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北红军救中央

文摘   2024-10-31 07:33   广东  

长征开始之前,中央红军就有了目的地:去湘鄂西和红二、六军团会合,实行战略大转移。因为距离并不算遥远,所以各种设备均要带走,就如搬家一样。


湘江一战后,中央红军损失巨大,8.6万人还剩3.5万人左右。于是召开遵义会议,改组三人团,撤换了总书记博古。形成了以张闻天为总书记,毛泽东参与三人团的格局,军事还是由周公指挥。战略也由和红二、六军团会合,改为和红四方面军会合。在红四方面军的配合下,中央红军四渡赤水,摆脱了国军的围追堵截,终于在川西两河口与张国焘领导的红四方面军会师。


接下来因为领导权的问题,以及检讨政治和军事路线和责任问题,红四与中央红军产生摩擦,“密电”事件导致红一红四分道扬镳,中央红军一、三军团加上中央纵队,大约七八千人马单独北上,向中苏边境进发。红四方面军近十万人马则南下四川(包括红一的红九军团和红五军团)。



据《彭德怀自述》回忆,中央红军自进入甘南到陕北吴起镇这段时间,虽没打什么大仗,但脱离队伍者大增,以至于兵员减半。在1935年9月12日的俄界会议上,毛泽东发言说:向北发展只要能保留几百个干部几千名战士,就是很大胜利了。



在这次会议上,中央只得做出一个无奈的决定:为保留革命的种子,面对蜂拥而来的追堵之敌,只能选择到中苏边界地区去,背靠苏联,求得发展。会议后,红一、三军团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支队。陕甘支队突破天险腊子口,翻越岷山,于9月20日到达甘南哈达铺。



小镇哈达铺本是红军在此困难之际进行短暂休整之地,却无意之中成为红军命运的重大转折点。红军在当地邮政所获得了一些国民党发行的报纸,从中了解到红二十五军与陕北红军会合的消息,这才知道陕北还有一支活跃的红军,于是,1935年9月26日,党中央举行会议,做出了进入陕北的战略决定。



中央红军当时的情况是非常窘迫和危机的。1975年初,董必武的夫人何莲芝回忆说:“在长征最困难时期,红军处在最危难关头,中央曾经有过一个想法:红军就地解散,男的可以做苦工,给地主当长工;女的给富人当丫鬟,当佣人,做童养媳。但心里要想着革命,一旦时局好转,再回来参加革命。“四老”(指董必武、林伯渠、谢觉哉、徐特立)可以化妆在白区藏身。……幸好一张报纸扭转了情势,中央知道了在陕北还有刘志丹领导的我党仅存的一块根据地,这才决定去陕北。”



中央到陕北时,也就剩下六千人左右。据当时亲眼见过中央红军到陕北的老人回忆:中央红军衣衫破烂,人又黑又瘦,像叫花子队伍。在陕北,党中央和中央红军得到了陕北红军和红二十五军的支持和拥护,解决了生死存亡问题,中央红军休养生息,得到了发展,这就是后来高岗所说的“陕北救中央”。



如果没有或者不知道有陕北红军,中央红军这六千多人马还不知道该往何处落脚,正如董老夫人何莲芝回忆的那样,红军都到了考虑解散的地步,可见中央已经觉得陷入了绝境。所以说陕北救中央,是没有夸大的。从后来中央给陕北和红二十五军领导人的回报,就可以看出中央对陕北救中央的认可和感激。



1949年新中国成立,陕北红军的领导人高岗出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连资历和功勋远高于高岗的周恩来都成了他的下级。



而1955年大授衔,从第二次国共合作后,基本没再打过仗的徐海东居然授大将衔,并且还名列第二,高出了他的老上级陈赓和王树声。



古语有“功高不过救驾”,陕北红军是在危机时刻救了中央的驾。所以代表陕北红军和红二十五军的高岗、徐海东后来身居高位,是受之无愧的。






旌旗十万
不需要飘渺的神,我们就能理解这个世界。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