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二、同舟胡越凄其一纸名单
从汪氏于二十七年(一九三八)十二月十八日离开重庆,经过了一年三个月的时间,一面积极筹备建立政权,一面向日本作种种交涉,同时又期待于全面和平之实现,迟之又迟,终于在不利情势之下,在南京草草登场。日期是民国二十九年(一九四○年)的三月三十日。三月三十日,刚是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为国捐躯的下一日;也是世人所熟知的万愚节的前两天,这意味着是一个历史上不幸事件的延续呢?还是受人愚弄的先声?是巧合?还是故意?总之,这一天,却决不像是一个黄道吉日!
在此之前,汪氏率领了陈公博周佛海等一行,于三月十九日往紫金山谒陵,先向中山先生祭告,作为政权建立的序幕。那天正好漫天风雨,景色凄苦。汪氏步入灵堂,举头向中山先生的石像一望,禁不住两行热泪,簌簌直流。等到领导恭读遗嘱时,全场变成一片呜咽之声,这前奏曲,竟是凄凉的哀乐,是不祥的预兆!汪氏即使真是甘冒天下之大不韪而想对国家有所贡献,从此也终将莫挽其精卫填海之恨了!谒灵的第二天,真正的"还都"前奏曲中央政治会议在南京中山路的国际联欢社举行了,出席的人员,汪方与"维新政府"大致与青岛会议持相同,又加上了所谓"社会上负有重望之人士",北方的临时政府出席的有王揖唐、齐燮元、殷同等人。会议自三月二十日至二十二日三天毕事,这本来是一个形式,一切早于事前商定。因此议程中的政纲、政府组织、"还都"日期等,都顺利通过,而此会最主要的一项,则是各院部会的人选问题。兹就记忆所及,列表如下:
汪政权登场人物表
主席林森
代理主席汪兆铭
文官长徐苏中
叁军长唐##
行政院院长汪兆铭(兼)
副院长褚民谊(后由周佛海继)
秘书长陈春圃
叁事厅厅长陈君慧
法制局局长陈允文
印铸局局长李释戡
立法院院长陈公博
考试院院长王揖唐
副院长江亢虎
监察院院长梁鸿志
副院长顾忠琛
审计部部长夏奇峰
司法院院长温宗尧
副院长朱履和
行政院内政部部长陈群 次长李文滨 次长张秉辉
外交部部长褚民谊(兼) 次长徐良 次长周隆庠
财政部部长周佛海(兼) 次长陈之硕
军政部部长鲍文樾 次长陈维远
海军部部长汪兆铭(兼) 次长凌宵
次长姜西园
教育部部长赵正平
次长樊仲云 次长戴英夫
工商部部长梅思平
次长蔡培 次长汤澄波
宣传部部长林柏生
次长汤良礼 次长孔宪铿
铁道部部长傅式说
次长赵叔雍 次长周化人
交通部部长诸青来
次长李祖虞 次长朱朴
司法行政部部长李圣五 次长汪翰章
次长薛典曾
社会部部长丁默邨
次长顾继武 次长彭年
农矿部部长赵毓崧
次长汪曼云 次长何庭流
警政部部长周佛海(兼)
次长李士群 次长邓祖禹
水利委员会委员长杨寿眉
服务委员会委员长岑德广
侨务委员会委员长陈济成
边疆委员会委员长罗君强
卫生署署长陆润之
军事委员会委员长汪兆铭(兼)
副委员长陈公博(兼)
副委员长周佛海(兼)
委员兼办公厅主任杨揆一
委员兼第一厅厅长臧卓(原任陈钦若病故)
委员兼第二厅厅长邹敬芳
委员兼第三厅厅长何柄贤
军事叁议院院长任援道(兼)
叁谋总长杨揆一(兼)
军训部部长萧叔宜
次长臧卓(兼) 次长邹大群
政治部部长陈公博(兼)
航空署长陈昌祖
开封绥靖主任刘郁芬
武汉绥靖主任叶蓬
上海警备司令陈公博(兼)
以上所列的组织系统以及部次长人选,事隔二十年,记忆不真,颇有模糊彷佛之处。虽然我在初步列表以后,问过许多当年旧侣,其中获得了不少补充与更正,但我仍然相信还会有错误与遗漏的。尤其次长之为政务抑为常务,更属无从确记。
汪政权各院部长人选,事前的支配,煞费畴跷,理想中的人,有些不愿叁加,有些是负气拒绝,而此攘彼争,你抢我夺者,则实繁有徒。汪氏倒不失为一个有风度的领袖,一切的安排,一以委之周佛海,等佛海把整个名单请他核定时,几乎全无更动。佛海曾以汪政权之由其一手组成,引为自豪自喜,而对汪氏也愈增其感恩知己之心。但在拟议的当时,使佛海常陷于几面不讨好的狼狈之境,他想使汪政权的名单,搜罗一些像样子、有肝胆而真能做事的人;但力争的与自荐的又决不是他所理想中的人物。汪氏离渝以后,他追踪而往,是孑然一身。以后跟着而来,与他私人关系较深的,也只有一个旧部罗君强,一个内弟杨惺华。罗君强桀骜不驯,常为周贾怨。他一开始即与陶希圣磨擦,即其一例。而杨惺华又年事太轻(那时还不到三十岁),不堪重用,只能为他做一些私人事务工作。梅思平虽然与他私谊甚好,但在沪九个月中,处处已显出有独树一帜的企图。陶希圣本与佛海私谊甚笃,中途叛离。那时使他很怀念到留渝的一班旧友,他常向我说:假如陈布雷、许孝炎、陈方等可以互寄心腹的朋友能来共同合作,则"和平运动"可能多一些成就,而汪政权或能真会有些表现,即在他私人方面,更可以得到许多助力。他于以后六年中,对此曾不断努力,而他的殷望之终于成为泡影,那只是胜利来得太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