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分享的病例:下胫腓联合损伤。现在我们来一起看看。
基本情况:患者,女性,16岁,右踝关节扭伤。
X线:
标识如下:
我们注意到,在踝关节正位X线片上,下胫腓间隙增宽,约为6.1mm,胫腓重叠约为1.5mm,符合下胫腓联合损伤。
该病例是没有骨折的,所以存在遗漏这一类病变的可能。鉴于下胫腓联合损伤是临床上常见的踝关节骨折伴发伤,我们在图像解读时,要避免漏诊。
下胫腓联合属于纤维性关节,是由下胫腓前韧带、骨间韧带、胫腓横韧带、下胫腓后韧带组成的复合体。
其损伤分为3级:
Ⅰ级:下胫腓联合韧带部分损伤,未出现下胫腓联合分离,踝关节稳定;
Ⅱ级:仅在负重位影像见下胫腓联合分离,踝关节潜在不稳定;
Ⅲ级:下胫腓联合完全分离,踝关节明显不稳定。
出现下胫腓联合分离,意味着这个下胫腓联合损伤分级可以达到II级或以上。
那么,如何在X 线正位片上发现下胫腓联合分离呢?
通常,我们在X 线正位片上,踝关节水平面上1cm 处,对下胫腓间隙是否存在增宽或下胫腓重叠阴影是否存在减少,来判断下胫腓联合有无分离。其主要测量指标如下:
(1)下胫腓间隙(TFCS):X 光片正位,踝关节水平面上 1cm 处,胫骨腓切迹底部到腓骨内侧距离。正常范围小于 6mm,超出为阳性。
(2)下胫腓重叠阴影(TFO):X 光片正位,踝关节水平面上 1cm 处,胫骨与腓骨内侧重叠部分的水平距离。正常范围>6mm,小于该标准为阳性。
(3)距骨内踝间隙(MCS):X 光片正位,踝关节水平面下 0.5cm 处,内踝外侧与距骨内侧之间距离。正常范围≤4mm,超出提示阳性。
这三种测量指标中,以下胫腓间隙增宽最为特异和敏感。
需要指出的是CT轴位测量与X线方法不完全相同,具体方法为:选取胫骨远端关节面上10.0 mm处水平面图像,测量腓骨内侧壁和胫骨外侧面切迹前、中、后3处距离,测量3次,取其平均值,下胫腓间隙均值>6mm作为下胫腓联合分离的诊断标准。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掌握了如何在踝关节X线正位片下判断有无胫腓联合分离。如果存在下胫腓联合分离,应进一步进行踝关节MRI平扫确认韧带损伤程度。
END
整理供医学专业人员学习交流,文中观点,如有不妥,敬请指正。
本微信平台属公益性医学影像类学习平台,主要分享影像解剖、诊断相关知识、文献阅读、读书日记。本公众号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若原创作者及版权所有者不希望被转载,可与我们联系,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所发布的文章和课件、转载的文章,只代表原作者观点,请谨慎对待,所涉后果与本公众号无关。部分原创课件,如有幸得到转载,需备注本文来源及本公众号。感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