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报夜读】入眼尽诗意

文摘   文化   2024-09-20 19:30   河南  
朗读丨呈程

入眼尽诗意

 文丨耿艳菊

 图丨何成智 张志刚


“幽僻处可有人行,点苍苔白露泠泠。”每次读《红楼梦》,读到此处,我都会拿笔抄上一遍。

那是宝玉挨打后,黛玉见贾母、王夫人、凤姐花花簇簇一行人热热闹闹去瞧宝玉,触景生情,想到有父母的好处,珠泪满面,呆站了半日,方慢慢地扶着紫鹃回潇湘馆来。进院门,满地竹影参差,苔痕浓淡,遂想起《西厢记》所云“幽僻处可有人行,点苍苔白露泠泠”,便又悲叹起自家境遇。

近日读《西厢记》,终是读到了这句,原是红娘的唱词,其中意味和《红楼梦》中潇湘馆的“竹影参差,苔痕浓淡”有异曲同工之妙。

然而,我一遍遍念起,又深深喜欢的,并不是文中的清冷之境,而是它蕴含的宁静诗意。诗一样的句子读来,有音乐之美。不禁想到远古的《诗经》:“蒹葭苍苍,白露为霜。”“蒹葭萋萋,白露未晞。”“蒹葭采采,白露未已。”历经千年,仍有光阴磨不掉的诗意。

天气渐渐转凉,寒生露凝,亦是秋天最动人的一抹浪漫。今晨,步行去地铁站,经过那片清寂的草地,特地去看草木上的露珠,牵牛花弯弯的藤蔓上,清露点点,白亮亮,莹莹然,像珍珠手串,抑或是水晶项链,竟将这最寻常的花朵也打扮得熠熠生辉。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轻吟陶渊明的《归园田居》,脚步也不自觉慢下来,邻着草木,衣裙仿佛也沾染上白露的静雅和诗意了。

泠泠,有两种意思,一是清凉、冷清的样子;一是声音清脆、悠扬,多形容水声。白露泠泠,静谧无人的清晨,岑寂的草木间,心中仿佛有清泉潺潺流过,而最美的情景,莫过于浩荡的原野,清晨茫茫无边的静寂里,庄稼叶上的露水泠泠。“白露白茫茫,谷子满田黄。”白露,作为二十四节气的一员,自然与农事息息相关。白露时节,正是农人收获的季节,人们早早起来,夕露沾衣,在田地里忙碌,欢欣之情如泠泠溪水滑过温润的青石,眉间心上,都是喜气。

诗意白露,自也有诗一般的习俗,在古人的文章中常常能读到一些。屈原在《离骚》中写道:“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古人认为,露水是可以饮用的,而且是不错的养生佳品,收集清露更是一件雅事。《本草纲目》就曾载:“秋露繁时,以盘收取,煎如饴,令人延年不饥。”忆起旧时看到的一段话,大意是说紧张、焦虑时,用秋露烹茶,可消除火气,让人心平气和,这大概也是借白露的清凉和宁静来安抚焦躁的心吧。

饮白露茶也是很有诗意的白露习俗。民谚道:“春茶苦,夏茶涩,要喝茶,秋白露。”所谓白露茶,就是在白露时节采摘的茶叶,历经酷暑,自有一股甘醇绵厚。收集清露、雨水,储存枝上的白雪,用来烹茶会友,这些古人喜爱的雅事慢慢弥散在光阴中,今人多不为,但偶尔感受一下生活的风雅,亦是人间乐事。

“白露团甘子,清晨散马蹄。圃开连石树,船渡入江溪……”白露虽已过,但再读杜甫笔下的《白露》,更觉喜气盈盈,丝毫无清冷之气。人生也当如此吧,一种情景,两种境地,心中多欢喜,入眼尽诗意。





作 者 简 介 


耿艳菊  笔名卿闲,作品在《金山》《浙江小小说》《微型小说选刊》《娘子关》《北方作家》等刊物发表,曾获《娘子关》年度作品奖。多篇文章被选为阅读理解和中高考阅读试题,已出版散文集《土豆发芽当花看》。


朗 读 者 简 介 

○呈程  一名居住洛阳多年的外地人,喜爱与艺术相关的东西,包括传统文化,朗诵是第一爱好,喜欢自己的声音,用艺术的声音去感悟美的真谛。 


THE END



   

   洛浦听风

编辑:晓佳

审核:广英


根据著作权法相关规定,以上作品版权归洛阳日报社享有,除法律许可之外,未经洛阳日报社授权,任何组织或个人不得非法转载使用。

洛阳日报社所属媒体使用之文图及音像稿件,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与洛阳日报社联系,电话:0379-65233520。

洛浦听风
漫谈河洛史话,欣赏经典洛阳,一起读书,念诗,讲故事,分享最美的时光。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