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纪大了,还生病的我们,为什么活着——与T老师的对话

文摘   生活   2022-08-04 18:23   湖北  


尤力卡


你的孩子有叛逆吗


王崇,你在上海吗?我今天想你了,就想试试打这个电话,也不知道这个号码是否还能找到你。毕竟好多年没联系了。”我意外地接到她的电话。“T老师,好意外啊。我在湖北武当山呢?你好吗?”

“我身体不太好,各种病,年纪也大了。上海疫情尽管好多了,可还是要三天做一次核酸检测。”我的确感到非常意外,这么年过去了,接到她的电话。

她告诉我,她的小孙子已经10岁了,之前上海疫情,小家伙一直在上网课,没有办法出去玩。“我的小孙子很顽皮,老师总是告状。皮肤也常常发疹子。王崇,你的孩子多大了?你现在每天在做什么呢?”她问。


我告诉她,我的孩子已经15岁了,三年前回国度假,因为疫情一直滞留在中国,断断续续已经失学三年了。现在,我每天除了烧饭,还要给他上历史课,然后就是写书。

“你在写书啊,那太好了,你早该出书了。书如果出版了一定要告诉我。”我对她表达我的感谢。一部分的情绪,还沉浸在接到电话的意外里。王崇,你的孩子那么大了。他好像叫闲空是吧。你快告诉我,他有叛逆吗?”
王崇:T老师,这真是个好问题啊。就我的观察,即将进入青春期的闲空,并没有叛逆。但情绪确实会比以前大。看到社会上一些人不太合理的做法,情绪明显比以前大。但只是情绪,没有叛逆。不过,T老师,以前的我倒是很叛逆。正是因为我的叛逆,意外地认识了你,给了我巨大的支持。

T老师:哦,是什么?
王崇那时候,我大学毕业第三年,从《解放日报》主动提出,去集团新成立的《新闻晨报》工作。年轻气盛,常常因为新闻判断与部门领导有很大差异,而有情绪。
记得有一次,因为一篇我认为根本不值得刊登的稿件,却被我们部门发表在相关版面的头条,还对写稿记者提出表扬。我当时听着领导的表扬,越听越坐不住。当众提出了反对意见。可想而知,那位领导被我当面表达不同意见气炸了,把我批评了一顿。我一气之下,起来离席。
要知道当时的我,既不是新闻系毕业,又是刚刚履职三年的年轻记者。这样背景的年轻人,要在新闻价值评判上,表达自己独立的观点,困难可想而知。我通过总机,拨打了集团另一张更具影响力报纸的相关部门主任的电话。
电话里,与我素昧谋面的你告诉我,你们部门那天也有那篇稿件,但你们只发了很小的一栏题新闻。你还非常抱歉地与我说明,那篇文章还是要发一下的,希望我能理解。
挂了电话,我一屁股坐在椅子上。既感激你在新闻判断上给我的强有力支持,又对自己的现状和未来感到迷茫……
T老师,你一定不知道,你对那篇新闻的判断和处理对我的影响。之后,我向报社更高领导表达了转岗的意向。尽管那时的我,常因新闻报道出色受表扬。我所写的文章,也大多生动有趣,但是我找不到工作的意义。

T老师:我记得后来你去了《新闻晚报》,当了一名编辑,不再写新闻了。
王崇:是的,我不想写了。晚报编辑每天早上5点上班,下午2点甚至更早就可以下班了。不过,T老师,我说的这事,你还记得吗?

T老师:我当然记得,这件事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后来我们在集团妇女联合委员会有过一些合作,你的观点总是令人耳目一新。
王崇:T老师,你是我在报社遇到的贵人老师,你支持和鼓励了我对工作的判断,并且推动我主动寻找合适的方向和环境。到晚报从事编辑工作后,我又试着回到大学学习新闻传播,但感觉也不是我期待的,因为我并不是想去拿一个文凭。再后来,遇到一位台湾作家,我们后来成了忘年交。她也是台湾最早出版身心灵书籍的出版人,她送了我整整十本书,其中就有克里希那穆提的书。
那个时候,这些书还没有在我们这边出版。当我看到克里希那穆提的书时,我的精神重新振作起来,也让我对新闻工作有了新的思考。那之后,我开始独立负责晚报女性周刊的主编工作,学习新的东西,我的生命力和创造力也再次被激发。所以,T老师,真的要谢谢你才是。

T老师:王崇,唉,说起这些,我也很感慨。过去我也是很不成熟,因为生性直率,得罪了不少人,让我们部门的年轻人失去了一些发展的机会,对于这些,我有时也会反省。
王崇:T老师,我听你这样说,我很能理解。站在你的角度,你会这样看问题。我只能说,站在一个年轻记者的角度,如果当年你是我的领导,我会非常高兴。因为我一直认为,新闻从业人员,最重要的是要有独立而清晰的价值观。一个编辑部是否有精神追求,是否有清晰的价值观,对我这样的年轻记者是很重要的。没有了这些,我找不到自己,也找不到这份工作的意义,那么所谓的发展机会又有什么意义呢?

尤力卡


年纪大了,身体也不太好,活着的意义是什么呢


T老师:王崇,今天听你对我说这些,特别高兴,真的。我今年已经75岁了,最近身体不大好。家人对我挺好的,我也很想我的小孙子。但是,我心底里有焦虑,不是特别开心。我今天就想,打电话找人聊聊,那个人是理解我,懂我的,又能说些让我振奋的话。我想到你。
王崇:T老师,谢谢你这么说,也谢谢你在状态不那么好的时候,信任我,想到给我打电话。既然我们说到这里,你又是我敬佩的老师,一位老报人,一位知识女性。那么,我也不会错过这样的机会。我想问你一个问题:现在的你,为什么活着?

T老师:王崇,你的问题太好了。尽管我有时会焦虑,但是我还是很乐观的,我是不会想到去结束我自己。我是双子座的,我的乐观很像我妈妈。至于你问我为什么活着,我的爱人对我很好,儿子、媳妇,还有可爱的小孙子……我活着对他们来说也是有意义的,我也要为他们活下去。
小孙子嘛,学习不太好,老师总是批评他。他到我这儿来,我身体不好,就躺在床上,他就在我身边打游戏。王崇你知道的,打游戏不好的呀,但是不让他打,他就不来我这里了。
王崇:哈哈,T老师,你说得真好啊:你躺在那里,小孙子在旁边打游戏。这样的祖孙陪伴,也是很难得的啊。
至于你说他学习不太好,不听话,皮肤常常发疹子。我只能说,从我的经验看,你的小孙子不是不喜欢学习,而是他所学内容和方式都不是他感兴趣的。我还没有见过一个孩子是不爱学习的。但是,我们的教育,从内容到方法,还有很多地方是可以改进的。不过,每个孩子都有他自己的机缘和命运,就看他的父母是否在未来有可能给他找到更适合他的学校了,当然这个也不能强求。
不过T老师,你觉得你刚刚回答我的,你活着的理由,你感觉怎么样?那是真正的理由吗?

T老师:我刚刚说的那些,好像都是在为别人活,我感觉并不是我真正活下去的理由。关于这个问题,我自己其实是没想明白。
王崇:嗯,你可以继续想这个问题,如果你把这些问题都想明白了,你应该就可以把自己疗愈了,尽管我还不知道你到底生了什么病。

T老师:王崇,我很认同你说的。你相信我是可以痊愈的?
王崇:是啊,为什么不是这样呢?我们知道,很多慢性病是因为内在有很多困惑,没有解决。如果把这些问题都想清楚了,看明白了,并且通过实践转化了,人不就可以痊愈了吗?

T老师:王崇,我知道我今天为什么打给你电话了,你说得真好。
王崇:T老师,既然你很认同我所说的,我想给你几个建议,不知是否合适?

尤力卡


建议一:你可以接纳你的焦虑吗?


T老师:王崇,我很需要你的建议。我记得很多年前,我就问过你,你会焦虑吗。你那会儿孩子还很小,你回答我,你会焦虑的,为什么不焦虑呢?我当时就觉得你说得真好,原来你也会焦虑。其实我的焦虑也很像我妈妈,她是一个很会焦虑的人。我还需要再稳定一点,不要焦虑,因为焦虑也没有用。
王崇:焦虑挺有用的,因为一定是发生了什么,想到了什么,才让我们焦虑的。那么,究竟发生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就很值得我们好好了解自己了。比如,一想到小孙子上学,老师会批评他,那是会很让人焦虑和担心的,这个时候,我们就可以借着焦虑看看我们的期待或渴望了。所以,焦虑是很有用的。

T老师:王崇,你说得对。我可以觉察我的焦虑,接纳我的焦虑。
王崇:T老师,你觉察得真快,总结得也很好。我想到一个画面,我们多年未见,今天我意外地到你家去拜访,我敲门,你开门了,看见我,很惊讶,但你会说,王崇,你怎么会到我家来,快快快,快坐,我身体不太好也没有办法招待你,但你快坐下来。T老师,有没有可能,如果焦虑来敲门,你也这样对它?

T老师:当然可以啊,我可以与我的焦虑对话。王崇,我有没有告诉你,退休后,我报名学习了心理学。我的同学都是一些年轻人,但她们很喜欢我,觉得我很开放,什么都愿意分享。你说的这些,提醒我接纳我们的情绪。
王崇:对,就是这个。T老师,这就是你给我的印象,喜欢学习,愿意分享。

T老师:那时我的很多同学都说,我的年纪和她们的妈妈一样大,要是她们的妈妈也可以这样,与她们聊天该有多好。不过,这两年我确实身体不太好,眼睛也看不了书了。但我耳朵很好,我的听力很好,我把很多电视剧都听完了。我可以写大字,很大的字。每次儿子、媳妇、小孙子来我家,我都会写些文字记录。记录我对他们的观察。我对我儿子说,这是我以后留给他们的宝贵遗产。不过,他们是否想要,我就不知道了,反正我自己写得很高兴。王崇,我都写了三大本了。
王崇:哈哈,真好啊。有机会,还是先让我读读吧。不过T老师,我听到你的心理学同学称赞你,如果她们的妈妈也能像你一样愿意学习、分享就好了。我就在想,是啊,如果上一代人都像你这样,多好啊。但我也很清楚,你和大多数你的同龄人不一样。75岁的女性,在那个年代很多人没有机会受教育,更没有多少人可以成为新闻记者,成为报人。这是客观事实。
那么,一个知识女性,一个曾经的报人,她是如何看待年龄,如何看待生病,如何看待健康,是很不一样的。所以我说,如果可以借着自己的疾病,年老,把这些问题想清楚了,而且康复,你就可以告诉别人,原来年龄是这个意思,原来人还可以这样活。

T老师:王崇,听你说这些我很愉快,也很享受。关于活着的意义,我很清楚,仅仅为家里人活着,并不能让我精神振奋。我知道,一定还有别的。但我自己想不明白,需要找人聊聊。王崇,你一定要尽快把你的书写出来,我相信它会帮助很多人。
王崇:T老师,谢谢你的鼓励。写书这件事,对一个记者而言,原本不应该是个问题。如果把我过去的采访或写作收集起来,已经可以出版好几本书了。只是,这些似乎并不能完全表达我,特别是作为我的第一本书。

T老师:王崇,你的书大概是哪方面的内容?
王崇:这本书主要是介绍我和熊过去20年经历了什么,围绕着记者工作,孩子养育以及后来我们双双经历两位母亲离世这些具体事件。在这些事件中,我们是如何学习的,又是如何实践我们所学的。是我们这对夫妻在生了孩子之后,真实的经历和实践,也算是提供一个夫妻实践的样本吧。

T老师:那真是太好了。王崇,在出书这个问题上,你不能太理想主义。要抓紧写出来,哪怕是出版了再修正都很好。
王崇:是的,我很同意你的观点。其实,决定写这本书,与我们刚刚谈到的意义也是有关联的。
大约在我的孩子12岁左右甚至更早的时候,我观察他,得出了一个结论:我和熊这么多年,对这个孩子养育的方法基本是恰当的。即使他只有12岁,我都能确定,对于他的未来,我不需要任何担心。今年他15岁了,他对学习有热情,对自己有比较清楚的认识,对他人有感情能体恤,对世界充满好奇。有想法,也有行动力。
我这样说,并不是他没有缺点,但他真的是一个很好的人。而这一切,不是因为他比别人优秀。除了他自己的天性,更主要的,也是可以总结的,是我和熊对他的养育方式。
我不觉得我和熊很了不起,如果有更多家庭实践我们学到的方法,那么他们的孩子也会如此。对于这一点,我和熊深信不疑。这是最终让我们动笔写书的动力。

尤力卡


建议二:思维人活着的意义是什么


T老师:听你这样说,我真的很激动,也很期待。
王崇:T老师,我这样对你说,也有我的意图。今天,我们的对话涉及到很重要的话题:年龄和健康。在我看来,75岁只是一个时间概念,疾病也是我们通往健康的必经之路。只要方法得当,我们每个人都可以更年轻更健康。
如果哪一天,T老师,你通过学习,让自己更健康,你将会与我在谈论养育孩子一样自信而有说服力。你我都曾经是职业记者,尽管你已经退休,我也离开了报社,但那只是意味着我们会在更广大的舞台去影响更多的人。你可以想象,一定有很多人因为与你类似的原因,感觉自己日渐老去,疾病缠身。他们也有着与你同样的渴望,渴望健康而有活力地生活。而在这一点上,你大有可为。

T老师:王崇,我想听你多说说。
王崇:T老师,谢谢你这么信任我。那我继续说。自从我母亲过世后,我就一直对死亡、健康、疾病这些问题感兴趣。我也在想,人为什么活着,人活着的意义究竟是什么?搞清楚这些,也就能搞清楚健康和疾病等问题。
我以前也告诉过你,大学四年,我每周都去教堂,那个时候,我就想找这些答案。但是我没有遇到能够打动我的牧师,尽管那个时候我的确一心想把自己交托给某一条通往真理的路。但是,每次我在读《圣经》的时候,我的内心都有触动。再后来,我在读《心经》、《金刚经》、《论语》这些经典时,也有同样的触动。这几年,这种触动就更多。
我越来越意识到,我们活在世间的目的,其实是要显现我们每个个体里面的神性,借由我们所遇到的困境,通过完全的自我负责,自由选择我们应对这些困境的方式,将这部分彰显出来。
如果,我们相信我们每个人都是可以更年轻,更健康的,我们就会去实践我们所相信的。就像当年,我相信一定有不同的方式,养育我的孩子。所以我和熊不断学习,寻找与我们内在最相应的,然后实践。
因此,这几年我和熊在外分享,很重要的一个议题就是:重新认识我们自己。那个透过重重困惑,彰显出来的更伟大的自己。这就是我给你的第三个建议。

尤力卡


建议三:好好地去认识自己


T老师:王崇,我都听得懂,很受用。不瞒你说,退休后我把整本《圣经》又重新读了一遍,有些地方还去查英文资料,那时看得非常愉悦。尽管我也不是基督徒,但这些经典的阅读,本身就很启发人。你给我的第三个建议是让我重新认识自己,我明白你的意思。好像是认识自己,就是认识我们神性的部分。那王崇,你说说,在你眼里,我是怎样一个人?
王崇:好问题啊。当我还是一个年轻的记者时,我与你素不相识,你却在精神上给了我巨大的支持。这也同时展现出你是怎样一个人,你如何看待这个世界。你有自己的新闻观,价值观,你坦诚而正义,知道什么东西需要妥协,也知道妥协的边界。
同时,对于像我这样一个小记者,你真诚回应,表达观点。这反映了你是一个敞开的、信任他人和世界的人。还有就是你是一个平等的人,并不会因为对方是小记者就拿腔拿调,不屑一顾。
每次我们谈话,你都非常认真地听,然后去实践。你在退休后选择去学心理学,与更年轻的人一起学习、分享。你有一颗孩童般的心灵,永远学习着,吸收着。你让我给你建议,其实哪里是我给你建议,是你准备好了,我适当回应而已。本质上,是你自己要听这些话。
你说你遗传了你的母亲,常常会焦虑、担心。但每次我在报社大楼里见到的你,都是说话稳稳的,走路稳稳的,不急不缓,并且很幽默。所以,在你内心深处,有一个完全属于你自己的,稳稳的内在。

T老师:王崇,谢谢你啊,你说得太好了,帮助我看到自己。我还要加上一点,我这个人特别真诚,我不说谎,也不阿谀奉承。尽管也得罪了一些人,但我内心是坦荡的。这一点,我很欣慰。
王崇:T老师,你写了三大本你眼中的别人,你会继续写写你眼中的自己吗?

T老师:会的,会的。我刚刚想到,自从你不在报纸上写了,我也不再看报纸了。刚刚你说到记者工作,哪里都是阵地,都传播更好更健康的思想和理念。我也想到,集团有时会派人看我,我都推托了。确实现在身体不太好,也不太想见人。等我恢复了,我可以试着不再推托,借着他们来看我的机会,与大家聊聊。

尤力卡


后记


给T老师的三个建议,是我真心希望每个人去思维和实践的。每一条都是我的多年实践心得,也有很具体的方法。我想着近期集中精力,把书稿完成,未来我和熊将就这些主题,进行具体分享。感谢T老师打电话给我,也将此文献给所有上了年纪的父母。我的朋友们已经催促我们,希望有更多与老年父母一起参与的分享、聊天。


写这篇文章时,让我想起我在新西兰的忘年好友Soolee,她曾经也是一名记者,在新加坡和香港工作过。今年也70多岁,同样是每日看书,常常写作。个性鲜明,有自己的主张。我希望她有机会可以与我一起来中国看看,走走,分享。





关于作者:

尤力卡:曾任上海《新闻晨报》23年职业记者,编辑。家庭治疗师。“儿童中心”和“心世界”专栏作者。闲空妈妈。


熊乾佑:曾任上海《解放日报》报业集团记者、编辑。新西兰执业针灸师。家庭治疗师。闲空爸爸。



你说,谁家的日子
不是一堆琐碎和伟大
平凡人王崇和她的朋友们
像我这样一个平凡的人,要过好每一天是不容易的。王小波说,人生很长,所以一定要与有趣的人在一起。而我则常常感慨人生很短,所以要把时间花在与真正心灵的朋友相交。和他们在一起,向他们学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