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斯大林暗算了毛主席?

文摘   2024-11-29 00:01   江西  

斯大林是个不折不扣的狠人,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往往不择手段。比如,外蒙古独立符合苏联的利益,斯大林就在1945年初以苏联出兵中国东北对日作战为条件,逼迫蒋介石政府签订了丧权辱国的《中苏友好同盟条约》,同意外蒙古独立。

新中国成立后刚2个多月,毛主席就亲赴苏联访问,以高超智慧和巨大魄力迫使斯大林废除1945年与国民党政府签订的《中苏友好同盟条约》,与中华人民共和国签订了《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及相关协定。但没想到的是,斯大林正面刚不过毛主席,就从背后暗算了毛主席!

毛主席与斯大林

中国革命胜利从根本上改变了远东的格局,迫使苏联重新调整对华政策,斯大林为了在冷战的国际环境中增强与美国对抗的实力,迫切需要新中国加盟苏联的东方集团。对新中国来说,不论从意识形态、安全利益还是未来国家的经济建设等各个方面,也需要与苏联保持密切的联盟关系。

从维护各自国家利益的角度出发,斯大林与毛主席在中苏结盟这个问题上的目标达成了一致。但是对于如何以法律的形式来实现中苏结盟的愿望,斯大林和毛主席却有着不同的设想:斯大林希望维持原有的《中苏友好同盟条约》,而毛主席则要求保证新中国的主权和经济利益,二者的利益冲突不可避免。

毛主席访苏之前,斯大林表示要同毛主席亲自谈,所以毛主席在出访前一个月多次告诉苏联,他希望签订一个新的中苏同盟条约,以替代原有的丧权辱国的《中苏友好同盟条约》。斯大林对毛主席的多次试探没有给予明确答复,可是他心里却早已经拿定了主意,就是要用他一贯的强硬态度逼迫毛主席就范。

1949年12月16日,毛主席在同斯大林的第一次会谈中,斯大林就粗暴地打断毛主席的话,说,《中苏友好同盟条约》当时是根据雅尔塔协定缔结的,所以苏联决定暂时不改动这个条约的任何条款,因为哪怕改动一条都会给美国和英国提出修改条约中涉及千岛群岛、南库页岛等条款的问题提供法律上的借口。

斯大林这段话就明确表示了苏联不准备和新中国签订一个新条约的立场,毛主席对第一次会谈的结果很不满意,他有意让苏共中央驻中共中央代表科瓦廖夫看到自己闷闷不乐、情绪不好、心神不安。毛主席对科瓦廖夫表示,希望在12月23日或24日再次会谈,继续讨论中苏条约和协定的一系列问题。

结果在12月24日的第二次会谈中,中苏双方主要谈的是越南、日本、印度等一些亚洲兄弟党的事情,斯大林压根就没提中苏条约的问题,毛主席对此大失所望。毛主席认为中苏条约问题关系重大,而且将决定中国今后发展的前景,可斯大林却如此怠慢和回避,这种态度激怒了毛主席。

毛主席决定,宁可在别墅里睡大觉也不再露面,毛主席闭门不出,导致外界议论纷纷,国际上都传言他被斯大林软禁了,这给了斯大林很大的国际舆论压力。与此同时,毛主席有意向苏联透露,中国最近准备与英国和其他英联邦国家谈判建交问题,斯大林不愿意承担与中国外交关系破裂的风险,不得不作出让步。

1949年12月,毛主席第一次访问苏联

斯大林一方面同意毛主席以答塔斯社记者问的形式公开向外界声明,他访苏的目的首先是要解决中苏友好同盟条约的问题;另一方面,斯大林派部长会议第一副主席莫洛托夫和米高扬来到毛主席下榻的别墅,向毛主席表示苏联同意签署新的中苏条约。于是,毛主席马上安排政务院总理周恩来赴苏联主持具体谈判。

就在毛主席安心地在莫斯科等待周恩来到来的时候,斯大林就在精心准备新条约和一系列有关协定的文本。苏方的设想是,新的条约和协定的各种草案完全沿袭《中苏友好同盟条约》的内容,其真实意图就在于,始终维持苏联在远东的既定目标和既得利益。霸道的斯大林想让新条约与旧条约相比,换汤不换药。

在中苏第二回合谈判开始前,苏联方面数易其稿,已经准备好了所有的文件草案。1950年1月20日,周恩来率领庞大的中国政府代表团来到莫斯科,两天后参加了斯大林与毛主席的第三次正式会谈。在这次正式会谈中,毛主席与斯大林就6个原则性问题,初步达成了一致意见,还具体讨论了一些其他相关问题。

1月23日,中苏双方代表进行会谈,并讨论了苏方提出的条约草案。第二天,毛主席和周恩来等研究苏方的草案,并拟定了中方修改后的文本。令苏方没有想到的是,在涉及双方利害冲突的中长铁路、旅顺和大连等实际问题上,中方提出了与苏方设想根本不同的一套完整方案。

首先,在形式上,中方要求将这几个利益攸关的重大问题放在一个统一的协定中加以解决,也就是要求立即一揽子解决所有协定的重新审议问题。其次,在具体内容上,双方设想的差距也变得更大。中方的草案不仅几乎推翻了苏方的原有设想,就连在1月22日会谈时达成的原则也进行了重要修改。

苏方在收到周恩来的草案后,感到非常意外,立即进行了紧张的研究和反复修改,苏方的修改稿多达四份,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斯大林批阅的一份文本,他几乎把中方草案的内容全部划掉了,还打上了许多的感叹号和问号,可以看得出来,在字里行间全是大林的恼怒和愤慨。

但恼怒归恼怒,愤概归愤慨,在经过冷静商讨和慎重考虑之后,斯大林还是决定作出让步。当然,在具体谈判过程中,在涉及到一些具体利益问题上,中苏双方还是爆发了激烈的争论,但在激烈的争论之后,双方都作出了一定的让步,这才让双方的谈判得以继续下去并最终达成一致。

《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签字仪式

2月11日到13日,中苏双方代表进行新一轮谈判,会谈涉及苏方提出的《补充协定草案》,以及有关条约和协定的签字和公布问题。毛主席同意了这个协定草案,只不过在文字方面作了一些不大的修改。周恩来表示,毛主席要求签字仪式在2月14日18时举行,还要求在莫斯科签字的所有协定都应公开发表。

2月14日,刘少奇致电毛主席,通知说,中国政府和政协负责人的联席会议同意就有关条约和协定签字。当晚,斯大林和毛主席出席了在克里姆林宫举行的中苏条约签字仪式。不久,中苏两国的报纸上刊登了有关条约和协定。至此,中苏结盟谈判中经济利益的冲突总算化解了,其中,做出更多让步的是苏联方面。

毛主席使斯大林作出巨大让步,与中华人民共和国签订了《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及相关协定。这一结果保护了中国的主权和经济利益,也为新中国废除一切不平等条约打开了大门。但这一结果对苏联是个巨大损失,因为1952年底以后,苏联对中国长春铁路、大连港和旅顺港的控制将不复存在。

霸道了一辈子的斯大林,什么时候吃过这么大的亏?所以他想方设法要把这一巨大损失给找回来,桌面上刚不过毛主席,那就背后搞阴谋暗算毛主席,反正这种事历来也是斯大林的拿手好戏。斯大林当初与国民党政府签订《中苏友好同盟条约》,攫取在中国东北的利益,其目的就是为了实现苏联在远东的战略目标。

如今出于各方面利益的综合考量,斯大林不得不放弃苏联在中国东北的利益,为了保持苏联在远东的战略目标,斯大林就把目光投向了朝鲜半岛。只要能够在朝鲜半岛牢牢控制住太平洋的出海口和永久不冻港,远东地区一旦出现紧张局势,仍然可以满足斯大林的愿望。恰在此时,国际形势的变化也为苏联提供了机会。

1月12日,美国国务卿艾奇逊宣布,美国在远东的军事防御线排除了南朝鲜。19日,苏联驻朝大使报告,金日成强烈要求面见斯大林商谈朝鲜的统一问题。26日,中方在草案中表示,一旦远东地区出现战争局面,苏军可以继续使用旅顺基地。冷战后,斯大林不希望在远东出现一场可能导致美苏直接冲突的战争。

所以,斯大林一开始是明确拒绝金日成使用武力统一朝鲜的请求的。但1月30日,苏联接受中方草案两天以后,斯大林就改变了主意,他亲自致电朝鲜,明确表示愿意同金日成直接进行商谈。他认为,朝鲜半岛一旦爆发战争,不管结局如何,都能保证苏联在远东设定的战略目标:获得太平洋的出海口和永久不动港。

1950年2月27日,毛主席结束访苏回国,在海拉尔车站下车散步

朝鲜如果胜利,苏联就能控制整个朝鲜半岛,仁川、釜山和其他南朝鲜的港口就将替代中国旅顺口和大连港的作用。即便朝鲜战败,东北亚的紧张局势会迫使中国要求苏联军队留驻旅顺、大连,根据中苏条约规定,一旦出现战争局面,苏联军队有权使用中长铁路,也就意味着,苏联同样能够掌握太平洋的出海口。

《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和相关协定的签订,让斯大林感到苏联在远东的战略利益即将失去的时候,他自然而然就把目光投向了朝鲜半岛,通过对朝鲜半岛的控制来实现苏联在远东的战略利益。而且,《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和相关协定的签订,也让斯大林对毛主席产生了一股怨气。

因为是在毛主席的逼迫下,苏联不得不两次作出巨大让步,斯大林执掌大权后从未遇到过这样的事情。让斯大林不仅对新中国加入社会主义阵营的诚意产生了怀疑,也产生了要报复毛主席的念头。此前,毛主席多次表示支持朝鲜的统一和解放,但条件是等中国自己完成统一的事业,关于此事,斯大林对毛主席是有承诺的。

1949年10月21日,毛主席致电斯大林,希望苏联设法说服金日成,不要急于采取行动。11月5日,斯大林复电毛主席,表示完全赞同中国的意见,并答应劝说金日成。而且,斯大林早就答应刘少奇,为中共提供解放台湾的飞机和军舰。毛主席访苏后,斯大林又再次对毛主席作出过保证。

毛主席也多次对斯大林表示,希望新中国建立初期能有一个相对稳定、和平的国际环境,才有利于国内经济恢复和新政权的巩固。毛主席访苏第一次与斯大林会谈时,谈的第一个问题就是要求和平,毛主席表示最重要的问题就是保障和平,中国需要3到5年的和平喘息时间,用来恢复战前的经济水平,稳定全国的局势。

斯大林当时表态,如果我们和睦相处,和平可以保障5~10年或20~25年甚至是更长的时间,但是毛主席离开莫斯科之前,斯大林就已经下定决心暗算毛主席:1月30日,斯大林复电朝鲜,答应金日成以军事手段解决朝鲜的统一问题。这就表明,斯大林有意让中国不可能先于朝鲜统一解决台湾问题,也让中国失去了迫切想要的宝贵的和平的周边环境。

斯大林借同意金日成发动朝鲜战争暗算和报复了毛主席,要毛主席和新中国为《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签订付出巨大代价。只不过,在朝鲜战争爆发后,中国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依然决定出兵帮助朝鲜,这才落实了中苏之间的同盟关系,巩固和发展了中苏同盟的政治和经济基础,也逐步消除了斯大林对毛主席的猜疑和不满。


尚书乔
吞舟之鱼,不游支流;鸿鹄高飞,不栖污地。
 最新文章