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蓝字“大风网站”关注=免费订阅
只要美國“永久性戰爭經濟”成《投機賭博新經濟》的內在邏輯不變,貿易戰,產業鏈脫鉤,“民主陣營”重新站隊,再打一場世界大戰,人類減少泰半人口,成片炸大樓以後,還得面對同樣的困境。……
作者 | 中信泰富經濟研究部 梁曉
摘自《參閱文稿》No.2024~2
美國汽車行業大罷工的直接起因,是工人工資趕不上通脹。“美聯儲的中心目標是將通貨膨脹穩定在較低水平。所致力的其他目標還包括國民產出的穩定增長、失業率的較低水平,以及金融市場的規範有序。”有人說2023年美聯儲面臨困境,不可能同時兼顧:1. 降低通胀,2. 維持金融穩定,3. 同時將對經濟增長和就業的損害降到最低。
據可靠資料,在美國,可持續失業率自1970和80年代上昇以後,最近十年內已經下降了0.5~1個百分點。原因之一是工會力量削弱了。工會在鼎盛時期曾壟斷著約四分之一的勞動力,但到了1996年這個比率縮小到大約八分之一,在私營部門這種下降更為明顯。勞動力壟斷權的削弱意味著勞動力市場條件,尤其是高失業率,將很快被傳遞到工資變化中去。
另一個降低LSUR(最低可持續失業率)的重要結構性特點是美國經濟的競爭因素增強。在過去20年裡,由於對許多產業放鬆了管制,所以一些外國廠商入侵到許多先前受保護的國內市場。在汽車、電信和能源市場上,產品激烈競爭引發了勞動市場同樣激烈的競爭。由於其他廠商(通常是指外國廠商或無工會組織的廠商)的競爭壓力,即使在總需求旺盛的時期,工資迅速增長的趨勢也減緩了,
——薩繆爾森、諾德豪斯《經濟學》
薩繆爾森列出的時間線,與冷戰結束後產業資本全球化→金融資本全球化的進程基本吻合。而且,不僅有外國廠商和無工會廠商的競爭壓力遏制了工會力量和談判漲工資的籌碼;還有更直接的,生產部門搬離美國,投向全世界的“工資窪地”。多虧了全球化的連帶效應,在此期間美國可以大量進口廉價工業製成品,讓越來越多被迫接受相對較低工資的國內工薪階層還可以維持溫飽。
美聯儲的12家地區性銀行曾經賺得盆滿缽滿,如今卻集體出現了巨大的赤字,〈108年來首次虧損,美聯儲也要裁員〉:“2023年上半年的經營性淨損失達573.84億美元,全年經營性淨損失或將超過1000億美元。”為什麼虧損?負債高利息——他們從貨幣市場基金和其他金融機構借來數萬億美元的利率超過了5%;資產低收益——他們自己的投資組合仍充斥著低收益的抵押貸款和國債,是在長期接近零利率的日子里買進的。
美聯儲虧損當然不直接等於美國政府赤字。薩繆爾森解說美聯儲,“為了體現其公共使命,它的所有利潤都歸美國政府所有。”但是,2023年“截至6月30日,美聯儲銀行匯給財政部的利潤總額僅為1.02億美元,比2022年6月30日的628億美元下降了98%以上。”這些歷來作為政府收入、可以彌補赤字的巨額利潤消失,加劇了財政赤字的增長趨勢。
利率飆昇,不但影響新借款人,也關係到債券到期必須發新債來清還舊債的借款人——包括發行了大量國債的美國聯邦政府。高利率持續時間越長,債務組合中越來越多的老債“更新換代”成高利率的新債,加上隨著政府赤字增加而來的新增債務,利息支出隨之猛增。2023年前九個月,美國財政部淨發行約1.56萬億美元票據。
按國會預算辦公室的數據和預測,2022年美國聯邦政府實際利息支出4750億美元,2023年預計6400億美元,2024年7390億美元,2033年將達到1.43萬億美元,是2022年的三倍;同一時期的政府收入僅增長45%,預計2033年的淨利息支出將佔政府總收入的20%!(見表~1)對比國內生產總值,“過去50年,政府淨利息成本佔GDP的比重從1.2%到3.2%不等,平均佔GDP的2.0%。根據國會預算辦公室預測,到2023年,此類成本將佔GDP的2.5%。到2033年,隨著聯邦債務增長和利率上昇,此類成本將增加至GDP的3.6%。此後,利息淨支出持續增加,到2053年達到GDP的6.7%。……預計利息淨支出的增長是利率上昇和債務總額增加的結果。”
國債評級下降、借款成本上昇,為持續加息大環境下的不斷上漲的國債利息支出火上澆油,預計要借更多的高息新債才能連本帶息還舊債;又給政府赤字~國債規模的持續增長百上加斤;國債規模擴大,再連帶利息支出水漲船高……而且,美國國債規模持續擴大,屢次觸發債務上限危機;政府赤字不斷增長,兩黨對開支預算無法達成共識→政府停擺危機,成為在野黨逼宮執政黨的手段。譬如最近一次,2023年10月1日美國政府又面臨停擺,“評級機構穆迪表示,政府停擺將對美國的信用評級構成負面影響,美債息進一步攀昇。”成了一個“越來越”的正反饋循環。(見圖~1右半部分)
圖~1:美國經濟的邏輯困境
美國國會預測2033年聯邦政府五分之一的收入直接用來還利息,穆迪看來更悲觀,還息佔比超過四分之一。2033年看來還挺遙遠。美國《國防》雜誌著眼於創紀錄的2024年軍費預算,同時提醒“可能引起關注的一個細節是國債利息成本不斷增長。2024年的利息支付將花費7960億美元,到2027年將
超過
未來預算中的國防支出。”
三、醫療支出一枝獨秀,人均預期壽命下降
醫療支出,也是美國政府支出的重要組成部分。主要醫療保健項目支出佔GDP比重,從1973~2022年平均4.3%,預計攀昇到2023年5.8%、2033年6.6%,2043年8%。“在過去五年裡,主要醫療保健項目支出的增長速度高於經濟增長——國會預算辦公室預測這一趨勢會持續存在。……人均醫療保健費用的上昇和人口老化是未來30年主要醫療保健項目預計支出大幅增加的主要原因。”
圖~2:美國人均醫療開支增長與人均壽命背道而馳
世界銀行數據庫:“Life expectancy at birth, total (years)”;Statista網站:“Per capita health expenditure in selected countries in 2022Per capita health expenditure in selected countries in 2022 (in U.S. dollars)”
橫向比較,圖~2是多國截止2022年的人均預期壽命和人均醫療支出,紅色箭頭所示,美國人均醫療支出超過1.2萬美元,不僅遠高於若干發展中國家,也超越德國、挪威、瑞典等所有發達國家,木秀於林,一馬當先。
如此高的醫療支出,理應讓國民越來越健康、長壽?弔詭的是,美國的人均預期壽命不僅在主要發達國家中最低——比起OECD國家的平均值整整減壽三年,堪堪與哥倫比亞、克羅地亞、愛沙尼亞比肩;而且,從2019年起還呈現逐年下跌的趨勢,這在各發達國家中也是頭一份。(見圖~3紅色箭頭)
圖~3:OECD國家人均預期壽命趨勢1980~2021
2021年美國人均預期壽命76.4歲,OECD國家平均值80.4歲。(OECD數據庫網站;Munira Z. Gunja等:“U.S. Health Care from a Global Perspective, 2022: Accelerating Spending, Worsening Outcomes”,The Commonwealth Fund網站2023年1月31日)
四、貧富分化史無前例 → 工會要求史無前例
為什麼高額醫療支出,帶不來人均預期壽命增加?為什麼汽車工人工會要激烈爭取直到“四年漲薪大於22年總和”才肯罷休?據統計“自2010年以來,通用汽車、福特汽車和(克萊斯勒母公司)斯特蘭蒂斯共十位CEO的實得薪酬總額超過十億美元,而同期美國汽車工人的工資
下降
了17%左右。”2020年,彭博社計算〈美國最富有50人的財富相當於最貧窮的1.65億人〉。美聯儲公佈截止2023年9月數據,最富有1%人口淨資產總值45.78萬億美元,佔全美家庭財富總和31.36%;但最窮的50%人口(約1.65億人)只有3.64萬億美元資產,僅佔總和的2.5%。
投機賭博不創造價值,但以“最令人恐怖”的速度重新分配財富,直接傷害產業工人和工薪中產,
——梁曉《續論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美國的困境觸目驚心》
2021年6月Axios和Momentive的一項民意調查,“66%的受訪者表示聯邦政府應該推行旨在縮小美國富人和不富裕者之間差距的政策”,高於2019年的62%;“你認為這個國家最大的問題是什麼”——有58%的人選“有利於富人的經濟體系不公平”。值得關注年輕人的選項,在18~24歲的Z世代中,54%對資本主義持負面看法。尤其是年輕的共和黨人變化顯著:2019年,40%的18~34歲共和黨人表示政府應該推行縮小貧富差距的政策;2021年在同一組別,這一比例已增至56%。大相徑庭共和黨傳統的政治觀點傾向右派,支持低稅收、小政府。
如果停止加息、或重新開始量化寬鬆,沒有了明面上抑制通脹的最後板斧,圖中一個又一個明確指向“通貨膨脹”的箭頭沒扭轉,更缺乏走出困境的邏輯思路,只能眼看著各行各業各地繼續爆發大規模抗議罷工示威,企業經營環境照樣惡化,流動性緊張,惡性循環,最終可能陷入滯脹?
——梁曉〈“非理性蕭條”繼續走不出來〉《參閱文稿》No.2023~6
有了總統加持汽車工人罷工的“示範效應”,會不會繼續引發其他行業的連鎖效應?2022年9月起美國鐵路工人就醞釀過“30年來首次全國大罷工”,2023年還有物流業UPS、最大的私營醫療集團“凱撒醫療”、好萊塢編劇帶上演員、星巴克咖啡師等許多行業先後大規模罷工。美國政策研究所(Institute for Policy Studies)年終總結“罷工之年”:“2023年有超過50萬美國工人罷工。10月份,美國公司因罷工而損失的工作日數量比過去40年的任何一個月都要多。”
罷工要求加薪增福利,企業成本水漲船高,成本推動型通脹~抑制出口,對上製造業回流美國的思路,滿擰?馬斯克悲觀斷言“三大車企恐破產……車廠把加薪開支轉嫁消費者,提高汽車價格,使人買不起汽車,導致銷量急跌,迫使車廠破產。”言猶在耳,2023年12月1日美國政府發佈電動車補貼的新規定,“如果美國消費者購買的電動車含有來自‘受關注外國實體’(FEOC)生產的電池組件,不能獲得7500美元的全額稅務減免。……財政部計劃分階段實施這些規定,並提出一系列臨時標準,以判斷材料是否來自中國。”不僅關係到車廠本身,還有產業鏈上游汽車零件供應商呢。
利息支出猛增,醫療開支猛增,傳統經濟“製造業回流美國”~保就業,遭遇成本推動型通脹→罷工→漲工資→成本上昇的螺旋形上漲,回歸資本全球化之前的“滯脹”?關鍵是,有了史無前例《投機賭博新經濟》加持的昇級版“滯脹”,越發鈔刺激經濟=越通貨膨脹,就業越好,工人越多,物價指數繼續上漲……
軍工產業依賴“客戶需求”,冷戰落幕,驟減的軍事訂單不足以養活當時20多家軍工企業,〈四年時間,美國軍工重組完成〉。“歐亞大陸的巴爾幹”油氣和礦產資源異常豐富,同時也是全球主要的不穩定地區,一次、兩次海灣戰爭,阿富汗戰爭,冷戰結束以來美國軍費開支全球一家獨大,2022年美國軍費開支高達8770億美元,佔全世界39%,高於排名第2~9位國家總和8050億美元,“永久性戰爭經濟”如火如荼。“火藥桶”地區局勢越亂,中東土豪的軍火大單越逐年增長。俄烏戰爭逼近兩年,北約幾乎清空武器庫存,主要由哪家供給來補上?《金融時報》說“美國至少已經開始簽署合同和開支票了。它承諾在兩年內將火炮產量擴大五倍。……這意味著它需要採取更多措施來增強生產能力和適應能力。應更具策略性地確定長期軍備需求、補給能力和潛在瓶頸,並在必要時商定多年期合約。”
以色列步步蠶食進逼,2018年5月特朗普把美國駐以色列大使館遷往耶路撒冷,火上澆油的新起點?哈馬斯~以色列的矛盾突然激化,中東局勢再生變數,美國軍售訂單更忙不過來了?還有“美軍計劃2024年在印度太平洋地區部署陸基中程導彈,是冷戰結束後首次,”
內有高額國防支出,外有世界各國的不斷追加的訂單,支撐著美國軍工企業的穩定需求、利潤和就業。
美國航空航天業是淨出口的領導者。……這大大超過了半導體、化學品和新聞出版的淨出口,也超過了諸如食品、飼料、飲料電信設備、家用電器、藥品和計算機及其配件等行業的淨出口,……航空航天業對美國的出口做出了突出的貢獻,因其武器被公認是全世界性能領先的。
——筆者黑體加重;甘斯勒《美國軍工產業研究》
一個導彈系統中70~80%的成本和高風險因素不在主承包商的導彈總裝中,而是在電子設備、傳感器和推進系統中。……在第一次海灣戰爭中,……美國的反應是試圖建造更多的反導彈系統“愛國者II”。儘管主承包商雷神公司在其工廠有充足的生產能力,但該公司手頭沒有足夠數量的半導體芯片來製造導彈系統,而這些關鍵部件的交貨期為18個月。……
在電子和軟件方面尤其如此,它們在武器系統的性能和成本中所佔的比重越來越大。國防部的半導體和軟件程序是由製造個人電腦微處理器、手機擴音器,以及汽車和智能電器的高科技元件的相同公司生產的。……在技術變化迅速的領域(如電子學)出現了一種趨勢——隨著技術的發展不斷修改需求。……從2004~2007年,軍隊“出臺了五千份以上關於購買信息技術系統的‘需求’文件”。……
國防工業對信息技術日益依賴:更多的分散系統集成;更多的信息來自各種類型的情報系統,並廣泛提供給所有用戶;更多的無人機駕駛系統(因為它們的成本更低,而且有利於拯救人的生命);對信息安全(網絡和計算機)更加敏感。
——甘斯勒《美國軍工產業研究》
回看圖~1左下部分,美國“戰爭經濟”~產業軍工化,國際+國內需求支撐軍工及相關企業的發展,再加上智能科技進步,早就是相互促進、相輔相成的邏輯關係。芯片大企業扎堆參加的是“國防”論壇,已經說明問題?
強大的美國經濟與國家安全支出之間,以及溢出到商業領域的國防研發投資與影響國防和國家經濟增長的商業領域的研發投資之間存在相互關係。在國防和美國經濟之間,在國防研發和美國經濟之間,以及在國防和國家安全之間,它們提供了一個綜合的相互關係和強大的協同作用。
——甘斯勒《美國軍工產業研究》
毫無疑問,為保護迦太基人的控制區域所必需的軍事投資是十分可觀的。……控制西部海港所帶來的長期經濟利益對迦太基人的重要性,迦太基軍隊的短期需求,以及西西里的希臘獨裁者的佔有慾和危機感……上述所有因素使得西西里那持續不斷、周而復始的動蕩局面始終未有減弱的跡象。通過戰爭手段所獲得的資金——將戰敗方的人賣為奴隸、佔領城市、贏得戰爭賠款——令迦太基與敘拉古之間的血腥局勢得以在西西里延續下去。真正的受害者是迦太基人、原住民與西西里希臘人的城市,……這就是戰爭的野蠻經濟學。”
——甘斯勒《美國軍工產業研究》
兩千多年過去,新瓶裝舊酒。“從2001~2007年,標準普爾航空航天和國防工業指數攀昇了181.7%,而大盤上漲了17.6%。在伊拉克戰爭和阿富汗戰爭的擴軍階段,華爾街不斷給予國防股回報。……2007年,洛克希德·馬丁的董事長和首席執行官獲得了2600萬美元的綜合報酬,其他五位高管獲得了680萬至360萬美元的報酬;波音的首席執行官獲得了1900萬美元;雷神的首席執行官和董事長獲得了1930萬美元;通用動力的首席執行官為1570萬美元。……當年的利潤足夠高,因此可以很容易支付額外的高管薪酬,而公司仍可以擁有創紀錄的利潤。”
然後,繼續轉移國內矛盾~“尋找敵人”:制裁→價格上漲→企業(包括高科技、新能源產業)損失,工會要求漲工資→企業損失;擴大國防預算雖然彌補一部分,但高利息成本的國債負擔越來越重,政府停擺、預算上限越鬧越兇……回顧美國歷史,也許只有戰時總統~政府,才能如臂使指,最得心應手?
六、奧斯卡得獎紀錄片的啟示
面對繞不開的美國困境,拔劍回頭四顧。
襯衣、摩托車、光伏太陽能板、成熟技術的芯片、甚至核磁共振儀器,因為中國製造的加入,都賣成了“白菜價”,下一步應該再往哪兒“創新”?
這家龐大的工廠是當地的地標,位於暱稱“汽車徑”的高速公路旁。通用汽車公司在1920年代建造了它,並為幾代人創造了美國中產階級的藍領工作。但當最後一輛SUV在這裡下線時,莫瑞恩市已經屈服於廉價進口商品和廉價外國勞動力的衝擊,這些商品席捲了俄亥俄州和全國各地的工業城鎮。……
(俄亥俄)州政府官員——包括在總統初選中與特朗普競爭的州長約翰·卡西奇——向福耀集團提供了超過一千萬美元的補助和獎勵,這是他們有史以來最大的一攬子計劃之一。……
該工廠沒有工會,薪資起價約為每小時12美元。……
但即使是該公司最慷慨的報價也不太可能與美國製造業工人曾經享有的工資相符。辛西婭·哈珀(Cynthia Harper)表示,當該工廠歸通用汽車所有時,她在該工廠的時薪為30美元,是她目前在福耀生產線工人收入的兩倍多。
哈珀說,她很難與說中文的主管溝通,並對經理設定的極快的工作節奏感到惱火,這通常需要兩班倒或加班。哈珀也向監管機構提出了安全投訴,並正在努力組建該工廠的工會。……
“他們不斷提醒我們,這就是他們在中國做事的方式,”哈珀說。“我們將聲明我們在美國,我們有必須遵守的準則。”
——筆者黑體加重;Ylan Q. Mui:“A Chinese Billionaire is Staking His Legacy and Thousands of American Jobs on This Factory in Ohio”,Washington Post網站2016年10月26日
當初奔著“雙贏”去,最後矛盾激化偏偏就在“唯一的負面部分”?支持工會的工人先出局;幾年後“福耀美國”引進自動化生產線,沒摻和鬧工會的部分工人也痛失工作機會……中國不尋求改變現有的國際秩序,中國企業幫忙美國就業,收拾美國工人不願加班加點?中國企業家完勝美國工人民主投票不要工會。當他們選總統時會如何投票?
凡是僱傭五人以上的私人企業,都要設立企業職工委員會,由工人參與管理決策。它首先服務於雇員們的保護要求,此外還在某些點上限制了企業領導層的自主權。……雇員人數超過五百人的企業中,監事會成員的三分之一必須是工人代表。這些工人代表是由秘密投票直接選舉產生的,而不是由工會任命的。……1976年5月頒佈的共同決定法的實施對象包括所有雇員超過2000人的大企業。該法規定,每個企業的監事會由12名成員組成,其中六名是股東的代表,六名是雇員的代表,各占一半代表權,……
德國的工資制度也比較單一,其工資差別比其他國家小得多。……德國社會平等程度要高於其他一些主要發達國家。這在一定程度上有利於社會的穩定,減少社會動蕩。共同管理制要求雇主和工會之間增強溝通和協調,通過協商解決爭端。這在客觀上形成了和諧的勞資關係,減少了罷工的舉行。據統計,與其他主要工業國家相比,戰後德國因勞動爭議而損失的工作日和因罷工而造成的損失都是比較小的,這就大大減少了人為因素對生產力的破壞。
——筆者黑體加重;周茂榮、聶文星〈德國共同決定制的起源、演化及其在戰後德國經濟發展中的作用〉,《世界經濟與政治論壇》2000年5期
溫故知新。地球村《競逐富強》一條路上你追我趕,接軌的國際慣例從來都是老師打學生。
國際慣例有路呀!德國、日本後進崛起,爭奪市場能源,一次兩次世界大戰,摔原子彈,可是記憶猶新哪!這不是一個誰看著誰發展高興不高興的問題。油氣資源就剩那麼多了,在這個節骨眼上,中國溫飽了,小康了,撩蹶子奔現代化了,汽車銷量第一了,石油進口第一了,非洲也好,中亞也好,也來油氣資源分一杯羹了,我們的現代化原本沒剩幾年了,你再說“和平崛起”,北京成了“首堵”,明明白白十幾億人口也要用西方模式來消耗油氣資源,不遏制你,我的好日子找誰去?
——筆者黑體加重;楊瑩、王小強〈鄧英淘:為了多數人的現代化〉,鄧英淘《新發展方式與中國的未來》
多數發展中國家不應該再幻想達到近幾十年來美國的物質生活水平。佔世界人口不到6%的美國人維持目前的生活水平,耗費了約三分之一至二分之一的世界礦物資源年產量。
——鄧英淘《新發展方式與中國的未來》
1991年,鄧英淘的書首次出版,……鄧英淘提倡一種新的發展方式,把清潔和健康的環境作為最優先考慮,其次是滿足全部人口的基本需求,而將追求短期的經濟效益放在第三位。可更新資源應成為新發展方式的基礎,同時努力擴大可再生的初級能源資源的生產和使用,尤其是太陽能和風能,
——彼得·諾蘭〈英文版序言〉,鄧英淘《新發展方式與中國的未來》
舊的發展方式和工業化之路是以點塊聚集的不可再生能源為基礎,它是從減弱生物圈質能循環中獲“利”,這是少數人發達和現代化之路,對於大多數人來說,這是一條死路。
——筆者黑體加重;鄧英淘《新能源革命與發展方式躍遷》
創新發展方式=繼續社會主義道路。
西部大開發廣袤內陸,新能源革命躍遷永續利用的生產和生活方式。太陽能、風能分佈式雨露均霑,取之不盡用之不竭,不爭不搶。市場經濟沒有免費的午餐。都江堰參天地之化育,天府之國灌溉面積從戰國時期“灌田萬頃”約70萬畝,兩千年歷久彌新1100多萬畝,還在擴大。構建新的衣食住行醫療衛生模式,告別〈揮霍與增長〉刺激消費——手機電腦昇級強制消費~炸大樓是浪費~“貪污和浪費是極大的犯罪”,先戰爭轟炸再援助難民~戰後重建,來回刺激兩趟GDP,不算犯罪?……鄧英淘暢想未來:“‘老死不相往來’不是說不聯繫了,是說互相之間再沒有那種你死我活的依存關係,沒有那種我離了你就吃不上飯,就得餓死的人際關係。你活你的,我活我的。”實現南懷瑾的“四句教”是惠及中國和更多發展中國家的道路創新。
摘自《參閱文稿》No.2024~2
微信篇幅所限,刪節大部分註釋和資料來源
全文阅读请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
推荐阅读大风网站往期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