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往知来·第2期 | 抢救真性后交通动脉瘤破裂合并急性心梗1例

健康   2024-10-18 18:01   北京  


术者:魏健 张聪


栏目主编

魏健



潍坊市中医院

神经外二科副主任

潍坊市医师协会脑卒中医师分会副主任委员

山东省疼痛医学会放射神经外科专业委员会委员

山东病理生理学会神经重症医学专业委员会委员

坊市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医师分会第一届委员会委员

先后到解放军总医院、北京天坛医院进修

擅长脑脊髓血管疾病的介入治疗,脑出血、脑外伤、颈动脉狭窄及颅内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手术治疗,神经外科急危重病人的抢救





  • 患者女性,62岁。

  • 因“突发头痛2小时”入院。

  • 诉既往体健。

  • 入院查体:意识模糊,Hunt-Hess分级3级,不能交流;粗测右侧肢体肌力Ⅲ级,左侧肢体肌力Ⅰ级;颈抵抗感。

  • 外院颅脑CT示蛛网膜下腔出血。

入院后在准备手术过程中出现意识障碍加重(浅昏迷),血氧饱和度下降(86%)。遂立即给予插管并呼吸机辅助呼吸。血氧饱和度稳定后急诊行脑血管造影术+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
造影见右侧后交通动脉动脉瘤,右侧胚胎型大脑后动脉。

术前正侧位及3D重建

拟行支架辅助栓塞此动脉瘤,但发现监护仪心电异常,并发现静脉循环时间明显延长,静脉期向静脉窦内引流异常缓慢。

前后循环造影动静脉循环时间均明显延长。

首先考虑颅内压增高的原因,遂更改手术计划,用单微管尽快填塞动脉瘤、缩短手术时间。拟介入术后急性脑室钻孔引流术。

术后工作位、蒙片及正侧位,显示动脉瘤栓塞满意,载瘤动脉通常。

但术后查体发现双瞳孔直径约3mm、对光反射灵敏。即刻复查颅脑CT较术前无明显变化。

查体及影像学检查不支持颅内压高到影响脑血流。遂未行脑室引流术。

再查看入院时心电图:窦性心律,ST-T改变。

查患者2月前心电图,为窦性心律,ST-T改变。

术后给予对症支持治疗。但患者于术后第二天出现血压及血氧饱和度下降。立即给予升压、保护心脏等对症治疗。并急查肌钙蛋白Ⅰ为7.23ng/ml;BNP为748.7pg/ml,均明显高于正常值。查床旁心脏超声示“室间隔基底段及中间段动度减低,左室壁运动障碍”。结合复查心电图,提示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塞。

术后第二天复查心电图情况。

请心内科急会诊,考虑患者病情重、整体状态较差,与家属沟通病情,给予抗凝、双抗血小板聚集、调脂稳斑、括冠、减轻心肌耗氧、减轻心脏负荷等对症治疗。

经治疗,患者病情逐渐稳定,BNP及肌钙蛋白Ⅰ均降至正常范围。患者出院时无喘憋胸闷不适,神志清,对答切题,右侧肢体肌力ⅴ级,左侧肢体肌力Ⅳ级。

择期行冠脉造影术。


术中器械

  • 6F导引导管

  • 微导丝 Synchro² 0.014in×200cm 1根

  • 微导管 Excelsior SL-10 1根

  • 弹簧圈 Target 360 SOFT 4mm×8cm,Target 360 SOFT 3mm×6cm,Target 360 ULTRA 2mm×4cm,Target 360 NANO 1mm×2cm,Target 360 NANO 1mm×1cm

小结

1.患者入院时心电图无明显新发心肌梗塞,术中心电监护发现心电图异常,查阅患者2月前心电图情况,考虑因蛛网膜下腔出血造成的脑心综合征。
2.复盘手术,发现造影时动脉期显影是正常的,只是静脉期时血流向心脏引流缓慢。而高颅压时造影,动脉期是首受影响的。
3.术中发现患者心电监护异常,用最简单的方式快速结束手术。






本期术者

韩银川

潍坊市中医院


  • 潍坊市中西医结合学会神经外科专业委员会委员
  • 长期从事神经外科临床、科研及教学工作,擅长脑血管病、颅脑创伤、颅内肿瘤、脑出血、脑积水、三叉神经痛、面肌痉挛等神经外科常见病、多发病的手术、微创治疗及中西医结合治疗。




周垂贤

潍坊市中医院

脑病外科中心总院区主任


  • 潍坊市中医院神经外科学科带头人,脑病外科中心总院区主任,副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

  • 山东省疼痛医学会第一届颅神经外科青年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 山东省医学会神经外科分会脊髓脊柱组委员

  • 山东省医师协会神经脊柱脊髓外科医师分会委员

  • 山东省脑血管病防治协会委员

  • 山东省疼痛研究会头面痛专业委员会委员

  • 潍坊市医学会神经外科分会委员

  • 擅长颅内肿瘤、神经脊柱、颅内动脉瘤及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治疗。




扫码关注神经介入在线

 神经介入在线投稿:

     sjjrzx@hh-medic.com      




进入和缓学术” 全方位学习神经介入课程

神经介入在线
汇聚国内外神经介入领域的老中青三代精英力量,进行丰富的学术交流,共商中国介入神经放射发展未来,启动新形势下与互联网合作的新模式,分享中国神经介入临床研究的成果及将来的研究方向。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