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报夜读】家乡的中秋

文摘   文化   2024-09-14 19:30   河南  
朗读丨程呈
家乡的中秋

文丨静   言

 图丨李卫超 高小顺 余子愚 

家乡的中秋,高粱红了,芝麻熟了。

红彤彤的高粱穗子,肥嘟嘟,胖鼓鼓,高高地昂着头,像一片片红霞,映红了乡亲们的笑脸。父亲们忙着收穗子,不顾劳累,一定要颗粒归仓;母亲们忙着剪细秆,那是她们颇为看重的宝贝。你瞧,刚忙完地里的活儿,母亲们就聚在一起,用细细的高粱秆穿成盖帘,有圆的,有方的,可放馒头,可摆饺子;或者把带头的细秆捆扎成扫帚,大的扫地,小的刷锅、洗碗、扫案板。农家人勤俭惯了,能利用的都舍不得丢掉。

芝麻熟了。人们早早下地,趁着太阳没出来,割下芝麻棵,扎成捆,或者拉回家,或者就地铺张塑料布,把芝麻捆堆靠成人字架在上面。经过两天爆晒,拎起芝麻捆,头朝下,嘭嘭一阵敲打,芝麻粒下雨般纷纷落下,一会儿就黑黑白白一厚层。

家乡的中秋,大枣红了,石榴熟了。

乡村人家,多种有枣树。大枣熟了,个个珠宝似的缀满枝头。红果绿叶,红的发亮,绿的沉静,一串串压弯了枝条,细细看,就像挂满了一树秋天的诗。卸枣子最是热闹,有的用棍打,有的抱树摇,有的用手摘。一根长竹竿,一端绑上钩子,高高举起,看准枣子密集处,钩住树枝用力上下摇荡,枣子纷纷落下,似下了一场密集的宝石雨。孩子们高兴得又喊又叫,又蹦又跳,挑大的,拣红的,这个砸了头,那个碰了手,乐不可支。奶奶急得直嚷嚷,娃啊,轻些摇,可别把树枝晃折了。

摘了红枣,可少不了石榴。石榴开花,满院红彤彤,寓意红红火火的好日子,家乡人喜欢它;石榴多籽,寓意多子多福,家乡人喜欢它;石榴易存放,寓意平平安安、长长久久,家乡人喜欢它……趁着中秋,把满树新鲜的大红石榴一一剪下,倒挂在阴凉处,几个月后依然脆甜可口。

家乡的中秋,最香甜的是枣糕,最欢喜的是团圆。

这个时节,家家户户的母亲都要出门看望出嫁的闺女。她们盼着和女儿团圆,盼着女儿永远幸福美满。这份期盼和美好心愿,母亲都一股脑儿蒸进了枣糕里。你看,枣糕又大又圆,又白又亮,一层又一层,高高叠起,上面还有各种好看的花样……光是看着就格外香甜。

送枣糕更是庄重。母亲一早便梳洗干净,拿出平日不舍得穿的衣服鞋袜,从头到脚焕然一新,然后挎上大红竹篮,郑重其事地把枣糕放到里面,再喜气洋洋地送到女儿家。远远的乡村道路上,一头是母亲的欢喜,一头是女儿的等候,还有那甜甜的枣糕,一路飘香。

家乡的中秋,有美好的祝愿,有幸福的相守。

中秋的夜晚,家家户户的院子中间都会早早摆上一张八仙桌,桌子上整齐地摆满了月饼、苹果、石榴等各种吃食。这时,全家人都坐在一起,等待着满月的到来,老人们则会把月奶奶的故事,一遍又一遍地讲给守在身旁的孩子们。




 作 者 简 介 

○静言  原名陈静,洛阳人,退休教师,省、市作家协会会员,作品收录于《现代语文》及教育部《语文教研成果集成》。近年有散文、随笔、游记见于《洛阳日报》《洛阳晚报》等刊物,收编于《龙门文学》《洛阳散文年选》《洛阳文学典藏》,出版有散文集《在这里遇见》。


 朗 读 者 简 介 

○呈程  一名居住洛阳多年的外地人,喜爱与艺术相关的东西,包括传统文化,朗诵是第一爱好,喜欢自己的声音,用艺术的声音去感悟美的真谛。 


THE END


   

   洛浦听风

编辑:晓佳

审核:广英


根据著作权法相关规定,以上作品版权归洛阳日报社享有,除法律许可之外,未经洛阳日报社授权,任何组织或个人不得非法转载使用。

洛阳日报社所属媒体使用之文图及音像稿件,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与洛阳日报社联系,电话:0379-65233520。

洛浦听风
漫谈河洛史话,欣赏经典洛阳,一起读书,念诗,讲故事,分享最美的时光。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