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节,师恩难忘……

文摘   文化   2024-09-10 21:01   河南  

01
我的职业幸福感
文丨陈建素
  图丨佳   佳  

整理相册,翻开一张张当年与同学们的毕业合影,足足有28张。所带的14届学生,一张张笑脸浮现在脑海;40余年的教育经历,一幕幕呈现在眼前。为师多年的我,此刻感受到人生已是圆满。

1997年,我负责初一的教学工作,通过走访了解到,班上有个学生家庭特别困难,他的母亲终年卧病在床, 姐姐、哥哥都在上学,一家人全靠父亲没日没夜下地劳动苦苦支撑。这位父亲伟岸的身躯让我敬佩,他坚韧不屈的性格更让我动容:在那么贫穷的情况下,他没有让一个孩子辍学打工,还坚持把女儿送进了大学,两个男孩也都在上高中、初中。

从那时起,我开始资助这个男孩。除了学费,我每月还给他生活费,他考上大学,我也按月寄生活费给他,一直到他研究生毕业。现在,男孩已在外成家立业,每次回到家乡,他总要来看望我,我们就像一家人一样亲。他总是说,没有我的帮助,就没有他今天的一切,我也为他取得的成绩感到欣慰和自豪。

2003年秋,我在一次监考时发现,有个女生不仅没有认真答题,还用小刀把试卷故意划破。我问她为何如此?她理直气壮地说:“我的卷子,我想怎么划就怎么划。”我没想到她有这么大的抵触情绪,便轻声开导:你这话不对,现在是义务教育,试卷是国家免费发给你考试用的,不是拿来划的。女孩依然不服气,但已不再有抵触情绪,我便告诉她,如果愿意的话,考试完后她可以到我办公室,我们交谈一下。

女孩如约来了,从交谈中我了解到她长期与爷爷奶奶生活,已经很多年没有见到爸爸妈妈了。她说,有一次她周五回家,见到一个陌生中年人从她家把电视机背走了,她以为是小偷,赶紧跑到地里喊爷爷。爷爷说,你爸爸回来了,要把电视机背到镇上去修。

听到这里,我的眼泪一下就涌出来了。孩子是有多久没有爸爸妈妈的陪伴了啊,竟连自己的爸爸都不认识了。我赶紧一边安慰她,一边要来女孩爸爸的电话,说有空与她爸爸交谈一下。尽管这女孩不是我教的学生,但我常与女孩的父亲交流,谈到挣钱重要,但对孩子的关爱更重要,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父母不能缺位。

随着聊天次数增多,我和女孩的父亲成了朋友,女孩也有很大变化,不仅顺利考入高中,还考上了东南大学。博士毕业后,她在一所大学任教,现为教授的她时常与我微信聊天,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她要做像我一样的老师。我心里感动,更有满满的成就感。

几十年的教育生涯,作为一名老师,我尽己所能帮助孩子们解决学习、 生活中遇到的困难,成为他们值得信任的朋友,他们也用爱和尊重浸润着我的人生。如今,我桃李满天下,学生优秀,家长、社会认可,能够有尊严地工作和生活,这何尝不是我满满的职业幸福感!


02

托举

 

文丨和少波

图丨高小顺

我上小学五年级时,民办教师王实林教我们语文、数学,兼任班主任。

那时我家很穷,母亲常年卧病在床,一家五口人全靠父亲挣钱养活。王老师和我同村,我家的情况他都知道,在学习和生活上给予我很大照顾。

那年冬天,我要代表学校去十几里远的镇上参加数学竞赛。天还不亮,王老师早早把我接到他家吃了早饭,还拿出一双棉手套戴在我冻得红肿的手上,然后骑着自行车带上我迎着寒风出发了。

到了镇上,王老师专门拐到早餐摊儿,买了一根油条和两个鸡蛋塞给我,我说啥也不肯要,他却郑重地说,不吃咋考100分呢。那一刻,我心里热乎乎的。

第一次在镇里考试,我紧张得要命,交卷时题都没有做完。出了考场,一见到王老师,我伤心地哭了。王老师抚摩着我的头,一边安慰,一边把我带进一家羊肉汤馆,那是我生平第一次喝羊肉汤。

小学毕业后,不论我去镇上读初中,还是在县城上高中,每逢周末,只要听说我回来了,王老师总会到我家来看我,并且对我父亲说,他相信我一定能考上好大学。

这时,我总是很惭愧,不敢看他。我早已不是什么优等生,尤其上了高中,成绩更是沦落成了班里的倒数。我几次想向父亲张口退学,可每每听到王老师对我的鼓励和赞赏,便咬咬牙又振作起来。

高考录取通知书下来了,我考上了洛阳师专,王老师第一时间赶来,像个孩子似的喜不自禁。

大学毕业后,我也成了一名教师。一个周末,我把积攒的一万元交给父亲,让他偿还我上学时借亲友的钱。父亲顿了顿说:“全拿给你实林叔吧,先还他一些。”我吃惊地问:“咋还借了王老师的钱?”父亲哽咽了:“你上学这些年交的学费,绝大多数都是你实林叔资助的,特别是你上大学的这三年,每逢开学他都主动给我钱,还再三嘱咐我不要告诉你,说再穷不能把娃耽搁了……”我眼眶一热,泪水忍不住往外涌。

在我的世界,王老师就像一束光,照亮了我的人生。


03

我的孩子是教师

 

文丨高芳菲

图丨高小顺

我的孩子们都是光荣的人民教师。

每年秋季,当山枣儿挂满枝头时,孩子们又将迎来新一届学生。望着他们一个个忙碌的身影,我既欣慰又心疼。都说“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我深有感触。

不少人问我,为啥让娃们都选择当教师,黑地儿不是黑地儿、白日不是白日的?我笑着答:“孩子们愿意当教师,我也支持。”

其实,这也和我小时候的生活经历有关。

我生长在豫西深山区,上小学时学校条件不好,语文老师同时也教数学,给低年级讲完课还要继续给高年级讲。因为老师忙不过来,我们几乎没有上过体育课和音乐课。那时,我们多么希望能像城里的孩子一样,各学科都有专业老师来教啊!上初中时,我在作文《我的理想》中写道:我的理想是成为一名人民教师。

多年以后,这个愿望儿女帮我实现了。

当儿子和女儿双双成为人民教师的时候,我高兴地哭了。更让我高兴的是,他们又都遇到了同为教师的伴侣。

与孩子们相处的日子,我才真正体会并理解了教师的艰辛。儿子和儿媳都是高中教师,孙子半岁时,儿媳上班了。我和儿子家有十几分钟路程,每天凌晨5点多,为赶上学生早读,他们就把小孙子从热被窝里抱出来,用小被子包着给我送来;夜里要上晚自习,他们查完寝回到家大多已在十点以后,忙得两头不见太阳。出于无奈,儿媳早早给孩子断了奶,让他昼夜跟着我。

后来,有了小孙女,俩小宝贝我都带着,经常一连好几天都见不到他们。每次他们回来,刚一进门,俩宝贝就会飞奔过去,一人抱住爸妈一条腿,生怕他们再离开,那情景,像极了蜜蜂采蜜回来腿上载着的两个蜜团子,可爱又可怜。每到夜晚,我和老伴儿一人哄一个,看着俩宝含泪喊着爸爸妈妈,我们也止不住心酸。

孙子五岁时,有天晚饭后哭闹着非要去学校找妈妈。孙子拽着我的衣襟,我抱着不到一岁的孙女,悄悄地来到学校。我从教室窗口看见了儿媳,她正在讲课,学生们都向她投来专注的目光。那一刻,我深切感受到一个教师的坚守和责任。

女儿、女婿在市区教学。当听到女儿孕期出现了状况时,我连忙赶去探望。到他们家楼下和她联系时,她还在单位加班。下班回家后,她又忙着做课件,忙着备课。女婿也是高中教师,整日早出晚归,顾不上吃饭是常有的事儿。女婿爱吃我烙的油馍,那天晚上我们说定,第二天早上我给他烙油馍吃,结果热馍放凉了,也没有看到他的人影。女儿生了孩子上班后,因为工作忙,只得让我带着不满三岁的小孙女去帮着他们带孩子。

我一边心疼他们,一边又为他们感到高兴:今年高考,他们带的班级本科上线率又超过了上一年!看到他们胸前佩戴的党员徽章闪闪发光,我心里也充满了自豪和骄傲!

加油吧,我的教师孩子们!


04

良师如玉

 

文丨陈明珠

图丨高小顺

那年,我从乡下转到市二十三中上学。独自穿过长廊的我,自卑自惭,局促不安。我的脚上是粗劣的黑布鞋,身上罩着乡间集市买的格子外套,两根粗黑的麻花辫垂在胸前,显得土气十足。

我鼓起勇气叩响教室的门,她光彩夺目地走了出来:“你是新转来的同学吧?欢迎!”她朝我微笑,我却羞涩地低下了头。“你的小花真好看!”她一边摸着我的发辫,一边领着我走进了教室。

那年,她24岁,是我们的班主任兼语文老师。她有一双明亮的眼睛和一头黑亮的长发,美丽可爱。

她在课堂上读我的作文,声音清脆,我紧张又甜蜜。她要我当语文课代表,我胆怯,她轻声鼓励道:“别紧张,有我呢!”那一刻,我仿佛看到有扇门在为我打开,城里的月光也开始把我的梦想照亮。

那段时间,电视剧《红楼梦》热播,我借到一本书叫《后红楼梦》,上课时就迫不及待地偷看起来。“你看啥呢,这么入迷?”下课后,她不知何时站到了我的身旁。我紧张地将书掏出来,脸囧得通红。她假装严肃地说:“以后注意不要上课看,影响学习!还有,看完后借给我啊!”那一刻,大家都笑了!

很快,我们要毕业了,学校组织师生去公园活动。我们和她玩起丢手绢的游戏,我把手绢悄悄放在她的身后,飞快地跑开了,她奋起直追,却迟了一步。在大家的欢呼声中,她红着脸唱了一首《夫妻双双把家还》。是啊,她就要结婚了。那天,她说,我们陪伴她的时光,是她收到的最美新婚礼物。

高中时,我们七八个同学相约去看她,她开心极了,亲昵地拥抱我们:“好想你们啊!”然后,她又挨个抚摩我们的发辫,夸赞我们漂亮的发卡,我仿佛回到了初见她的那一刻,恍惚又听见她对我说的那句“你的小花真好看”。

“瑜”是她的名字,人如其名,在我心中,她就如玉一样美好。


05

范文的力量

 

文丨陈建东

图丨高小顺

学生写的一篇作文,若能被老师当作范文朗读,那是何等荣耀的事啊!

我上洛阳市师范学校时,教我们语文的是王灿老师。那时他大约40岁,体态略胖,中等身材,脸色黑里透红。他经常穿一件蓝色的中山装,脚蹬一双老布鞋,口音带着浓重的豫西腔,给人纯朴实在的印象。王老师的黑板字写得潇洒大方,圆润漂亮。上课时,他总是精神饱满,激情四射,讲到精彩处更是眉飞色舞。

王老师上作文课时,总喜欢挑选几篇优秀的学生作文作为范文,在课堂上朗读。他读得热情洋溢,使我们深受感染与鼓舞,我也渴望王老师能把我的作文选为范文!

记得一次上作文课,看到王老师照例拿着几本作文本走进教室,我的心怦怦直跳。上次我们写的作文题目是《一朵浪花》,引发了我的共鸣,我思路大开,一气呵成,然后认认真真地修改了三遍后,才交给课代表。王老师这次会不会选我的那篇为范文?

王老师清了清嗓子,开始声情并茂地朗读。我一听内容,不是我的,看来这次又要石沉大海了,我刚刚激动的心又一下子冷却了。第二篇又开始朗读了,呀!好熟悉的语句和情节,“一场急且猛的暴雨过后,往日温柔的小河像受惊的野牛暴怒了……”这是我的作文,我的心又咚咚跳起来。王老师念完,接着点评:文章开门见山,语言生动精练……听着王老师的点评,我的心跟喝了蜜一样甜!

从这以后,我对写作文兴趣盎然,一发而不可收……


06

那年中秋

 

文丨愚   非

图丨高小顺

又是一个开学季,看着一群群走进校园的孩子,我的思绪飞回到了四十年前。

那是我高二的一个星期天,刚好是中秋节,我没回家,晚上独自在宿舍里发呆。窗外,《十五的月亮》那优美的旋律让我思绪翻滚,不由自主地跟着哼唱起来,哼着哼着我泪眼模糊。

突然宿舍门开了,班主任苏老师进来了。“你没回家?去我那儿吃饭吧?”“我已经吃过了。”一阵暖流涌上心头,我不敢正视他,怕他看见我的泪眼。“走!就算你陪我过节了!”说着他拉起我就走。

到老师住处,他把苹果、月饼、枣花馍等摆了一桌。“今天是个团圆的日子,我也没能和家人团聚,正好咱俩做伴。”他说。其间,他问长问短,慢慢的,自卑、内向的我话也多了起来。

交流中我得知他家在外地,父母身体欠佳,儿女尚幼,耕种几亩薄田,里里外外全凭师娘一人苦苦支撑。动情处他几度哽咽,泪光闪闪。顿了顿,他引用苏轼的《水调歌头》,勉励我好男儿志在四方。老师的教诲,使我豁然开朗,我不住地点头……

那晚,我们谈了很多:从他的家境,到他的求学经历,从我的家境到目标追求……他告诉我,人的一生不是一帆风顺的,一切都需要自己去拼、去闯。

临走,苏老师送给我两本书,让我增加阅读量,拓宽知识面。

那个中秋,苏老师的关心和陪伴,使我不再孤独。他的启发和教诲,让我受用一生。至今想起,仍暖意融融。

                                                                         




                                                                         




                                                                         



 作 者 简 介 

○陈建素  重庆市万州区作协会员,有散文见于《山西日报》《重庆晚报》《洛阳晚报》等报纸,《首都文学》《老年知音》等杂志。


 作 者 简 介 

○和少波  1978年出生,初中教师。潜心教育教学,热爱读书,喜欢诗和远方。


作 者 简 介 

○高芳菲  原名高金芳,生于60年代。洛阳市作家协会会员。曾有作品发表于《洛阳日报》《洛阳晚报》《劳动时报》《牛城晚报》《资阳日报》等。喜欢在文字的世界里,寻找对抗岁月的力量!


 作 者 简 介 

○陈明珠  河南洛阳人,儿时的理想是当老师。从军十五载,转业后到一家历史文化单位工作。闲暇之余,提笔写点文字,让自己无论是在顺境还是逆境,始终从容宁静、心怀善意,相信会有更好的相遇和开始。


 作 者 简 介 

○陈建东  汉族,1960年出生。退休教师,洛阳市人。业余文学爱好者,曾在《洛阳日报》、《洛阳晚报》、网络平台上发表多篇作品。


 作 者 简 介 

刘金栓  网名愚非,自由职业,爱好读书,喜欢写作,有少量拙文在《洛阳晚报》上墙。


THE END



洛浦听风

编辑:晓佳

审核:广英


                                            

根据著作权法相关规定,以上作品版权归洛阳日报社享有,除法律许可之外,未经洛阳日报社授权,任何组织或个人不得非法转载使用。

洛阳日报社所属媒体使用之文图及音像稿件,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与洛阳日报社联系,电话:0379-65233520。

洛浦听风
漫谈河洛史话,欣赏经典洛阳,一起读书,念诗,讲故事,分享最美的时光。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