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湖 黑颈鹤站立在即将被淹没的巢上(摄影:智华)
引言:2009年,“乡村之眼”就已经来到青海湖畔,开展了一次以“每一个鲜活的生命”为主题的纪录影像培训班。学员们创作出了包括智华的《我和大天鹅》在内的十部影像作品,此篇文章为该项目的回顾。2023年,在青海湖景区管理局的支持下,“乡村之眼”再次回到青海湖边,这一次学员们拿出了5部作品。15年过去,智华的伙伴多了“泉湾影像小组”,他们结伴拍摄,结伴给黑颈鹤筑巢,越来越多的人正参与到青海湖生态保护和国家公园创建的队伍中。
编辑|杨茸茸
文|吕宾 郭思宇 黄膺
图|来源于项目资料
01
“所有生命都希望鲜活的活着”
学员们纷纷拿出自己手中的“新式武器”,现学现用(资料图,左为智华)
02
“要保护什么”
保护是为了人类,而只保护对人类“有用”的生命吗?学员扎西很不认同这样的观点。他说,在藏族人心中,所有生命都一样,都是平等的。人类不应该划分一二类保护动物或植物,更不应该根据人类的喜好和价值判断决定哪种生物该保护。
这是藏族人们千百年来在高原上积累的生存智慧,演变为一种万物平等的生态伦理观念,这就是藏族人们心中一直延续的对于生命最本真的看法——万物都是平等的。
"谁来保护?"
"怎样保护?”
扎西举了一个例子:在他的家乡年保玉则——藏区最著名的神山之一,他小时候从来没人在山下的圣湖里洗东西,也没人在湖边的森林砍树,当地所有人都有这样的意识。但现在,水里开始出现了垃圾,并且越来越多,很多年轻人觉得“传统的东西”都是陈旧的。而当地社区传统和信仰一旦丢失,对建立在此基础上的保护来说是最可怕的事情。
因此在扎西看来,有三种主要的保护方式:一是保护和传承传统文化,比如“万物皆平等”的观念;二是尊重信仰,尤其是在有信仰传统的地方从事保护工作,要牢记“每一个生命都是鲜活的”,教育人们尊重每一个生命;三是用现代的科学方法和理念,比如设立保护 法律、政策,或者用一些科学的设备监测和研究动植物等。
“为什么要保护自然?”
很多人觉得保护自然就是为了保护我们人类,其实不是这样的。扎西觉得,“松芭喇纳唐吉嘎”不仅是一个哲学概念,或只是一个文字上的东西。“每一个鲜活的生命”都是需要去细心观察的。
“人悲伤的话是一年的事,鸟类痛苦的话一生都会痛苦的。”这是一句藏族传统的谚语。扎西的父母曾经给他讲过很多关于家乡年保玉则地区“冲冲”(藏语:黑颈鹤)的故事,扎西也把这些带有些传奇色彩的故事讲给了大家听。
在年保玉则的湿地,每年春天黑颈鹤都会飞来住上几个月,11月左右又离开。有时候,当年刚出生的幼年黑颈鹤可能还没长大,不能跟着父母飞走,父母就会做一个草堆,把孩子留在当地。
扎西声情并茂为大家讲述黑颈鹤的故事(资料图)
牧区的狗看到草堆后,它们会把草堆扒开吃里面的小黑颈鹤。如果牧民看到哪里草堆特别多的话,会为了保护黑颈鹤而主动远离这里扎帐篷,让狗没有机会发现这些还未成年的小鸟。
一天晚上,扎西家里的狗跑出去咬伤了一只成年鹤。第二天在鹤群要飞走的时候,发现有一只怎么都飞不起来,于是所有的黑颈鹤都落下来,等着它能飞上天,如此反复了很多次。到晚上鹤群都飞走了,只留下了三只,两只大的,一只小的,它们在一起仰着头叫着。太阳快落山的时候,爸爸也终于带着小黑颈鹤飞走了,但是妈妈由于受伤无法离开。于是,那个冬天,扎西一家把她养在家里。
冬去春来,来年4月的一天,黑颈鹤妈妈开始不断地在房屋附近的草丛中叫着。那天傍晚真的飞来了一群鹤,那是每年都来年保玉则的鹤群。其中一只突然从天上俯冲下来,直直地奔向那只留守的母鹤,他们倒在了草丛里,长脖子缠在一起!一位很有见识的老喇嘛说:他们因为彼此太思念了,所以抱在一起就晕过去了。到天黑的时候,两只黑颈鹤还没有爬起来。人们走到他们身边时,发现两只都死去了……
不管这个故事的真实性如何,在长期的相处中,人与自然之间形成的深厚感情都是毋庸置疑的。尤其在圣洁的雪域高原,人对动物、对自然的观察之细腻,情感之丰富更是显得突出。
“其实每一个生命都是有感情的”,扎西说。
回过头来看保护工作,来看这次拍摄的“任务”,是为了保护站吗?是为了用林业局发给我们的摄像机交作业而去拍片子,还是你确实在关怀一个“鲜活的生命”?无论它是青海湖边的普氏原羚也好,黑颈鹤也好,或是其它一些没有名气的动植物。我们都应该用心去想想:这也是一个生命,我有多大能力可以去帮他呢。
| 推荐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