《跋修仙辨惑论序》说:“白玉蟾……未详何处人也。人问之,则言十九岁师事陈泥丸,九年学炼金液神丹、九还七返之道、虚坎实离之术。”玉蟾十九岁师事陈楠,故可自称为幼。其最初得丹诀是在1205年,于是推知他生于1187年(宋孝宗淳熙十四年丁未)。玉蟾生于1187年,嘉定十五年壬午(1222)欲水解,也与他的谶诗“待我年当三十六,青云白鹤是归期”相合,借彭耜的话说“以岁计之,似若相符”。

玉蟾得诀后九年,陈楠再将三品丹法详述,则《修仙辨惑论》作于1213年。又《修仙辨惑论》所说上品丹法与嘉定壬申年所说最上乘法相同,其丹诀是《翠虚吟》的深广化,则大约可知《修仙辨惑论》是《谢仙师寄书词》所说的陈楠于癸酉秋月之夕“说刀圭”的记录。

沿此思路进一步推理下去,玉蟾早年事迹的诸多矛盾大都可以化解。

《云游歌》所说玉蟾在多年云游后得到陈楠点拨,其最初得到丹诀的时间应该统一,故其歌中所云“癸丑中秋”有误,应该是乙丑中秋,即开禧元年中秋。笔者不知为何何繼高本写成癸丑,而略可知《上清集》所作“癸酉”大约是根据“癸酉秋月之夕说刀圭”之说而訛奪。玉蟾数年云游江湖访道,则知他云游是在十几岁以后。

《日用记》说玉蟾十二岁即知方外之学,即在1198年玉蟾就开始关心身心性命之事,这种早熟除了与他的先天禀赋有关外,或许也与他的家庭生活有关。而后经过数年云游的艰苦磨炼,乃至接近死亡边缘,心性已经相当成熟,“于今历练已颟顸,胸中不着一点闷”。随后得到金丹诀,试炼后,即取得成效(参看“得诀归来试炼看”诗),以为“洞究其妙”。但是二十三(1209)以后,种子翻腾,业债现行,而开始了漫长随缘消业的修行。

《华阳吟》三十首诗,记录了玉蟾早年修丹之路,其前六首说:

家在琼崖万里遥,此身来往似孤舟。夜来梦趁西风去,目断家山空泪流。

海南一片水云天,望眼生花已十年。忽一二时回首处,西风夕照咽悲蝉。

一脚从别海南船,身逐云飞江浙天。走遍洞天寻隐者,不知费几草鞋钱。

白云和我到天台,眼入青山意豁开。到彼山中结茅屋,空余千古夜猿哀。

拄杖随身入武夷,幔亭峰下雪花飞。行从九曲山头看,万壑千岩翠打围。

武夷结草二年余,花笑莺啼春一壶。流水下山人出洞,岩前空有炼丹炉。

得诀归来试炼看,龙争虎斗片时间。九华天上人知得,一夜风雷撼万山。[41]

对照《云游歌》,我们大致可以了解玉蟾的云游访道经历,玉蟾初时的云游路线为:琼州→广州→漳城→兴化军(莆田)→罗源→支提山(福建霍童山中心)→剑浦→建宁→武夷山→龙虎山上清宫,而后“旧游经复再去来”,东到天台,西到青城,南到海南,北到北邙(《西湖大醉走笔百韵》说“东游衡庐巅,北逮灊皖趾。南登苍梧脊,西瞰青城觜”),南宋境内江南东西路、荆湖南北路、两浙路、西蜀、广(广南东、广南西十五路)闽(福建)、淮海(淮南东西路)大都游历过了(《云游歌》所说“兵火起淮西”,若依本文推论,大约是开禧二年宋金交战之事)。

玉蟾生于海南,七岁能诗,背诵九经,而后学文习武(习武,玉蟾自嘲道:“旧尝习骑射,马鞍谩伤髀。亦尝习剑击,镡欛屡捣齿”)及百家言。此时玉蟾家境不错,至少是小康之家,其诗“忆着从前富贵时”“富贵已尝鼎”可证。十余岁时,大约应童子科而离开海南家乡[42]。后来不知何因开始了云游访道生活(“琴剑微暖席,江湖动经年”)。陈振孙说玉蟾“得罪亡命”,后人说玉蟾“任侠杀人”,或许即是其中的原因之一。访道云游时,玉蟾曾在武夷住了两年。其后多次往来,与武夷结下很深的缘份。

方外之学,玉蟾最早所学是禅学。其另一首《云游歌》[43]中有“又记得青城秋月夜,独目松阴下,步虚一阕罢,口与心说话”“又记得一年到村落,瘟黄正作恶。人来请符水,无处堪摸索。神将也显灵,乱把鬼神捉”“又记得,北邙山下行,古墓秋草生,纸钱雨未干。白杨风潇潇,荒台月盈盈。一夜鬼神哭不止,赖得《度人》一卷经”之句,《必竟恁地歌》也说“吾之少年早留心”,可知他在得到陈楠传授前,道法已经有所授受,但不知是何人何时。彭耜说玉蟾跟陈楠学习道法而后“弃家,从师游海上”,再至雷州继白氏后;清王贽《琼山县志》传言玉蟾“常于黎母山中遇异人,授以洞元雷法。养真于松林岺。长游方外,得翠虚陈泥丸之术”(源于《神仙通鉴》)。此两说难证其实,姑备一说。

玉蟾二十余岁时(约1206~约1209),工夫颇入佳境,且于功境中知其“前生”事——这就是《日用记》所谓的“三生之因缘”[44]。这是他人生的一个重大转折点,因而留下了不少与“二十年”相关的诗词,如《华阳吟》《曲肱诗》[45]《水调歌头·自述》等。这些诗词中,充分表现了他因炼丹有所得而有的自信、自得,如《水调歌头》云:“一个奇男子,万象落心胸。学书学剑,两般都没个成功。要去披缁学佛,首下一拳轻快,打破太虚空。末后生华发,再拜玉清翁[46]。二十年,空挫过,只飘蓬。这回归去,武夷山下第三峰。住我旧时庵子,碗水把柴升米,活火煮教浓。笑指归时路,弱水海之东。”[47]《曲肱诗》云:“跣足蓬头破衲衣,闷来饮酒醉吟诗。廛中走遍无人识,我是东华大帝儿。”又云:“不识看经不坐禅,饥来吃饭困来眠。玉皇若不开青眼,却是凡夫骨未仙。”却也暗藏了让他今后苦苦感叹的情感因素,如《曲肱诗》云:“我不生嗔怨玉皇,翠娥无复舞霓裳。如何天上神仙女,染清都一散郎。”又云:“梦断南柯觉昨非,因缘尽处两分飞。寒松空锁翠娥梦,我独于今未得归。”《华阳吟》云:“玉皇殿下一仙童,曾掌符书守蕊宫。因甚俗缘犹未断,于今幻质入尘笼。”

“二十年”对玉蟾来说有特殊的意义,但他的诗文中,并非所有“二十年”都指二十岁。如《乞纸寄诸葛桂隐》云:“翰墨膏肓二十年,才亲笔砚便垂涎。东阳鱼卵寒霜幅,嵊县溪藤妙雪笺。一日秃除千兔颖,霎时磨尽万松烟。洛阳市上今无价,直欲昂头写碧天。”[48]诸葛琰说:海琼先生……丙子岁(1216),余于华阳道院有一笑之适,已而追从乎墨池笔塚间,凡三数月,莫能窥其际。”[49]则知此二十年,是说玉蟾翰墨膏肓”的,即是说玉蟾十岁至三十岁之间痴于文辞。

二十三岁后,玉蟾情感发生了重大波动,其细节我们不得而知,也不知是一次还是多次。其《秋霄辞》云:

其十一

佳人遽成古,冰魂唤不譍。料得冥冥中,怜我身如僧。松间一太息,树吼苍云崩。幽愁积如山,心上一层层。成连与瓠巴,枯骨悲荒陵。

其十二

此身非我有,在世聊无为。于此傥有得,夫复何所悲。遂将郁抑怀,写作凄苦辞。如彼深闺妇,暗起鸳鸯思。苍苍亦有耳,此情知不知。[50]

是对知音作古的感伤(《秋霄辞》中还有“英雄受凄凉”的感叹)。其《秋风变》云:

一从佳人去,念念思杳魂。顷刻不离怀,梦寐常温温。幽人非好色,脂粉何万群。良马只一鞍,好花只一春。流水去不返,青宵徒白云。香魂在九泉,夫岂不酸辛。人间尚寂寂,阴府复何言。造物略不悲,苍天不我怜。南风复西风,景物易变迁。独有一寸心,朝暮佳人边。幽冥不可诘,宁忍度岁年。此身当如何,何当委荒烟。若夫世间人,岂知道义坚。孤然不自惜,怅望瑶台仙。置之勿复道,时时泪涟涟。不堪酒醒时,月下与风前。有梦梦不成,所思长悬悬。万里亦可到,一死今杳然。相忆而自叹,苍天复苍天。[51]

大约还是对那位已逝佳人的深刻怀念。玉蟾虽有《妾薄命(有感先师故作)》寄喻师徒感情,但此等诗如郑焕珍说,“很难仅仅将此诗理解为他有所寓托或象征的炼丹诗”。不过,郑焕珍理解成“白玉蟾有个同修爱侣”,大约是受到刘克庄说玉蟾“不能无妇人”的影响,或许还受到了朱越利《宋元南宗阴阳双修的代表人物和经诀》中将玉蟾丹法解读为阴阳双修的影响[52]。只是我们从玉蟾诗文中,实在找不到双修的例证而难以相信。

1213年,二十七岁的玉蟾经过九年的磨砺,大致成熟——苏森谓其“骨已仙矣”,彭耜称之为“九年道成”。此后,玉蟾便开始传道活动。玉蟾传道留下的资料蛮多,也易于研究,笔者不再多说了。

基于“谁能以此清净心,许多悲欢相练缠”的感叹,玉蟾产生了两种举措,一是想尽快离开尘世,一是无奈下只好随缘消业。《呼唤体自述》云:“只贪饮酒与吟诗,炼得丹成身欲飞。曩劫曾为观大士,前生又是派禅师。蓬莱旧路今寻着,兜率陀天始觉非。料我年当三十六,青云白鹤是归期。”[53]可能就是前一种举措的反映。果然,嘉定十五年壬午(1222),玉蟾三十六岁,到了他预定的时间,“十月,先生至临江军慧月寺之江月亭,饮酣,袖出一诗,与诸从游谈,未及展玩,已跃身江流中。诸从游疾呼舟人援溺。先生出水面,摇手止之而没”[54]。玉蟾虽然想解化而去,但机缘未到,却不知此后他还得继续在人间受“凄苦”否?玉蟾所言神霄归路,距今十年,可能就是此解化行动的后续,因为在1230年后,人世已失去玉蟾的踪影[55]

 

 

六、尾    

 

笔者以玉蟾“十九岁师事陈泥丸”及相关资料推导其出生于淳熙十四年(1187),大都能够紧锁玉蟾诗文,解决其生平及早年事迹的诸多矛盾。笔者以为玉蟾并非是有意隐藏其生平,而是因人因地随口而说。但他内心,是非常清明的,所以能够让我们从其诗文中了解其出生及生平。

玉蟾豪侠放旷,情骨柔肠。虽然时常表现得疯癫谲怪,却也给我们展现了一个修道人的真实生活。其修为甚高,交际亦贤,所谓“所得既天秘,与交又国贤”,将道法传播自是轻易之事。其弟子中,他对彭耜期望甚高,从文集看,如果不是彭耜故意为尊者讳,则彭耜难免多少会让他失望。而诸葛琰、潘牥虽为豪杰之士,却不能真正放下修道,也未免不是遗憾。从历史看,能够真正发挥他学说的,是其再传弟子李道纯,及清代高道闵一得。有此二人,玉蟾大约也可欣慰于神霄了。

本文虽然疏解了玉蟾生平的多数矛盾,但仍然还有问题未能澄清,如笔者以为《水调歌头·自述》的十首词是玉蟾早年所作,但其中有“今已九旬来地,尚且是童颜”之句,这里引述两首,与大家共同讨论。

水调歌头自述其二

吃了几辛苦,学得这些儿。蓬头赤脚,街头巷尾打无为。都没蓑衣笠子,多少风烟雨雪,便是活阿鼻。一具骷髅骨,忍尽万千饥。

头不梳,面不洗,且憨痴。自家屋里,黄金满地有谁知。这里一声惭愧,那里一声调数,满面笑嘻嘻。白鹤青云上,记取这般时。

水调歌头自述其三

苦苦谁知苦,难难也是难。寻思访道,不知行过几重山。吃尽风僝雨僽,那见霜凝雪冻,饥了又添寒。满眼无人问,何处扣玄关。

好因缘,传口诀,炼金丹。街头巷尾,无言暗地自生欢。虽是蓬头垢面,今已九旬来地,尚且是童颜。未下飞升诏,且受这清闲。[56]

“吃了几辛苦,学得这些儿”,“寻思(师)访道,不知行过几重山……好因缘,传口诀,炼金丹”,显然可知是说玉蟾云游访道得诀之事,那么“今已九旬来地,尚且是童颜”如何解释呢?笔者有自己的想法,但留此问题作为本文的结束。



[1] 谢金良、何敦桦、朱逸辉、李远国、王祖麟、郑朝波、盖建民、黄凯端、兰宗荣日本吉冈义丰博士等学者主等主绍兴甲寅说。曾召南、王尊旺、方宝璋、卢国龙、安华涛等学者主绍熙甲寅说。

[2] 《现代哲学》,2011年第5期。

[3] 潘牥《海琼玉蟾先生文集序》。本文所引玉蟾诗文主要出自哈佛燕京图书馆藏省吾庵藏板《白玉蟾集》(即《海琼玉蟾先生文集》。题:南极老人臞仙重编,山阴何继高、新安汪干行、刘懋贤仝校。文集六卷,第六卷卷末附载“杂著”,大约即是臞仙朱权所说“附录一册,乃霞侣奉酬之玄简”。续文集二卷,由朱权依《上清》诸集续编,何继高等人校)及中华再造善本之元建安氏静庵刻《琼管白玉蟾上清集》,此两书承四川绵竹周全彬先生惠赠电子图片。

[4] 《听陈高士琴歌》,《白玉蟾集》卷四,49A

[5] 《宗教学研究》2001年第3期。

[6] 《世界宗教研究》,2003年第3期。

[7] 《白玉蟾集》事实,第1叶。

[8] 《白玉蟾集》卷六附录,66A

[9] 其文说:“《修仙辨惑论》……通篇讲的是嘉定壬申八月(1212年)陈泥丸在罗浮山以金丹火候诀说与琼山白玉蟾之事。以‘忽已九年’计算,白玉蟾最早遇到陈泥丸当在嘉泰三年(1203年),此时他才十岁。这与白氏好友孏翁苏森所说的白玉蟾‘十、九岁师事陈泥丸,九年学炼金液神丹’是完全吻合的。”

[10] 《白玉蟾集》卷六附录《紫元问道集序》,63A

[11] 《白玉蟾集》续卷二,24B25叶。

[12] 《白玉蟾集》卷四,35叶。

[13] 《白玉蟾集》卷六,74A

[14] 嘉定癸未的得来:作者引杨长孺在《华文杨郎中札子》言“读(白玉蟾)戊寅年(1218)笔架山二十八咏,今五年矣”,推知杨长孺应在嘉定癸未(1223)为酬谢白玉蟾特寄呈绝句三篇、古风一首。与此同时,王居安亦作《奉题杨伯子赠白琼山诗后》。按:此说虽然正确,但直接从1218年加五年,算法有误(应加四)。杨长孺《题福州天庆观壁白逸人诗后》序说:“壬午腊月亥,逸人自临川笔架山遗介惠书。”玉蟾《与彭鹤林书》说:“杨伯子正月五日专人赍札子并绝句二(三)、古风一,情文颇恭,并此录至。”则王居安奉题诗在癸未。

[15] 曾枣庄,刘琳主编《全宋文》,上海辞书出版社、安徽教育出版社,2006年。第329册,100页。

[16] 《重编海琼玉蟾先生文集序》云:“乃得是书,皆先生(白玉蟾)平昔所作之诗文,数十万言。昔先生嘱其徒鹤林辑之,行于世久矣!岁月湮没,而世无所传。今偶得是书,……盖原本篇序不一,《上清》《玉隆》《武夷》三集内未入者,皆收之。今重新校正,定为八卷,附录一册。”(《白玉蟾集》序,第三叶)

[17] 《海琼白真人语录》卷四,《道藏》(三家本),第33册,137页。

[18] 《白玉蟾集》卷六,66A

[19] 《白玉蟾集》卷三,40A

[20] 《白玉蟾集》卷六,77叶。

[21] 《白玉蟾集》卷四,40B

[22] 《白玉蟾集》卷二,1719叶。

[23] 《白玉蟾集》卷三,42A

[24] 《长歌行》,《白玉蟾集》卷三,32A

[25] 《海琼真人语录》卷四录彭耜序言说:“载念曩岁丁丑(1217春,师辙南游,得遂瞻礼。”(《道藏》,第33册,139页)其《道閫元樞歌》亦谓:“嘉定丁丑春三月,有一道人蓬其髮……人言此是玉蟾翁。”

[26] 《白玉蟾集》事实,1叶、3叶、4叶。

[27] 《历代神仙演义》(出版社出书时,将《神仙通鉴》改换之名),辽宁古籍出版社,1995年,1161页。

[28] 《藏外道书》第32册,715页。

[29] 《白玉蟾集》卷六,7172叶。

[30] 《白玉蟾集》卷四,22B

[31] 《白玉蟾集》卷四,65A

[32] 《白玉蟾集》续卷二,19叶。

[33] 《琼管白玉蟾上清集》卷二,《中华再造善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 , 2005年。

[34] 《白玉蟾集》续卷二,40B

[35] 《白玉蟾集》续卷一,4B

[36] 《海琼白真人语录》卷四,《道藏》(三家本),第33册,132134页。按:此诗或许是玉蟾托名之作,但无妨作为其学道时间的参考点。

[37] 《白玉蟾集》续卷一,49B

[38] 《白玉蟾集》卷一,44A

[39] 《白玉蟾集》卷一,36A

[40] 《礼经注疏》:“幼者,自始生至十九时。”

[41] 《白玉蟾集》卷五,36叶至38叶。《海琼白真人语录》卷一,《道藏》(三家本),第33册,117页。

[42] 姚鹿卿《庐山集序》说:“琼山先生,以妙龄赴高科。”(《白玉蟾集》卷六附录,64B)《修真十书武夷集卷之五十一》收录玉蟾“试神童日,韩郡王令其赋之”的《织机》诗:“天地山河作织机,百花如锦柳如丝。虚空白处做一匹,日月双梭天外飞。”(《道藏》,第四册,818页。《白玉蟾集》续卷二39B)知他参加过科举(按“韩郡王”指韩世忠,令其赋诗之说尚有疑问)。

[43] 《白玉蟾集》续卷二,18叶至19叶。

[44]《曲肱诗》记录了玉蟾五世的经历。

[45] 所引《曲肱诗》,见《白玉蟾集》续卷二,36B38叶。

[46] 今人多以为“末后生华发”句表现了白玉蟾的老态,我们也可以解释作是文学的夸张,或者是玉蟾经历许多艰辛而出现了“少白头”。

[47] 《白玉蟾集》续卷二,56B

[48] 《白玉蟾集》卷四,40A

[49] 《跋鹤林紫形(元)问道集》,《白玉蟾集》卷六,68A

[50] 《白玉蟾集》卷三,36叶。

[51] 《白玉蟾集》卷三,51B52页。

[52] 《宗教学研究》,2010年第2期。该文舛误较多,甚至还将性别弄错,玉蟾《赠赵翠云》中赵翠云,即赵汝渠,修道于信州铅山,号翠云子,是男性,而文将他当作女性。

[53] 《白玉蟾集》卷四,第15A

[54] 《白玉蟾集》事实,3A

[55] 《海琼玉蟾先生事实》说:“绍定己丑(1229)冬,或传先生解化于盱江……逾年,人皆见于陇蜀。”俞琰《席上府谈》:“维扬陈宇道,号抱一子,有《立命(或作圣)篇》。绍定庚寅(1330)白玉蟾跋。”

[56] 《琼管白玉蟾上清集》卷五,《中华再造善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 , 2005年。



文章已刊于《弘道》,略有改动。这里下载:

https://www.daoist.org/BookSearch(test)/list012/71-114.pdf


當下書房
为振兴强盛国家而读书,为救度利益一切众生而读书;我读,你也读。努力读本科书、努力读课外书,无论任何年龄也不停读书,这是容易取得成功及无负此生的必要条件之一。 为自己而读书是小乘,为国家而读书是中乘,为众生而读书是大乘。#常观世音微语录# ​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