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打算给未来合作的出版编辑写两封信,只是在这期间,又收到友人Z的微信留言,于是有了这第三封信。
生活总是充满鲜活的素材,滋养和激发着我们的心灵,有苦有乐,生机勃勃。下面的对话,让我有一种强烈的感受:给天底下所有的父母献花。
友人Z
友人Z:@尤力卡 我咨询件事情。
我妹妹的孩子,女孩,今年9岁,体制内三年级,成绩很好,大队长。按照我妹妹的叙述,大约一个月前,孩子在刷小视频时,刷到了一个影视剧的片段,简述一个未成年少女被一个成年男性侵犯的事情,被吓到了,一直处于惶恐状态。每隔几小时,就要确认母亲是否在身边,还要和母亲确认,自己是否会碰到这样的事情,如果碰到了应该怎么办。孩子自述觉得很痛苦,不愿意去想,但又总是在脑海中盘旋。
此外,孩子虽然学习成绩好,但在班里没有朋友。她的自述是,别人下了课都有要好的同学一起去上厕所,但她总是孤零零的,没有人一起。她问妈妈,为什么别人不愿意和她做朋友?
近一个月,孩子同时对“男女朋友”开始感兴趣,班级(三年级)有三对小朋友已经对外宣称是男女朋友,其中一对还约了今年春天去公园举行婚礼。孩子很困惑,回家后问妈妈,这样到底是对的还是不对的,她是不是也可以找个男朋友?
班级里上学期新来一位男老师,年近五十,但深得孩子喜爱。众多女同学都视其为男神,闲话时都表示很喜欢这个老师。我妹妹的孩子也很喜欢这位男老师,回家问妈妈,“我可不可以和这个老师谈朋友,他有太太,我算不算小三?”
最近,孩子近乎执着地在和妈妈讨论男朋友的事情,肯德基的小哥哥,商场里的男店员,只要她觉得好的,都会问妈妈,我可以和“他”谈朋友吗?
我妹妹对此表现出担忧和崩溃,一边向我叙述,一边忍不住哭泣。直问我孩子是不是心理出了问题,需不需要去看医生。我想知道,遇到这样的情况,我应该如何做。
尤力卡
我:@Z 妹妹与你的关系如何?她今年几岁,做什么工作的呢?她目前是单身还是?她是如何知道孩子看短视频的?孩子看的具体内容是否知道?先了解这些。
友人Z:妹妹比我小6岁,今年43岁。是一名公司财务。是我的堂妹,和我的关系不错的,这个妹妹和另外一个姐姐,我们仨从小一起长大,以往亲戚碰面时,彼此话比较多。妹妹目前在婚姻状态中,和先生关系融洽。
孩子看短视频,是孩子自述,孩子目前还很愿意和爸爸妈妈分享自己的想法,包括每天发生的事。孩子在学校的事情,对周遭的看法,都是孩子主动分享,她分享完,会和妈妈确认,“妈妈你听到我说的了吗?”,“妈妈你确实听懂了我刚才说的话了吗?”,“妈妈你千万不要和别人说这些。”……
小视频链接没有,孩子是在网络上看到的,估计是一个电影解说。孩子自述自己有强迫症,所有看过的浏览痕迹事后都要删除,不然心里就不舒服。
我:了解了,谢谢你告诉我这些具体信息。你希望从我这里得到一些回应,帮助你知道接下来可以为妹妹做什么。所以,对你的回应是基于你的这个需求。
问妹妹的职业,是不严密地评估一下她日常的思维习惯;
问与你的关系是看你对她是否有影响力;
问夫妻关系,是想了解,这个家庭可能的情况,丈夫的角色,以及爸爸在女儿生活、学习中可能的影响。
友人Z:近几年,我们姐妹之间几乎很少碰面,但如果遇到问题,彼此之间还是很亲密的。
我:孩子看的短视频内容,如果可能,最好父母具体了解一下。成人的解读视角不同,知道孩子究竟看了什么,害怕什么,解读的视角变了,对孩子直接的回应可能会很有帮助。当然,不用强求。
孩子愿意与母亲分享,这是好消息。从她说完话,总是“不断与母亲确认”,我也在感知,妹妹与孩子日常对话中,是理解多一些,还是直接给答案多一些。但至少,孩子在母亲面前,是可以发出自己的声音的。
友人Z:我妹妹的感受是,孩子很懂事。比如,孩子不止一次和母亲表达不愿意学钢琴,但都让我妹妹以“既然学了,就要坚持”为理由让她继续。这次我妹妹主动向孩子表达,如果她不愿意,可以停止学钢琴,孩子很欣喜地和母亲反复确认,“是真的吗?”,然后说,“妈妈你真好,但这次钱都付了,我就继续再学下去,等这阶段的课程结束后,如果我真的不喜欢,我就不学了。”
我:看得出来,你妹妹因为这件事,开始更关注孩子的感受,这说明这件事发生已经产生积极影响。
从你的这些信息看,可能你妹妹还不太清楚,9岁-10岁的孩子,通常是三年级,是一个人一生中非常重要的年龄分界,是一个人早期童年的结束。这个年龄的孩子突然意识到他们与父母不再是一体的,对生死、人活着的意义、人从哪里来、去向哪里……等等这些议题都会好奇、思考,甚至感受到不知道答案的苦闷。所以,孩子在这个年龄遇到这些问题,是好事情。
落实到具体做法上,如果你与妹妹关系不错,可以一起聊聊,她如何看待这个年龄孩子的害怕和可能的原因、经历?妹妹信任你,你可以倾听她。透过提问,让妹妹借着这个机会思考这些以前可能没有思考的问题。
尤力卡
友人Z:嗯,好的。
我:从妹妹对孩子描述的用词,比如“孩子比较懂事”来看,妹妹对儿童的理解还是比较传统的。我以为这是一个好机会。如果我们对于孩子成长中遇到的所有情况,都理解为“这是一个人成长过程中必然的经历”,成人就可以安稳下来,通过对话,了解孩子、理解孩子、陪伴孩子。
看完描述,心里蹦出来的第一个念头就是:父母一定要出手管理孩子对电子产品的使用。(我其实想说的是,把手机从孩子手里拿下来。)但是,这不能作为第一步的行动。
行动的第一步是:与孩子重新建立关系。
关系重建后,我的态度非常明确:电子产品的管理一定要清晰坚决,方法是温柔地、确定地、一步步地推进。(我们的书中有详细的介绍,一步一步,非常具体的操作方法。请原谅我无法现在分享,原因是陪伴比解决问题更重要。)
妹妹和妹夫若借着这个机会学习,研究和创造更多有意义的家庭生活内容,在我看来,恰恰是这件事给这个家庭可能的转机。
关于孩子谈论男女朋友、结婚这些事。你读过孙瑞雪老师的《捕捉儿童敏感期》这本书,你知道,儿童的、“婚姻敏感期”普遍出现在孩子6岁左右,是一个正常现象。三年级的孩子与6岁孩子不同,再度且普遍地谈论这些内容,我会带着更多的好奇观察、了解学校教育、家庭养育遇到了什么问题。
通常,如果学校教育无法满足孩子的精神需求,看看家庭养育是否可以补充。若时机成熟,这个家庭也可以考虑重新为孩子择校。不管是否会走到这一步,家庭养育依然是父母工作的重点。
我个人的经验是,具体问题的解决之道必须高于问题本身。寻求直接、快速的解决办法,效果往往都不太理想。借着孩子所遇到的困境,重新思考我们养育孩子的总体设想和大方向,再着手回应具体问题,才可能带来新的变局。
好消息是,你妹妹还有你这位姐姐可以聊天,陪伴、缓解她作为母亲的焦虑。所以,值得信任的家庭支持、团体支持在当今家庭养育中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
友人Z
友人Z:我觉得这次对我也是一种触动,我也在从中感受和学习。
我:是什么触动了你?
友人Z:一方面,我想到了自己,也是从小女孩儿长起来的,小时候的我也是个心思敏感的人,也找不到可以分享感受的人,所以我写日记,每天不停地写,觉得写日记是我一天中最幸福的时刻。
另一方面,我也想到了我养育我自己孩子的过程,我没有做好当妈妈的准备,我的成长遇到瓶颈,自顾不暇,有时候错过了对孩子成长的陪伴。
我:你怎么看你此刻对我说的这些?如果你妹妹有机会听到你的这些感受,并且也分享一些当她是小女孩时的感受和经历,会发生什么呢?
你说得很好,我们都“错过”了一些东西,那意味着,我们注定还会“错过”其他东西,那也意味着当我们意识到“错过”了什么的时候,我们永远都不可能错过真正的成长。况且,你我都还活着,还在过程中,父母对孩子的影响是一辈子的,我们暂时还不能脱身。好惨!
……
我:有些具体做法的回应,看看是否可以试试:
可以问问孩子,她欣赏那位老师什么?欣赏肯德基哥哥什么?
通过孩子的描述,可以进一步了解认识这个小女孩。一个人欣赏什么品质,说明她内在有什么。进一步地,可以问问小女孩,她想成为怎样的人?
女孩睡觉前,妹妹或妹夫是否陪伴女儿,给女儿讲故事?或者聊聊天,这是直接可以操作的日常养育内容。如果女孩现在还有恐惧的现象,比如每隔几小时要确认母亲是否在身边,可以在女孩睡熟后,在她耳边轻轻地说:“***(孩子名字),你很安全,爸爸妈妈很爱你,我们会保护你的……”(可以自己根据实际情况发挥)。
妹妹的女儿长相是怎样的?平时喜欢什么?动作是慢些还是快些?可以发孩子的照片给我看看。
妈妈观察下来,觉得女孩为什么没有要好的同伴?妈妈是否知道这部分家长是大有可为的?
友人Z:女孩自己的说法是,坐在她前面的女生几天前还答应做她的好朋友,这两天突然又和别的同学一起玩儿了。妹妹的孩子对那个女生说,“如果你有什么需要我做的事情,我还是会为你做的,我们继续做好朋友好吗?”然后我妹妹就说,“你为什么要那么卑微?”
我:你妹妹因为心疼女儿,对女儿的行为下定义太早,可能也给女孩带来了一些压力。
友人Z:这个我也感受到了。
我:我也很好奇,妹妹为什么会那样说女儿,她经历了什么?
尤力卡
友人Z:妹妹的孩子原来有一个自认为是好朋友的女孩儿,是我妹妹好朋友的孩子,两家单独碰面的时候,两个孩子玩得很好。但有一次,几家孩子一起碰面,我妹妹的孩子发现那个女孩儿撇下她去和别的孩子一起玩,她就不开心了,觉得那个女孩儿不再是她的好朋友了。
对了,我回应你上面的提问,妹妹的孩子动作不快,有时候会有点拖拉的。
我:从照片看,女孩可能会动作慢一些的,这是她的个性。女孩比较缓慢、安静、善良。
你刚刚提到的女孩之间的交友问题,如果是好的学校教育内容,直接可以作用于孩子的心灵,对同学间相处是有帮助的。如果学校教育暂且不能期待,有界限和懂规则的家长,也是可以支持到孩子间的交友。儿童的交友问题是成长过程的重要问题,需要成人的帮助与适度介入。
补充说明:关于孩子交友、相处矛盾的处理、干预,我有过帮助几个女孩沟通和解决问题的经历,因为遗忘了,没有写进书稿。我也有过面对闲空在中国学校遇到的同学间相处困境,试图与校方沟通,成效不佳的沮丧经历。也因为一些原因,没有写。在整理这段与友人Z的对话时,突然回想起来。心中更感到,促进、帮助更多成年人(包括教师、家长),学习表达、尊重界限是很重要的。
孩子的父亲
友人Z:@尤力卡,我把你和我的对话发给妹妹、妹夫。
这是孩子爸爸的回复:
你好,我是孩子的父亲。从孩子发生这件事以来到今天,我意识到不是孩子的行为出了问题,而是我们做家长错误的因,而导致孩子现在的果。我自己从小是在打压和骂声中长大的,并且我认为我童年美好的回忆可以说是0。所以最初是希望可以给孩子一个和我完全不一样的童年。
起初我也是这么去做的,但随着时间一点点改变,我越来越发现当我在家庭环境中遇到困境时,我会无意间用我童年父母对我的那套方式来对待现在自己的孩子。前几天我在女儿无助和迷茫眼神中仿佛看到了我自己童年的影子,其实真的病了的那个人是我自己。现在我对孩子将来没有过多要求和过高的期望,只是希望她可以顺利上个大学,将来可以找一份相对稳定的工作,仅此而已。
我:爸爸的回应让我震撼,浑身起鸡皮疙瘩。对你@友人Z, 心怀感激,觉得一个女孩被你救了。
友人Z:这是我妹妹的回复:
我:请转达你妹妹、妹夫,他们的回应令我感动。他们很爱他们的女儿,也非常尽力,这是我能感受到的。他们只是需要学习一些新的方法,过去他们只是不知道,不必自责,不要失去陪伴孩子的力量。孩子还小,他们有大把的机会,祝福他们一家。
熊:@友人Z 你给了这个孩子一个机会。这个孩子给了父母一个机会。
友人Z:发生这件事后,妹妹他们第一求助的是双方父母,得到一致的责骂,有对他们的,也有对孩子的,说她花痴。我听得心头一口老血喷出。
我:女孩有你这位姨妈,已经是女孩的福气。世间万物,就是这样安排的,还要吐血?否则,我们的存在还有什么价值?可以提醒你妹妹,以后不要把女孩的这些事讲给长辈听,他们帮不了,还会因为无助感有损于孩子。也不要责备长辈,他们已经完成了他们的使命。不要再期待。
友人Z:转告了。
尤力卡
我:可以借此事的发生,多陪伴孩子,聊聊他们自己小时候交朋友的事,有趣的,失望的。晚上陪伴孩子入睡,讲故事。孩子现在看什么书?家庭晚餐谁做?餐后如何度过晚上时光?
友人Z:我妹妹回复:
我:请妹妹和妹夫好好重新筹划一下,可否自己小家庭独立安排生活,与老人适当分开一点。孩子阅读的内容可以再细致些、再贴近生活一点,我空了找找,推荐一些。
友人Z:我妹妹回复(女儿欣赏那位老师什么):
我:可以请妈妈从女儿对老师的喜欢中,找到女儿的品质和喜好,并且与女孩一起,把这些品质都写下来。
友人Z:我妹妹回复:
女孩的母亲:
友人Z:看到妹妹的回复,我更感恩我老公对孩子的付出,能为了孩子的教育,放弃所谓的名牌附小,搬家……但我也清晰看到,孩子十岁时,我沉浸在自己的伤痛和失望中,把对自己的失望投射到孩子身上,并通过语言和行为的暴力磨过那些日子。
我:有谁能体会你那时的心痛和不容易呢?不如好好看看自己,在那个时候,还在工作,照顾孩子和家庭,没有放弃。人生的故事从来都不是只有一个面向。
友人Z:嗯,我也在成长。我现在也在学着先照顾好自己。
我妹妹的回复:
我:所以,我非常同意熊说的,这个孩子给了这对父母一个机会,学习新的思维,新的养育方式。
我们对孩子,对教育都有很多好的愿望,但还没有机会将好的愿望落实到具体的行为、言语上,因此我们的愿望有时会显得过于随意,停留在说教的层面。另一方面孩子在快速成长,我们的希望还没有落实到具体行动上,他们就长大了。
在这样的事实面前,遇到困境,若家长:
安静地陪伴自己。
转换思维:过去我没有学到好的方法,因此今日遇到这些情况。幸好还有很多机会,全家人一起学习新的方法。
观察自己的不高兴:我知道我不高兴,但真正的原因是什么?是看到自己的不足之处不高兴?还是因为心疼孩子而不高兴?
尤力卡:
友人Z:@尤力卡 有什么书推荐我妹妹和妹夫看看?有没有什么书籍推荐我看看?
我:是妹妹自己提出的?
友人Z:是我想的。
我:读书是非常好的,低成本的自我成长方法。只是,以我的经验,不同的人,不同的阶段,需要不同对待。如果你妹妹和妹夫没有提出想看什么书,可能当下的他们,还不适合推荐。但你的心意我相信他们都收到了。阅读的时机、材料、方法是很重要的。比如,如果他们过去并没有养成阅读的习惯,也没有理清楚自己究竟想要什么,那么推荐的书可能会成为他们的负担,更惧怕读书。但我会想一想,看看有什么感觉,先不急。
现代人都很忙,特别是那些还没有养成阅读习惯的人,找到适合自己的读书会,与大家一起在固定的时间读书,并且有人带领,是不错的切入。这是我的想法。
有很多很不错的书,究竟什么适合他们当下的情况,没有他们具体的需求和目标,我会保持谨慎。比如,是推荐儿童教育的,还是个人疗愈的,还是夫妻关系的……
如果我们的书出版了,我也会推荐我们的书。我和熊写书的想法就是:没有阅读门槛,真实,以聊天的形式,大量案例配合少量理论,简单可操作。这些当然是指我们已经实践,并且行之有效的。至于我们自己遇到的困惑,我们也真诚地提出来,即使不能助益大家,至少也能反映当下中国年轻一代家庭的一些共同经历。当然这是我们的初衷,是否做到就不一定了。只能留给读者评说了。
@友人Z 至于 你希望阅读的书,我也很愿意推荐,就不知道我是否有能力推荐。当然,还是那样,在推荐前,你可能也需要花些时间想想,你的目标和需求是什么?这样会更有自己情感的推动。想到这些,先写到这儿。也想听听你家人对这件事的看法。
友人Z的家人:
友人Z :转我老公的看法:
友人Z:
友人Z :今天和我妹妹聊,她提到很多我小时候的事情,我都不记得了,但她却记忆深刻,我觉得很有意思:
小时候,她暑假到我们家住,我老妈给了我50元,让我一周每天给她买一支雪糕,结果我周一晚上就带她去了新华书店,然后指着《围城》和《基督山伯爵》,说我想买这两本书,正好50元,如果她同意,我们就不吃雪糕,如果她不同意,我就还是每天给她买雪糕。如果买书,她不能告诉我老妈。结果她同意我买书,但周末的时候又忍不住告诉我妈她没吃到雪糕,结果我妈把我臭骂一顿。
她暑假做作业,嫌太多,我非常高兴地帮她全部都做掉了,还和她说,我最喜欢做题目,以后有什么她不想做的题目,我都可以帮她做掉。她到我家来玩,她想玩过家家,我和她说,我们玩背省会城市,看十分钟内谁背得多,如果她能超过我,我就请她吃雪糕。这些事我一件都不记得了,但突然觉得,原来我小时候曾经那么好学。
我:你做得太好了,这是多么好的陪伴啊。讲这些事,你妹妹慢慢地,就没有那么焦虑了,对孩子的陪伴能力也会增加。
这两天看到你妹妹、妹夫那么快地清晰,是他们需要调整,而不是急着带孩子去见医生。妹妹和妹夫的快速自省,让我敬佩。
看到你们姐妹间可以这样聊天陪伴,觉得这样真好。我想到可以借着这个新鲜的案例,写两句,因为我真的可以看到这个家庭未来可能的变化,孩子的变化。我也确信,中国接下来会进入更深入快速的改变,像你妹妹家这样,一个一个具体的家庭发生改变。
友人Z妹妹:
我:基于我做记者的习惯,我希望越来越多的家长,家庭,发生改变。所以想问问,我是否可以匿名借用你们的材料写作。过去大家在报纸或公众号看到的文章,都是在当事人愿意帮助更多人、更多家庭变得更好的意愿下完成的。当然,如果你们不同意,也不要有任何拒绝我的压力。
友人Z :嗯,我没有问题,我妹妹那里,我问问她先。
我妹妹回复:
我:代我谢谢你妹妹,你们的心意我都收到了,不用客气,但我不是什么专家哈,有什么希望讨论的,欢迎留言。
我的自我定位是,从业16年的妈妈。马上要跨入从业的第17个年头了。能活到今天,真是可喜可贺啊。要给天下所有的父母献花。说白了,我们是在为未来的社会,未来的企业,未来的家庭养育人……想想都是了不起的惊天动地的大事业。
尤力卡:
教育要形成有建议性的话题和方向,而不仅仅是无奈、委屈和抱怨。我们希望更多的人回到内在,关注与我们切身相关的主题。有交流,哪怕是争论,都会带来创造的可能。
我和熊真的感觉中国已经迎来属于自己的发展机会,这种感觉不仅来自于过去几年我们住在新西兰的体验——我们仍有很多可以向西方发达国家学习,并且从他们的成长代价中反思,汲取经验。也同时注意到中国的某些变化与需求: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找不到工作,越来越多孩子抑郁、厌学。
如何看待这些看上去不那么令人愉快的消息,我以为,这其中恰恰暗藏着中国新一轮的发展机会——人们正在用他们实际的感受与体验,呼唤更细微、更真实、更深入的人与人之间沟通和服务的品质,以适应和发展我们的内在,我们的家庭,和整个国家。
这是我们以为的,即将到来的中国机会。它“迫在眉睫”,至关重要,让人期待。
我对友人Z回应的原则:
帮助友人Z安定,让她发现自己有意愿、有情感、有能力可以好好地陪伴妹妹。
这也是我非常看重和珍惜的——让更多的人体验到安静、真实和建设性对话的可能性,发展出与他人深厚的关系。
我以为,这也是解决当下年轻人就业困难的关键。也能帮助更多年轻父母重新聚焦自己内在,重建亲子关系。发展亲人、友人、邻人、同事、客户之间更真实有效的支持体系,抛弃“害怕他人看到自己不完美”的顾虑与假象的旧思维模式。
尤力卡,曾任上海《新闻晨报》23年职业记者,编辑,从业16年的妈妈。
熊乾佑,曾任上海解放日报报业集团记者、编辑。新西兰执业针灸师。从业16年的爸爸。
尤力卡
如果,您就是那位与我们未来有缘合作的出版人/编辑,真诚地邀请您联系我们,让我们成为合作者,成为伙伴。联系方式见下方邮箱。也欢迎了解我们的朋友真诚推荐,感谢。
欢迎留言、联系或写信。
xinshijie1010@126.com
回应来信会采用匿名刊登方式,希望大家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