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义会议的伟大意义在于“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为什么会遵义会议能得到如此高的评价?就因为临时中央把红军祸害得太惨了,红军已经濒临绝境,如果不是遵义会议,红军接下来的命运就是覆灭,这是毫无悬念的!所以,不了解临时中央把红军祸害得有多惨,就不懂得遵义会议有多伟大!
第五次反“围剿”时期的毛主席
1933年9月,蒋介石调集100万军队对红军和革命根据地进行第五次大规模的“围剿”,其中,进攻中央苏区的兵力就多达50万。这次“围剿”比前4次都要来得更猛烈、更凶狠,敌人在总结前4次“围剿”失败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改而采用持久作战和堡垒主义的新战略。
敌人想要慢慢压缩革命根据地,再寻求红军主力决战,最后达到消灭红军、彻底摧毁革命根据地的目的。到9月下旬,敌军北线部队已经侵占了黎川城,在敌军重兵压境的严峻形势下,临时中央竟然把奉命入闽作战的东方军调回中央苏区北线,企图收复黎川。
临时中央把毛主席排挤出红军领导层,逼迫他离开红一方面军,全盘否定毛主席此前创建并一直坚持下来的一整套正确的政治和军事路线。如,把红一方面军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以红一军团为主,称中央军,守苏区北大门;另一部分以红三军团为主,称东方军,入闽作战。
东方军入闽作战3个月,还没来得及休整,就仓促奉命赶往黎川。在洵口遭遇敌军第6师第18旅,彭德怀指挥红三军团机动作战,全歼该旅。还没来得及喘口气,被临时中央赋予军事指挥大权的李德,又命令红三军团向黎川以北敌人的巩固阵地硝石进攻。
硝石镇不但敌军兵力很强,还有随时可以机动策应之敌,红三军团奉命进至硝石附近集结后,彭德怀发现部队有受四面之敌重兵夹击、甚至被歼灭的危险,赶紧致电临时中央,请求取消攻打硝石的作战计划,最终获批,红三军团这才得以死里逃生。
至此,红三军团已经疲惫至极,可李德还是命令红三军团远离苏区去攻打抚州附近的浒湾,浒湾之敌是张发奎部改编的广东部队,战斗力极强,等到红三军团赶至浒湾,守敌已经建好了巩固的阵地,以逸待劳。结果,红三军团和红七军团强攻2天1夜,也没能攻克浒湾。
强攻浒湾未克,还遭受重大伤亡,彭德怀只好率红三军团撤出战斗。此时,临时中央又来了一顿操作,由后方的项英代理前方朱德的中革军委主席职务,这就决定了前方作战的指挥权不再在朱德和周恩来的手里了,而是落到了后方李德等人手里。
硝石、浒湾战役的指挥已经明显预示了红军的前途开始变得危险了。之前,毛主席指挥作战时,前线部队享有很大的机动性和主动性,都是预估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走;对于明知道会吃亏的仗,坚决不打。而现在打仗,却让前线指挥员满肚子的怨气。
第五次反“围剿”(油画)
因为不管打大仗还是小仗,都由李德那里制定作战方案,下达具体的作战命令,前线部队在执行的过程中不允许有一丝一毫的机动性和主动性,就连阵地上的每一挺机枪的配备位置,都要绝对按图作业,不允许前线部队有任何自己的机动权,这样的仗怎么打得赢?
李德指挥作战完全照搬德国克劳塞维茨军事学上的那一套,根本不考虑红军当时的实际情况,不考虑敌强我弱的特点,一味强调搞正规化,打阵地战,跟敌人拼消耗,这样打仗红军怎么吃得消?红军情报工作做得好,李德却利用这个条件瞎指挥,命令部队今天打这里,明天打那里,结果付出代价却哪里都没打好。
李德瞎指挥,搞得下边只好按照上面的命令行事,可是,仗没有打好,却要追究下边同志的责任,部队从上到下满是怨气。1933年11月20日,国民党第十九路军联合一部分反蒋势力,发动了“福建事变”,这就打乱了蒋介石的“围剿”计划,他不得不从围剿红军的主力部队中,抽出一部分兵力去镇压“福建事变”。
假如这个时候坚持毛泽东的正确军事方针和作战原则,积极支援第十九路军的反蒋行动,蒋介石就必然不能兼顾,红军粉碎敌人的第5次“围剿”是完全可以的。但遗憾的是,临时中央把李德这个教条主义者捧为“太上皇”,把红军的指挥大权完全交给李德,手握军事指挥大权的李德,却一意孤行,搞瞎指挥。
李德继续实行分兵作战的错误方针,把红一军团调到黎川、泰宁之间,去进攻敌人的坚固堡垒,与优势敌军拼消耗;把红三军团调往福建去攻打沙县,被蒋介石用杂牌部队拖住了红军主力,结果白白错过了趁“蒋介石重新调整军事部署,集中力量对付第十九路军”时,粉碎敌人第5次“围剿”的大好时机。
蒋介石在平定了“福建事变”之后,再次迅速完成了对红一方面军的合围,重新调集兵力,向中央革命根据地大举进攻。临时中央完全听从李德的瞎指挥,把进攻中的冒险主义变为防御中的保守主义,命令红一方面军实行阵地战和堡垒战,以堡垒对堡垒,实行所谓的“短促突击”的打法,搞消极防御。
敌人实行的是堡垒政策,遍地都是堡垒,红军无法攻得动,往往打完一仗,红军一大堆的伤亡。尤其是1934年4月持续18天的广昌保卫战,红一军团和红三军团奉命固守广昌一线,李德亲临前线指挥,在广昌与敌军决战。结果是,虽然也杀伤了不少敌人,但红军怎么也拼不过在数量和装备上都占绝对优势的敌军。
红军时期的彭德怀
广昌保卫战打得极为艰苦,伤亡极大。红三军团第四师政委黄克诚强烈要求彭德怀向中央提个建议,请毛主席出来指挥,或许可以扭转危局。彭德怀深有同感,在广昌时,彭德怀实在忍不下去了,对李德公开表示不满。广昌保卫战结束后,彭德怀说李德是“图上作业的战术家”,骂李德“崽卖爷田不心疼”,很无耻。
李德听了暴跳如雷,就与彭德怀对骂。彭德怀愤怒地不给李德饭吃,把李德气走了。广昌失守后,红三军团奉命撤退,在撤退过程中依然处处设防,搞阵地防御,每天都在打仗,有时一天还要打好几仗。这种状况从广昌失守一直到9月,都是如此。战斗频繁,打得又很苦,部队尤其是干部伤亡极大,却得不到补充。
第5次反“围剿”从1933年9月开始,整整打了一年,大小战斗打了无数。就红三军团来说,除了在洵口、沙县两次打了小胜仗之外,其余的仗都没打好。黄克诚认为,这一年多,红军指战员的确是经受了前所未有的锻炼和考验,不会打仗的学会了打仗,没有战斗经验的取得了战斗经验。
但问题是由于临时中央和李德在整个军事战略方针上的错误,导致红军越打越弱,根据地越打越小,把中央革命根据地的家当消耗殆尽,几乎断送了红一方面军,到后来无法在苏区立足,不得不放弃中央革命根据地,开始了艰苦异常的长征——红一军团和红三军团左右齐头并进,再是中央和军委纵队,红五军团殿后。
红军接连突破敌人的3道封锁线后,11月27日,红一和红三军团先头部队突破了敌人的第4道封锁线,渡过湘江,控制了渡河点,为后续大部队渡江创造了有利条件。为了争夺渡河点,敌我双方进行了极为激烈的战斗,仅界首一战,中央红军的伤亡就不下2万人。红军从湖南通道到贵州黎平时,主力折损过半。
毛主席力主放弃原定的与红二、红六军团会合的计划,建议改向敌人力量比较薄弱的贵州前进。同时,还提出需要认真考虑军事路线的是非问题,毛主席说服了王稼祥、张闻天等其他几位中央领导人后,中央政治局于1934年12月18日在黎平召开会议,正式决定中央红军改向以遵义为中心的川黔边地区挺进。
黎平会议上,毛主席首先提出考虑解决军事路线和军事指挥问题,为后来的遵义会议奠定了基础。1935年1月1日,猴场会议决定北渡乌江。1月7日,红军攻占遵义城和桐梓。1月15日至17日,中央政治局在遵义召开扩大会议,周恩来、王稼祥和张闻天等中央领导人支持毛泽东的意见,圆满解决了军事路线问题。
惨烈的广昌保卫战(剧照)
遵义会议批判了临时中央和李德在军事指挥上的严重错误,肯定和恢复了毛主席在领导红军长期作战中形成的基本原则,保持红军的高度机动性,以争取革命战争的新胜利。会议增选毛主席为政治局常委,会后,中央政治局常委进行分工,由毛主席、周恩来和王稼祥组成军事指挥小组,全权负责红军的军事指挥。
遵义会议在革命最危急的关头解决了军事路线和军事指挥问题,重新确立了毛主席在红军中的领导地位,让广大红军指战员又看到了希望。遵义会议是党和红军发展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使广大指战员在迷茫中看到了光明,受到了鼓舞,增强了信心。所以说,遵义会议“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
参考书目:
《黄克诚自述》:黄克诚著,人民出版社2004年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