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政权的开场与收场(32)

文摘   2024-11-19 04:22   广东  



二八、青岛会谈后三政权合流 


汪政权迟迟不克建立的另一个原因,是如何处置沦陷区的两个既成的政权。当汪等去沪之时,变相的地方维持会,北方有"临时政府",南方有"维新政府",早就建立。在汪氏等心目中,本打算新政权一旦实现,此等政权中人,自应悉予摒弃,而一般叁加"和运"的人士,尤不甘于同流合污。但是南北两政权各有其有力的背景,有著名特务土肥原及华北日本军部等为之撑腰,非但无排除之望,而且强迫着汪政权与之合流。中间经汪周等的奔走交涉,终无法达成这一个起码愿望。沦陷区政权合并问题之解决,且为汪政权能否树立之先声。而汪等抵沪后居住的愚园路一带,且还在"维新政府"的势力范围以内。



当汪氏召开的所谓"第六次代表大会"以后,为应付当前环境,汪氏终于在民国二十八年九月二十一日,不得不对临时维新两政权及其首脑人物王克敏梁鸿志发表声明,为应付之谋。声明系由周佛海与梅思平主稿,最后经汪氏改定,文字上虽写得冠冕堂皇,而辞气之间,颇多微辞,明眼人不难一望而知。当时周梅等主稿之际,颇有踌躇难以下笔之苦,特将原文照录如下:


"自芦沟挢事变以来,国民政府因军事失败,失败后放弃北平南京等处,政纲解组,民无所依。王叔鲁(克敏)、梁众异(鸿志)诸先生等挺身乱离之际,相继组成政权,以与日本为和平之周旋,使人民于流离颠沛之馀,得所喘息。苦心孤谙,世所共见。当时国民政府因主张继续抗战,对此举动,自不免认为抵触。惟待至今日,和平运动,已为刻不容缓之图。最近中国国民党第六届全国代表大会宣言,以"和平反共建国"昭示国人,并郑重声明:"本党愿以至诚联合全国有志之士,不分派别,共同担负收拾时局之责任。"本党为完成此重大使命计,对于既成政权,消除成见,更谋群策群力,共济艰难,实为事理所当然。而既成政权,如王叔鲁先生等,从前曾服官国民政府,投艰遗大,休戚相关。如梁众异先生等,从前虽处于超然在野地位,然以段芝泉先生对于中华民国之勋劳,及对于国民政府之爱护,如必能继其遗志,使国家民族得以转危为安。兆铭承大会授权"延请国内贤智之士,叁加中央政治委员会",旬日以来,迭与王梁诸先生披沥诚意,对于收拾时局具体办法,已得切实之了解与热烈赞同,深信从此必能相与致力于和平之实现,宪政之实施,此所引为欣慰者也。(二十八年九月二十一日)"


这声明一发表,事实上三政权之合流,已成事实,所欠缺的仅是形式上的手续。



二十九年一月二十一日,汪氏率领了周佛海、梅思平、褚民谊、林柏生、岑德广、罗君强等由沪搭奉天丸赴青岛,与"临时""维新"两政权举行会议。一月二十四日上午十时开第一次谈话会,汪方出席的除汪精卫本人外,有周佛海、褚民谊、梅思平、林柏生、刘郁芬。"临时政府"方面有王克敏、齐燮元、王揖唐(朱深因事临时返北平)。"维新政府"方面有梁鸿志、温宗尧、陈群、任援道。日方有影佐祯昭、犬养健、谷萩大佐、清水董三等。蒙古方面虽不叁加会议,但德王也派李守信赶来会晤。



翌日,第二次会谈,决定了"中央政治会议"、"中央政治委员会"、"中央政府机构"、"华北政务委员会条例",及"中政会"开会地点及日期,预定二月中旬在上海开"中政会"。三月中旬建立新政权。一切本属形式,会议至是日中午即匆匆散会,"维新政府"虽决定归并于汪政府,而"临时政府"则仍然维持战前华北政务委员会的形式,依旧是华北特殊化与独立化。殷汝耕的"冀东政府"以外,日本人的蓄心把中国弄成四分五裂,于此又得一明证。

旌旗十万
不需要飘渺的神,我们就能理解这个世界。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