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湖牧民摄影师培训班纪事(七)|娘俄加

民生   2024-06-04 19:40   云南  

夏季牧场(摄影:娘俄加)‍‍‍‍‍


引言去年8月,“乡村之眼”三位老师对青海湖周边十个站点进行了考察,为“青海湖牧民摄影师培训班”项目做准备。考察点包括青海湖3个地方管理分局和6个保护站。三个月后的培训中,原本作为翻译的刚察县牧民娘俄加,因学员们普通话都很流利,便作为学员加入了这次项目的影视创作学习中。在剪辑培训过程中,他与青海湖边的大家成为朋友,共同关注青海湖生态,他的影片有关于自己的放牧生活,与天地牛羊朝夕相伴,牧民生活即生态。


编辑杨茸茸

娘俄加拍摄提供




01

娘俄加的讲述

去年8月,旦增、焦小芳、黄成斌三位老师为“青海湖牧民摄影师培训班”项目在青海湖周边的十个站点作了拜访考察,其中包括3个地方管理分局和6个地方保护站。三个月后的正式培训上,家在离青海湖不远的刚察县吉尔孟乡的娘俄加,被邀请到培训工作中担任翻译。后来发现学员们基本都能进行基础的普通话交流,娘俄加也就跟着大家一起学习,拍摄自己的影像作品。在这次的剪辑培训中,他和青海湖边的巡护员完德扎西、多杰措姆、牧民布项杰和僧人阿克智华、洛桑成力成为好友,和他们一起关注青海湖的生态,成为生态保护道路上的同行者。
娘俄加去年刚从吉美坚赞学校影视班毕业,这次的项目中,他的素材拍了200多个G。这次他创作的影片,作为项目成果之外,娘俄加想拿到世界游牧短片展上继续投稿冲奖。去年他创作的《迁移》入围此影展,毕业后他回到家里学习着去当一名牧民,并把这个过程记录了下来。以下是他的讲述:‍‍‍‍‍‍‍‍‍‍‍‍‍‍‍‍‍‍‍
虽然我没有生活在青海湖边,但是我们去县城的话,每次会看见青海湖。对我来说,青海湖我每年都去。去拍照,因为青海湖的风景特别好看,也有点羡慕青海湖边的一些牧民,他们每天都可以看见青海湖,真好。
智华是我们当时参加培训班的时候认识的,他也跟我们讲过一些保护大天鹅的事,我也看过他的一些关于保护大天鹅的文章。这次“青海湖牧民摄影师培训班”里,他做完这个片子,我看了之后也是真的很佩服。他保护大天鹅已经有十年多,一直没有放弃,一直坚持不懈。我看过他给黑颈鹤做窝,是真的很辛苦,对我来说,他就是一个非常厉害的人。
吉美坚赞学校是很值得我佩服的一个学校,我在家这边上完初中后,家里也很同意让我去上这个学校,因为吉美坚赞在这里名气还是有点大的。到学校之后,自己有一些很大的改变,尤其是性格方面。因为学校教育理念里,会先教你做人。老师和我们讲,不管你学习好不好,人品必须要好。
毕业我拍了一个纪录片《迁移》,25分钟,去年拍的。当时学校给我们的作业,就是让我们在家里拍一个片子出来。家里人让我去夏季牧场帮忙,我到的时候就要搬到冬季牧场了。我当时就想拍搬到冬季牧场的一些场景。

娘俄加创作影片《迁移》海报展示
《迁移》这部片子这个片子是给家人拍的,所以他们看得非常开心,但是也会给我一些批评。比如说当时我们搬到冬牧场,路上下雨,条件非常艰苦。当时搬到夏季牧场的第一天也下雨,家里人都湿透了,叔叔还在冒着雨打帐篷。晚上睡觉,我父亲会睡在羊的旁边,不会睡帐篷,防止狼出没。这些当时没拍到,所以家里人说你这个拍得不好,拍得有点轻松了。
影片的话,我比较喜欢看顾桃老师拍的那个《犴达罕》,那个特别好笑。我看纪录片的话,看一遍还行,看两遍的话就是有点不想看,但是《犴达罕》我看了5遍。

《迁移》入围2023世界游牧短片展后娘俄加(右)跟顾桃(左)合照
放牧的话冬天比夏天忙,要看刚出生的小羊,要看母羊,公羊不怎么管,如果下雪的话就喂一些草料。刚出生的小羊很容易被藏狐叼走,草原上晚上会有藏狐出来。然后到了夏季牧场的话,也是挺忙的,因为又赶着剪羊毛,放羊要特别地看,不然狼特别多。有时候我也是见到过熊会出没,会到帐篷里偷面粉、糌粑。
以前在学校,很少参与家里的事情。这次毕业之后就一直在冬季牧场,事情也特别多,要修一些围栏、去放羊,这些都参与了,慢慢慢慢学会了。当牧民除了放牧以外其他的都是小事,放牧真的难,换做我去放牧的话,就是会盯着这个手机看,丢了一些小羊回到家就会被骂(笑)。

夏季牧场

娘俄加作品《迁移》获得学校影展奖项(2023)

娘俄加搬家时候的照片(2023)


02

用影像去表达

吉美坚赞民族职业学校创办于1994年,座落在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和海南藏族自治州交界处,与著名的拉加寺毗邻,依傍巍峨壮观的阿尼群贡山脚。前临滔滔黄河,风光旖旎,气候宜人。1994年8月经果洛州政府批准正式创建,隶属果洛州政府管辖,是青海省第一所私人筹资创办的福利学校。
2015 年,吉美坚赞民族职业学校影像与影视专业正式开班这个从 2013 年 8 月就开始筹划的专业班,是在华谊兄弟公益基金支持之下,由云南乡村之眼乡土文化研究中心、吉美坚赞民族职业学校共同筹备和规划的。
近几年藏地涌现出一股影像的新浪潮,但是藏地在很多人的镜头下大都流于美丽神圣的净土的表面,缺乏有内部视点的更深入的影像表达,原因之一,就是缺少我们本土的具备影像制作技能的人才。吉美坚赞民族职业学校办校之本是传承藏族文化,之所以在学校开设影像专业班,是希望通过影像助力藏族传统文化,培养出一批透过影像去了解那些过去没有被了解的文化,通过影像纪录藏族文化民俗,最终用影像展现藏族文化的一批专业人才。
在青海湖国家公园的创建历程中,影像同样有着重要的记录与传播的使命。在充分挖掘青海湖流域生态文化、历史文化和民族文化,系统梳理人文资源,开展传统生态文化收集整理工作,建立青海湖国家公园文旅资源库的过程中,影像技术在生态保护工作当中的参与,可以不断丰富青海湖国家公园生态保护成果,有效传播青海湖国家公园生态保护及创建信息,提升社会公众对青海湖生态保护事业和国家公园创建的认同感,引导更多人参与到青海湖生态保护和国家公园创建的队伍中来,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青海湖国家公园创建氛围。
视频作品以其丰富的、多样化的记录为优势,以一线巡护员与牧民的“生态保护故事”为载体,以多媒体平台的持续性传播为桥梁,以最写实、最有温度的方式走进社会大众的视野,让大众眼中的自然保护更加鲜活真实,更具有可参与性。娘俄加在这次工作中的拍摄的素材和影片,是作为青海湖环湖牧民对于自己生存空间的微观记录,其影像更是可以成为青海湖周边牧民的生活影视档案被留存下来,作为传统生态文化的一部分,丰富青海湖国家公园文旅资源库的影视档案资源。

参考资料:

吉美坚赞民族职业学校影像与影视技术专业-开班仪式报告

《吉美坚赞民族职业学校简介

http://www.jmjzjy.com/zwndbw.asp?id=1319&NdRak_ID=ZamqowLc#ndbwNdCam




 |
 推荐文章 | 




乡村之眼
助力自然保护与文化发展的行动者,用影像记录、传承和传播乡土智慧。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