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希腊以来,人类科技的发展一直在不停地向前推进,尤其是到了十九世纪末和二十世纪初,科技的进步全面提速,及至上世纪末到现在,用日新月异来形容科技发展已不为过: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网络技术,基因技术等的迅猛发展将彻底改变人类的未来。
科技之所以能加速发展,这其中的道理也很简单,科技是人类在种族的延续过程中,世代积累、传承、创新而发展的,正如爱因斯坦所言,他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做出的成就。而每一次新的科学理论和技术出现,及新的工具、手段产生,人类的科技进步就带来一次新的飞跃。比如电脑的诞生就带来了互联网时代,而人工智能和虚拟现实也就应运而生。
科学的产生和发展需要严谨的逻辑推理和系统的实验证明,但最关键的还应该是人的思想不能受到限制和压抑,必须保持丰富的想象力和巨大的好奇心。而一但人的思想被固化,科技的发展就将会停滞。
在爱因斯坦发明相对论之前,科学界曾有这样一种观点,即科学的大厦已经由牛顿建立起来了,其他的最多也就是些小修小补的工作。英国曾经有诗人这样写到:物资世界充满了黑暗,上帝说:让牛顿去吧,结果一片光明。
而后来的爱因斯坦没有受到这种观点的影响,他推翻了牛顿的时空观,用数学的方法重新定义了空间及引力,将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做出了更本质的解释。这就是爱因斯坦著名的广义相对论。
广义相对论的提出,使人类对宇宙空间的认识及人类自身的认识论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其中所用来描述广义相对论的数学工具就是黎曼几何。
而黎曼几何的发现也是在质疑平面几何的公理的想法中得到的。没有黎曼几何,爱因斯坦的理论就不能演绎推导和量化,只能是一个非常好的大胆构想,无法在理论和实践中证明。而这一切都是对权威的挑战而得来的。爱因斯坦曾这样感叹:“命运为了惩罚我对权威的蔑视,现在让我也成为了一个权威。”而对权威的遵从,不就是在固化人的思想吗?
中国的传统文化恰恰就是要求人们遵从权威。万古之常经的“三纲五常”强调的就是对权威的服从。还有孔子的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则是要求人们对权威保持敬畏。当这种观点成为主流价值观时,人们的思想当然就受到了压抑和限制,而孔子的“克己复礼”、“吾从周”以及中国人对祖先的崇拜,更是把国人的思想拉向了复古的轨道,人们不能有任何的创新。明朝科举考儒家经典四书五经,规定考生不能有自己的观点,即使有,也得通过圣人的经典来表达。至于好奇心和想象力,更是早被:“六合之外,圣人存而不论。子不语怪力乱神”扼杀了。中国没有产生科学是因为缺乏理性和逻辑,但文化和价值观的落后保守则是畏惧权威和崇尚古人造成的。
东西方的很多现象充分说明两种文化在这方面的巨大差异。比如英国系列片《007》,每次邦德领受任务出发,都会携带最新科技的武器装备,关键时刻都是这些新科技使邦德起死回生,转危为安。而中国的武侠片都是某位侠客技不如人失败后,要么找前辈师傅教授绝技,要么是得到了古人的武功秘籍,最终靠先辈们的技艺战胜对手。
中国的中医最崇拜的是扁鹊、华佗,最相信的是古方验方。而西方则是相信新科技下的新药及新的治疗技术和手段,比如核磁CT,比如伽马刀等。西方人还把未成熟的科技用在了电影中,《碟中谍4》就有吸盘手套和同位素跟踪技术,而这些技术还处于研发阶段,暂时无法用于现实之中,但这样会给研发人员启示和鼓励。西方的科幻讲的是《未来世界》《星球大战》,为人类科技的发展描绘清晰可见的未来。而中国则是《西游记》降妖伏魔,真正是满眼“怪力乱神”。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这已经是人类共识。当今科技的发展甚至领先了哲学,并反过来指导哲学的发展。人际关系和伦理道德也受到科技进步的巨大影响,比如网络空间,虚拟现实,克隆技术,元宇宙等。这正是马克思的理论:生产力的发展改变生产关系的真理体现。但生产关系又会反作用于生产力,比如妨碍生产力的发展,中国二千多年来生产力无法发展,社会不能进步,还是因为我们的生产关系:儒家文化是一种复古的向后的文化,而我们要赶上世界先进国家就必须扬弃这种文化,用能促进科技创新发展的新文化取而代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