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在全球化浪潮的冲击下,乡土文化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与变革。乡村之眼秉持着“让现代看见乡土,让乡土启发现代”的愿景,长期致力于乡村影像的记录与传播,力求为乡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本次【北门回望】红河专场活动,正是在此背景下应运而生,旨在深入探讨乡村影像在文化记录、传承、传播、社区发展以及应对气候变化等方面所发挥的作用,及其对乡村社区和外界交流互动产生的深远影响。乡村之眼通过对切龙中寨的深入调研与过往项目的探讨,为我们呈现了一幅乡土文化传承与发展的生动画卷。在乡村之眼等组织的努力下,乡村影像正逐渐成为推动乡村发展的重要力量,为乡村社区注入新的活力与希望。
文 |杨茸茸|谭玉梅|李旭东
排版|谭玉梅
图|杨红梅
活动开场:影像与乡村关系的深度思考
陈学礼老师
活动伊始,主持人陈学礼老师便抛出了一个引人深思的问题:外界拍摄的影片与社区之间究竟存在着怎样的联系?这一问题不仅触动了现场观众的内心,也引发了大家对乡村影像价值的深入探讨。陈学礼分享了其研究生在文山拍摄跨境新娘时所遭遇的困境,小伙子的质问“你拍片子对我们有什么帮助,能够给我们什么?”让拍摄者研究生无言以对,甚至一度产生放弃拍摄的念头。这一真实案例揭示了乡村影像拍摄过程中,拍摄者与被拍摄者之间的矛盾与失衡,以及外界拍摄可能对乡村社区造成的影响。
随后,陈学礼老师通过藏族姑娘智利多玛(音)的故事,向我们展示了乡村影像的另一种可能。智利多玛在参加乡村之眼的培训后,通过拍摄母亲的日常生活,重新认识了母亲的辛勤付出。这一案例生动地诠释了乡村影像对于拍摄者自身文化认知的重塑作用,同时也为乡村影像在乡村社区内部的文化传承与交流提供了新的思路。
01 从梯田变迁看乡村发展
在展映现场分享的车志雄大哥
在观看了纪录片《大哥》后,哈尼多声民歌省级非遗传承人车志雄作为影片中的主人公,分享了自己对梯田变化的深刻感受。梯田作为哈尼族传统农耕文化的重要载体,其兴衰变迁不仅反映了时代的发展,也深刻影响着乡村社会的人际关系。车大哥回忆起小时候,父亲那一代人为了开垦梯田辛勤劳作,那时梯田是哈尼族人民赖以生存的根基,人们互帮互助,共同维护着这片土地的生机与活力。然而,随着时代的演进,2015年左右,梯田逐渐被荒废,年轻人纷纷外出打工,乡村人口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如今,梯田的荒芜不仅意味着土地资源的闲置,更象征着传统农耕文化的逐渐消逝。
陈学礼老师进一步指出,梯田的变化引发了乡村人际关系的深刻变革。过去,人们在共同耕种梯田的过程中,形成了紧密的社区联系,互帮互助成为了乡村生活的常态。而如今,随着梯田的荒废,这种传统的人际关系模式逐渐瓦解,乡村社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车志雄对此深感忧虑,他担忧再过几十年,乡村可能会逐渐消失,梯田文化也将成为历史的记忆。
红河项目负责人李旭东介绍了乡村之眼与红河的结缘,即2018年的“光影红河”影像培训项目,该项目由红河县政府、山地未来、阿拉善基金和中国发展基金会共同发起,旨在通过影像培训,提升乡村社区骨干的文化记录与传播能力。车志雄当时是作为项目参与者之一,在这次项目中获得了一台摄像机,从此开启了他的影像记录之旅。在过去的七年里,车志雄坚持不懈地记录着切龙中寨的传统文化与生活点滴,至今已累积超过10T左右的素材,内容包括文化、生计、社会、自然各个维度,他希望通过这些影像资料,让子孙后代能够了解家乡的过去,传承哈尼族的民族文化。
同时,车大哥也分享道,自己拍摄的影像与外界拍摄的有着本质区别。作为本村村民,他对村里的人和事了如指掌,能够以自然、真实的方式记录村民的生活。村民们对他的拍摄也十分支持,因为他们相信这些影像将成为后代了解家乡的珍贵资料。相比之下,外界拍摄往往会给村民带来陌生感和疑惑,有时甚至会干扰村民的正常生活。
04 观众互动:深入了解拍摄历程与文化影响
05 走出去与引进来:乡村发展的新机遇
07 气候变化:乡村发展面临的新挑战
王千帆老师说气候变化已成为切龙中寨乡村发展面临的重要挑战。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村庄的降水减少,水资源短缺问题日益严重,这对依赖梯田农耕的村民生活产生了巨大影响。为应对气候变化,乡村之眼组织了相关培训,引导村民共同探讨应对策略。村民们通过集体议事,重新恢复了废弃的水规,这一传统智慧在应对气候变化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车大哥说通过气候变化培训,村民们对环境问题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更加意识到保护梯田和传统文化的重要性。他希望在外部资源的帮助下,村庄能够更好地应对气候变化,实现可持续发展。
活动总结:影像赋能乡村发展的未来展望
感谢 璞玉书店 和 勐海深山老林茶业有限公司 对本次活动的大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