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芫荽
文丨杨青显
图丨高小顺
“七月种芫荽,八月种菠菜。”意思是说,农历七月适宜种芫荽,八月就该种菠菜了。这是父亲生前教给我的农谚,他那时给了我一包芫荽种子,还交代了详细的种植方法。
我每年都要种芫荽,也就是香菜。自己种的芫荽现吃现摘,新鲜可口,又不施化肥农药,安全环保。
我在一个旧塑料浴盆的底部钻了几个眼儿,放在楼顶上,里边装上腐殖土,提前浇透水。待盆土表面发黄时,用铲子细翻一遍,就可以下种了。
芫荽的种子小得就像针尖一样,隐藏在硬壳里,肉眼几乎看不到它。我把芫荽种子擀成两瓣儿,均匀地撒在湿土里,然后用碎土薄薄地覆盖在上面,用塑料布盖住保湿保温,两周后就看见小苗了。
芫荽刚出来,只是一个小绿尖儿,几天后变成两片小叶瓣。小苗长得很快,绿茸茸的,一天一个样。
待芫荽长到六片叶子时,要及时疏苗,用镊子拔去小苗、弱苗,留下大苗、壮苗。这时要注意喷水,保持土壤湿润。
一个月后,芫荽就可以吃了。掐些它的嫩叶,或做汤,或拌凉,味道鲜美,营养丰富。
中秋节后,芫荽越长越旺,遮住了地皮,棵棵生机勃勃,青翠欲滴。
这一盆芫荽掐着吃着,能从中秋吃到春节。清明之后,剩余的几棵芫荽已长到半人高,开满了白色的小花,结出了圆圆的果实。当果实变成黄褐色时,捋下来晒干装在瓶子里,成了来年的种子,又开始生命的下一个轮回。
又到了种芫荽的季节,我又想起了父亲,而父亲已经离开我们十年了……
帮父母收秋
文丨春 雨
图丨高小顺
过了白露,我就有一种预感:父亲会来电话。果不其然,我下班刚到家,父亲的电话就打来了:明天回来帮我收秋!
父亲年年在这个时候让我回家收秋,好在我所在的是私营企业,打个电话就能请假,只是可惜了那工资。
第二天傍晚时分,我开着车回到了那个偏僻的小山村。父亲让我好好歇一晚,第二天跟着他去收秋。
父亲共种了二亩地,半亩玉米,半亩红薯,半亩谷子,三分花生,一分绿豆,一分芝麻。绿豆已由父亲收完了,其他需要担担挑挑,父亲年岁大了,腿又有毛病,自己干不了。
我和父母用了一天时间将半亩玉米收完。父亲和母亲掰,我用编织袋一袋袋往路边的架子车上扛,累得我气喘吁吁。我们又用一天将谷子收完,接着出红薯、切红薯片等,前前后后用了五天时间,才把所有的庄稼收完。想想那一千多斤红薯,十编织袋玉米棒,两编织袋谷子,三编织袋花生,一小塑料袋芝麻,再想想自己的工资,几百元的油钱、高速过路费,值吗?
我怔怔地看着父母。母亲像欣赏宝贝一样,说:“这些红薯片晒干了磨成红薯面,擀红薯面片,可好吃了;谷子碾成小米熬汤喝,香喷喷的;花生煮着吃,芝麻做调料,玉米打成糁……你走时,每样都带点。”
我想说明年不种地了,给你们打钱,去买些就行了。可我发现父亲看这些东西的眼神中有陶醉感、成就感,我知道,里面有他的精神寄托,我把那句没说出口的话又咽了回去。
秋风阵阵,天空万里无云,一行行大雁往南飞去。我驾着车,车上满载着战利品。我情不自禁地打开音乐,大衣哥那豪放、嘹亮的歌声抚慰着我的耳膜。
明年还回来。我在心里说。
作 者 简 介
○杨青显 河南省作协会员,中国微型小说学会会员,爱好文学、花卉盆景、石艺和篮球运动。
作 者 简 介
○春雨 真名张铁良,洛阳市作协会员,作品散见于《洛阳晚报》《洛阳日报》,爱文学、爱人生,居于一隅天地,在一地鸡毛中享受烟火人生。
THE END
洛浦听风
编辑:晓佳
审核:广英
洛浦听风
编辑:晓佳
审核:广英
根据著作权法相关规定,以上作品版权归洛阳日报社享有,除法律许可之外,未经洛阳日报社授权,任何组织或个人不得非法转载使用。
洛阳日报社所属媒体使用之文图及音像稿件,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与洛阳日报社联系,电话:0379-65233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