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报名|兰则╳旦增╳陈学礼╳吕植╳吕宾:“北门回望”现代遇见乡土

民生   2024-06-09 14:43   云南  


引言

2016年,乡村之眼和青年影像行动者合作,发起“荧光计划”放映活动。2024年5月,乡村之眼与璞玉书店联合发起“北门回望”现代遇见乡土对话系列活动,从6月到9月,围绕乡村影像进行每月两次的展映与对话。
当现代遇见乡土的时刻,正是让乡土启发现代的时刻。“荧光计划”主题系列放映活动发起八年后,乡村之眼期待通过放映+对话的活动形式,促成从简单的影片观看到多元视角的深度对话,让我们与乡土之间相互更加拉近距离进而抵达,从而探索更多相互理解的途径与可能。
在首场活动中,我们选择了创作于2010年的影片《牛粪》,并有幸请到了牧民创作者兰则、山水自然保护中心的创始人吕植、人类学学者与纪录片工作者陈学礼、以及乡村之眼公益影像行动计划发起人吕宾来到现场,对话14年后从一部影片看一个人与社区的成长,以及隐含的时代变迁。(具体活动信息与报名通道详见下文


活动策划 / 文案晏舒曼

排版 / 海报璞玉书店





活动缘起


20世界90年代初,“妇女生育卫生与发展”项目在云南省澄江县和陆良县的四个乡镇试点展开,项目中采取了一种名为“Photovoice”(照片之声)的参与式研究方法,旨在让农村妇女通过摄影来表达自己的生活。它标志着参与式影像实践在云南的开始,通过这种方式,影像成为了社区成员发声和倡导变革的有力工具。


在2000-2009年间,在云南省社会科学院的白玛山地文化研究中心在郭净研究员的主持下,发起了“社区影像教育——学习我们自己的传统”课题与“云南·越南社区影视教育交流工作坊”项目,鼓励当地村民拿起摄像机记录自己的生活和文化遗产。


受到这些早期项目的启发,山水自然保护中心在2007年发起了“乡村之眼:自然与文化影像纪录项目”第一期培训班。在西部乡村地区支持农牧民用影像记录家乡的自然生态、文化传统以及现代化和全球化影响下的生活变化。2015年,云南乡村之眼乡土文化研究中心正式成立,继续在云南、青海、四川、广西等地的多个乡村社区中实施参与式影像实践,通过在地培训、纪录片拍摄、流动放映和社区互动等方式,促进当地民族对自己文化价值的认识,激发社区行动,进行在地的文化保护与发展,并留下一批宝贵的乡村影像。




活动介绍


2016年,乡村之眼和青年影像行动者合作,发起了“荧光计划”放映活动,经过多年的反思与沉淀。在2024年5月,乡村之眼与璞玉书店联合发起了“北门回望”现代遇见乡土对话系列活动,从6月到9月,围绕乡村影像进行每月两次的展映与对话。乡村影像作为纪录片,可以借助村民视角呈现真实的当代中国乡村多元面貌;影片之外,乡村影像还可以是地方档案的当代形态、社区行动的有力工具以及自我教育的实现途径。


在映后对话的环节,我们将不断邀请村民影像创作者、人类学家、纪录片行业从业者、社会组织机构人员、高校师生,以及社会公众等多元社会群体,以影像为桥梁,进行乡土与现代的对话与理解。交换视角,洞察彼此的世界,内观自省,反观自己的生活,当现代遇见乡土的时刻,正是让乡土启发现代的时刻。



首场活动


在首场活动中,我们选择了创作于2010年的影片《牛粪》,并有幸请到了牧民创作者兰则、山水自然保护中心的创始人吕植、人类学学者与纪录片工作者陈学礼、以及乡村之眼公益影像行动计划发起人吕宾来到现场,对话14年后从一部影片看一个人与社区的成长,以及隐含的时代变迁。


没有牛粪的日子是我们自我遗失的日子,是给我们生活带来灾难的日子,也是我们与大自然为敌的日子。到那时,我们的慈悲心与因果观,善良的品性都将离我们远去。

——兰则自述


来自青海果洛藏族自治州久治县白玉乡的牧民兰则明确表达了自己的警醒与忧虑,牛粪与牧场生活种种紧密相连,被外人误解为肮脏的牛粪,在牧民的生活与心灵中则是具有温度的洁净之物,兰则借由影片所传递的牛粪与牧场生活、牧民心灵的距离远近的改变,正是对于草原的生态与文化变迁的有力描摹。在创作所唤起的自省中,兰则选择用种草行动来回应草原生态修复与生物多样性的保护的使命感召。而在映后的对话中,我们将邀请兰则在现场讲述自己作为牧民的人生旅程,以及从学者的视角,开启科研成果与传统知识的对话。



主题

牛粪的温度

“北门回望”现代遇见乡土——对话系列01


时间

2024年6月16日

[周日]19:30-21:00


地点

璞玉书店

昆明市东风东路86号C86山茶坊


参与方式

扫码报名

活动嘉宾

兰  则

《牛粪》导演

旦  增

乡村之眼牧民影像网络推动者

陈学礼

云南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副研究员

吕  植

北京大学教授

吕  宾

乡村之眼公益影像行动计划发起人

活动预告

“北门回望”

现代遇见乡土对话系列

乡村之眼╳璞玉书店联合发起

2024年6月-9月


在这个夏天,我们将重映多场乡村之眼经典影片,邀请相关创作人员来到现场,联动多元群体在映后环节进行对话。首先预告的是在6月29日开展的活动,将邀请云南省怒江州泸水县片马保护区的巡护员六普携带他的影片《我的巡护日记》来到现场,影片展现了巡护工作的日常,以及在巡护生活中无处不在、无所不包的地方性知识。每一位深谙与保护区内所有生灵和谐相处之道的巡护员都是浑然天成的人类学家,而借助影像工具的表达,远在城市的观众也得以瞥见他们巡护生活的印迹。


在后续活动中,我们会围绕乡土生境、乡土生活、乡村中的女性、乡土档案等多角度组织系列影片放映与映后对话活动。期间也会设计特别活动的专场,挑选从外在视角看待村庄的影片,邀请创作者和生活在影片所涉及的地方的人一同来到现场,在保持本土表达的同时体现不同群体对于乡村的多元呈现,以及他们之间的对话。


合作学者

郭   净

云南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

文化多样性保护,影视人类学,非虚构写作

吕   植

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

动物学、生态学、保护生物学、生物多样性保护研究

向   丽

云南大学教授

马克思主义美学,审美人类学

陈学礼

云南大学副研究员

影视人类学,民族志电影拍摄

寸   炫

云南大学助理研究员

影视人类学、缅甸华侨研究,民族志电影拍摄


品牌支持方

勐海深山老林茶业有限公司

云南大学文学院审美人类学研究所

朗森印艺


首场合作伙伴

年目仓

年保玉则生态环境保护协会

北京市海淀区山水自然保护中心


在地支持

大观书店

附近书店

博旅书馆

HOOKID

燕居打样行

野木扶疏

蛋壳面包

上山喝茶

真高兴咖啡

CAT&APPLE

烈烈庆祝

五里咖啡

禁止跳海

卡夫卡咖啡

塞林格咖啡

AME禾木

弥里有乐

然妈饼干






 | 推荐文章 | 





乡村之眼
助力自然保护与文化发展的行动者,用影像记录、传承和传播乡土智慧。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